走进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师面临的问题
重庆市江津 范春婷
摘 要: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面临着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学生评价方式等方面与新课改要求存在矛盾和冲突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系高中政治课程改革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领会课改理念,明确课改教学目标,同时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构建互动课堂,才能达到高中政治新课改的目的和要求。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课改;问题;解决办法
自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来,标志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政治老师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转变政治教师的传统观念,建立起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教学观念。
一、面对新课改,政治教师面临的问题
在高中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政治教师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是传统“灌输”同课改“民主”的冲突。新课改的新,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上。传统的政治教学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只是把教材上的知识以说明、解释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给他们的知识,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校、老师以及家长都只关心学生的分数,只关心学生的高考成绩,因此,很多老师利用课堂、自习,甚至是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上课,并结合大量的“题海战术”,甚至通过猜题、押题来备战高考。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平添了老师的忧愁,却没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新课改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起“民主”的课堂。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是平等的身份,不能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老师说了算。同时,新课改也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扮演好领路人的角色,换言之,在学生遇到困惑或者理解上有偏差的时候,老师进行积极的解释及纠正,而不能全权控制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其次是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矛盾。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对其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功能。思想政治课是社会主义公民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社会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课,这一特殊性决定了该门课程的评价必然有与一般文化课程不同的特殊性。[1]从广义的角度讲,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囊括思想政治课的所有领域。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一般都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进行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知识目标的评价、对能力目标的评价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这种评价是不全面的。新课改要求,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也要注重发展性评价和非规范性评价,注重学生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全面考察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全面评价来说,这是科学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学校、老师和家长往往只在乎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标准单一,抹去了学生的差异性,以奖惩为目的,其结论几乎都是从试卷的分数上得来的,分数高,评价就高,分数低,评价就低,就是这种传统评价带来的后果。在这种评价体制下,思想品德作为引领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的重要课程,学生品德、人格教育引导过程没有引起重视,而且,政治学科的评价也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进步过程,只关心学生学科成绩的结果,没有给这些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和塑造的学生以应有的成长过程引导、鼓励。
再次是重课改教学“形式”忽课改“内容”。新课程改革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在推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很多老师没有真正领悟到新课改的实质,只是在形式上做做样子,没有从内容上贯彻课改理念。有些老师用着新课改的教材,但还是按照以前旧教材的教案和内容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讲解,可谓“换汤不换药”。也有些老师以为运用了一些现代信息技术就是进行了新课改,比如将传统的板书教学改为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加入一些视频、声音文件,或者在课堂上多设置几个学生活动,让学生进行一些讨论,仅仅从这样的外观形式上去理解、实施新课改,使新课改难以落到实处。同时,还有一些老师,虽然时时将课改挂在嘴上,却只有在教研组或者相关领导听课的时候加入一些课改“形式”,平常上课都跟以前传统教学一样,这些都是在课改实践中出现的重课改教学“形式”忽课改“内容”的现象。
二、面对新课改问题,政治教师如何应对
新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根据上述分析政治教师在课改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其传统教学观念,以新课改的精神实质为指导,走进新课改。
第一,领会课改理念,明确课改教学目标。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而获得发展。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进行的教学实践,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正是为新课改的实践起着指引性的作用。根据课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定义,明确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价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社会认知和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为基本内容、以培育公民思想政治素质为培养目标的课程。同时,课标对新课改的课程理念也做了具体要求: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再次,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第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最后,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2]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指引方向。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按照课标所定义的思想政治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明确课改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的意义,让他们深刻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并将其与自身联系紧密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相结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初步形成适合时代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第二,构建和谐课堂,推进开放互动教学。课堂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对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课堂都是“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要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就是权威,学生只需要被动的接受知识,但是,在新课改的过程中,要让老师和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具有同样的话语权。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容易被迷惑被混淆的知识进行相应的指导。其次,要把思想政治课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思想政治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进行新课改实践的过程中,要将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尤其是学生的生活世界切实融合到思想政治课堂中去,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能力。当前的思想政治课虽然也是比较关注社会生活的,但是它同学生的生活世界隔得比较远,没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因此,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尤为重要。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题的时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目前的消费现状,再对家庭中特别是青年家庭中的消费动向进行展示,让学生们在对目前消费的水平、倾向、结构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之后,为自己个人和家庭拟定一套消费方案并相互学习借鉴。
第三,把握学生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理,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都是实行“大一统”,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没能做到因材施教。为了应付考试的需要,以往的教学评价只以成绩论好坏,所谓的“优生”就是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分数低的学生自然成了“差生”,教师的注意力也主要放在这些“优生”身上,对“差生”的关注度不够。这不仅会打击“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使一些具有其他优势的学生被埋没。实行新课改,就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特点,不能仅以分数论成败,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学生的思想认识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予以鼓励,督促其不断进步。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以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同时,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师生间、学生间的良性互动,促进信息交流,让他们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书本上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也能促使他们形成可贵的集体意识。要督促学生在多方面发展自己,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要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促进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树平,李宏亮,胡文瑞.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184.
[2]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3.
[3] 段艳欣.学习新课改理念 优化课堂教学[J].现代农村科技,2009(5):54.
作者简介:范春婷,女(1986— )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中学高中政治教师,西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研究方向: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联系电话:15520075906,电子邮箱:ting_ting_230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