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促进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情感策略研究
情感策略    课堂提问     有效
                                            促进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情感策略研究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   金红英 
 [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增值”的重要途径,情感在课堂提问中的综合运用,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问更为有效。教师在教学提问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眼神、表情、手势、语言等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性学
习,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文从字顺的表达能力等,以增强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感策略    课堂提问     有效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和作用。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增值”的重要途径。
一、课堂提问中学生存在的不良情绪反应
1.胆怯自卑。课堂上,学生受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怕被同学嘲笑,加上以“监督者”身份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语文老师,过分严肃,苛求与心不在焉等不良情绪使许多学生存在胆怯自卑的心理。因而造成不敢积极参与的尴尬局面,行动上处处顾忌,唯恐错误而被老师斥责,或被同学嘲笑。
2.畏难焦虑。课堂上,由于教师对学生提问的问题,不论是语言上,还是表情上给予学生的评价反应显得太少,停留在重复、重述、更正的层次,或一味地只知追问,没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或设计得不到位。造成了学生紧张的心理、畏难发愁的不良情绪和茫然失措的思维状况,使课堂提问无法进行延伸,无法真正发挥其有效性,只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次。
3.孤僻冷漠。很多时候,由于教师课堂提问枯燥乏味或问题过多,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显得非常冷漠,回答问题不积极,没有解疑的欲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尤其是班里的中下学生,因为长期不受关注和重视,教师提问后,他们总是等着优生来回答,将自己置身于旁观者的位置。
二、教师课堂提问情感策略
 “以情感策略促进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提问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增强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辅以积极有效的情感策略,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文从字顺的表达能力。
1.情在问前:气氛活跃,情感融洽
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教师的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出现良好的心理气氛。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教师心情沉重,情绪低落,则课堂气氛死板,学生冷淡、不热心;教师若是年长的资深者,具独裁作风,则学生表现出恐惧、懦怯与不安全感;教师若对学生的情绪与学习水平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且情绪温和、稳定,则教室内呈现一片积极进取、愉快的气氛;如果教师只是情绪稳定,却不温和,不能激励学生,则学生显得没有活力,工作呆板。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心境轻松愉快,情绪乐观,不仅能产生超常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师生情感的融洽,情境的创设,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提问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虽然我们的教师可能会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但不能将自己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也不能因为现在有的孩子不太听话或是有的班级整体表现不够理想就影响到自己的情绪。面对学生时要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心理,展现给学生们的是一个朝气的面孔和温和善意的笑脸,在情绪上给学生一个放松的心态。如:学校开展语文复习课教研活动,一上课,学生就显得比较紧张,教师马上进行疏导:“同学们,今天在这么漂亮的教室里上课,高兴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高兴)高兴咱们就笑一个吧!(学生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虽然只是简短的一句话,一次微笑,却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
2.情在过程:交流和谐,有效理答
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知识水平欠缺,这就在根本上决定了孩子不能有效地进行独立思考,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提问后,教师在等待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并非是一个旁观者,如果教师身在讲台上,而在情感上将自己置于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相处,那么,学生就会轻松地与教师交流情感,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我们不仅是教师,也是学生中的一员,在与他们一起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应时时注意用温和态度,鼓励的眼光,肯定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在诚意与善意的氛围下,学生获得了最大的安全感,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从而使学生镇定自若、信心倍增,发挥良好,达到有效理答的目的。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较难的问题迟迟不能回答,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或者回答不能一步到位,答得不够全面、深刻、正确,这就需要教师适时而又巧妙地给予一些情感策略,帮助他们突破停滞,获得新的发展。比如一个激励的眼神,一次鼓励的微笑,会心的点头或是温和的点拨等。这时,如果我们的教师只会一味地追问,学生只会越来越紧张,提问的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3.情在答后:建立自信,养成习惯
有效的理答,教师的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了足够的自信,自信心的来临,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积极主动。这时,教师要特意为孩子们的“疑”创设空间,课堂不是教师一味的设问,孩子被牵着走,学生也不是表现为没有问题或不敢提出问题。课堂上教师再精妙的提问也无法替代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答教师提问后,我们要把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教师则不断地反馈刺激、评价激励,促使其勇于探索、追求创新,进而形成此种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课堂学习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情感满足与巨大的成就欲望。
三、情感策略的方式:
课堂上教师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手势,都犹如一场春雨,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都激励学生敞开思维的大门,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师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用饱含激情的语言,眼神,动作,表情显露出来,用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提问与评价从教师的心窝飞泻而出,学生也会用他爱老师,爱学习的情感来回报老师。
1.眼神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课堂上,眼睛就是师生交流的窗户。课堂上,教师的眼神显得格外重要,不管哪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关注,得到赞赏,教师的眼神就是无声的关注,无声的赞赏。一进课堂,我们教师总是会习惯性的扫视一下全班学生,这一眼,不应是胡乱的扫视,而应是给每一位学生一个肯定而鼓励的眼神。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会有回答不出来或者不敢举手回答的时候,此时不能简单地训斥,也不宜立即将答案告诉学生。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期盼的眼神,或许会是另一片蓝天。当学生的言行值得肯定的时候,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往往会让学生高兴半天,这会比让他吃了糖还感觉到要甜。现实中,我们的班上往往也有许多被冷落的学生,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和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但是我们可以在课堂活动中,毫不吝啬地播撒我们“柔情似水”的关怀的眼神,这种“情”也是一种关心之情、一种爱护之情。
2.表情
教育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当教师在课堂上表情温和、平易、亲切时,师生间的角色差异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就会减少以至消失,这样不仅打通了师生间的感情通道,学生的思维之门也为之大开,接受有用信息的灵敏度也随着大大提高。一学生在她的作文当中写道:“老师的表情如春天盛开的花草,散发着清香,我们陶醉在其中;老师的表情像夏天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老师的表情似秋天甘甜的雨露,滋润着我们;老师的表情如冬天的雪花,我们尽情地嬉戏……”可想而知,教师的表情在课堂上有多大的作用,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师,教师的表情往往能够主宰我们的课堂。我们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相一致,使学生看到教师表里如一的坦诚自然的真实形象,从而赢得学生的充分信任,增强提问的有效性。
3.手势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手便是人类行为语言的嘴巴。手势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符号,能够表达一定的含义。教师的教学手势可分为象征性手势、表情性手势、会意性手势、指代性手势、描摹性手势和评价性手势。在课堂教学交往中,手势更能起到直接沟通的作用,恰当的手势往往是在内心的情感催动下,瞬间自然做出来的,可以反映教师的修养和性格,对增强教学效果也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学生答问时,孩子说得好,伸伸大拇指,没有人会不知道伸起大拇指是什么意思。在孩子需要勇气时,拍拍学生的肩膀,会带给学生莫大的鼓舞……
4.语言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课堂提问激励评价也离不开语言。教师要力求使自己的评价语言真实,准确,精彩。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真诚,还需要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那些人云亦云的“好!”“棒,棒,棒,你真棒!”等评价语言使人觉得“言不由衷”,因而听而生厌。课堂评价中的同一句话,我们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学生感到勉强;也可以说得激情四射,让学生感到温暖和幸福。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吝啬自己赞美、赏识的语言,多给学生表扬,激励。由于教师用词贴切、语言规范、表达简洁、启发性强,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回答踊跃,“厌学”、“拒答”、“乱答”现象会明显减少。
只要寄寓用心传递的爱,就能在实施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触动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促进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人人善答”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思考”的空间,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
主要参考文献:
[1]宋玲 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 《有效提问 使生成更平实》(选自《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27期
[4]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5] 魏耀煌、潘盛林《让体态成为教育艺术》原载《中小学管理》1997.1.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