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问题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 问题情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问题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徐美云
 甘肃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内容摘要】“问题教学法”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在“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通过质疑、推理、实验、讨论等师生间双边或多边的互动,激发学生思维,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并在参与中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法从其心理机制看属于探究性的,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的。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课堂的“问题教学法”,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营造特定的问题情境,巧妙设问,智慧作答。使“问题”贯穿教学的始终,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生动,使学生学习更有激情。这种教学模式让“主导”与“主体”,“教”与“学”有机地统一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问题情境   设计原则    设计方法  注意事项   学生特点  主动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现成的知识,表现为“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新课程改革即将实施,探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而“问题教学法”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在“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通过质疑、推理、实验、讨论等师生间双边或多边的互动,激发学生思维,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并在参与中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法从其心理机制看属于探究性的,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的1。良好的提问,可以增进师生交流;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可以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可以提供教学反馈信息。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是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2。现将新课程改革下“问题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笔者的体会。
一.化学课堂问题的设计原则
1.课堂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规律,即科学性。教师应先对教材进行详尽的分析,明确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知识板块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抓住本节中心,围绕教学中心和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以突破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2.课堂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中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问题的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直观表象到具体抽象,由形象识记到抽象识记,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以达到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3.课堂问题的设计要兼顾各种层次水平的学生,不放弃、不抛弃学困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化学课堂上都能找到自已的位置,从而爱上化学,爱上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化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方法
1. 有的放矢,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学生现在接触的内容用原有的知识不能解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正是学生以现有知识和经验难以去理解和认识新知识和内容,从而使学生内心产生冲突。创设问题情境实质是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平衡状态,以激起学生急于获取新知识的愿望、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有了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和兴趣,才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3]
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前,应该根据知识的结构、课堂内容讲述的进度、学生接受的程度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关问题,学生顺其自然的去思考,不露痕迹一气呵成。
2. 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学生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在能激起他的兴趣的情境中进行的,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化学学科的特点及本堂课的内容,有效地设计知识悬念,唤起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乐学不如好学”。
例如,在高三学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时,要求找出制备氢氧化铝的可行性途径有哪些?我带领大家简单找出几种之后说,还会再有其他途径吗?问题提出后,群情激昂,讨论热烈,发言积极,学生一共列举了十几种方案,然后,同学们在对比、筛选后找出了最佳的方案。学生的参与之积极,方案之多种,超出了我备课时的准备。
3.抛砖引玉,以点带面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人们的思维同样按这一规律进行。因此,在课堂上对那些内容上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知识点,教师在备课时应把问题设计的有一定的铺垫、衔接和梯度,使重点、难点不显突兀,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进行思考,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原电池后,适当地复习了生铁和纯铁的区别,设问,生铁和纯铁哪个更容易被腐蚀?铁在干燥的空气和潮湿的空气中哪种更容易被腐蚀?为什么?与原电池有什么关系吗?铁锈的成分是什么?如何形成的?与空气质量有关吗?等等问题的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兴趣盎然,讨论热烈。在学习了钢铁的吸氧腐蚀后,顺利成章地追问:兰州的空气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电解质的溶液常显酸性,那么钢铁还会发生吸氧腐蚀吗?使学生自然过渡到对钢铁的吸氢腐蚀的学习。
4.欲擒故纵,开放思维
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既有当前应当解决的问题,同时更应有与当前问题有关,可供学生自己回味、思考的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营造了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心理境界,这样学生会兴趣盎然的继续参与学习与探讨。
例如在学习乙醇的分子结构时,在研究得出乙醇的分子组成后,设问:符合C2H6O组成的有机物可能会有哪些结构?一一列举后得出两种最可能的结构:CH3CH2OH和CH3-O-CH3,在应用实验的方法定量地推导验证乙醇的分子结构后,对CH3-O-CH3的存在、应用及它和乙醇的关系不再赘述,下课后就有学生迫不及待的追问。
这样的问题设置,既避免了非主干知识占用课堂的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容量。
   5.双边提问  加强互动
    课堂提问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在课堂上应被鼓励参与提问,这样使得学习活动更具参与性,更生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当然,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应激反应能力要求很高,教师备课时要对学生可能会问到的问题要有相应的准备,所谓备课时要备学生,要有足够的课堂教学经验,才可能不被学生问倒。
例如,在学习醇与氢卤酸在浓硫酸催化加热时可以发生卤素原子取代羟基的反应时,有学生举手发问:浓硫酸与醇在加热时不会发生消去反应吗?
在讲解饱和一元醇C5H12O催化氧化能生成醛的醇的同分异构体的种类时,我采用了传统的书写出所有戊醇的同分异构体,再一一排除的方法,有学生提问,这种方法太麻烦,有简单的方法吗?是啊,有简单的方法吗?马上有学生回答:有!这位学生说,能生成醛的醇连接羟基的碳原子上得有两个氢原子,这样只要找出除去-CH2OH后的剩余烃基的同分异构体即可。我带领全班同学给了这两位同学最热烈的掌声。
三.化学课堂问题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课堂设问要注意方法和角度
   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趣味实验、生活现象等手段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热情,设问角度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程度,要考虑面向的学生群体,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禀性、天赋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每个设问的问题都要匠心独运、蕴含教师的良苦用心。
   2.课堂设问要把好握难易程度
   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善于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巧妙结合起来,准确把握难易程度。赞可夫认为“教师提出问题,课堂内二三秒就有数学生举手回答是不值得称道的。”4问题提的太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但是太难的问题会导致学生思维目的不明确,这样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一些偏于艰深的问题,可以作比较浅的处理,化难为易;相反,有些问题看似浅显,但很重要,却常常被学生所忽视,这时,教师应该“浅题深问”,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只有两者巧妙地结合,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思维和培养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3.课堂设问要结合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它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探究。
例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问,生活中常见的泡沫灭火器是怎样产生泡沫的呢?为什么会灭火?在带领学生分析了原理后,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现场演示后又追问,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哪种盛放在铁桶中呢?
4.问题设置要有开放性
化学开放性问题是指条件多余、不足或答案不惟一的问题。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不断反复交替的过程。由于开放性问题往往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在讨论和推断正确答案和最优解法时,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复合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开放性问题情景的创设,要求学生要互相合作,积极探究,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课堂的“问题教学法”,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营造特定的问题情境,巧妙设问,智慧作答。只有因时、因人而采取恰当的提问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探索问题时,要把化学实验作为很重要的途径和手段,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用化学实验展开,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在化学新课标的实施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我们就应该积极探索并实践适宜的教学方法,使“问题”贯穿教学的始终,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生动,使学生学习更有激情。这种教学模式让“主导”与“主体”,“教”与“学”有机地统一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
[2]何克抗,李克东.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王存宽等.现代启发式教学的构建与应用[J].化学教学,2000年
 
作者联系方式:
徐美云,女,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化学教师。
电话:13359483315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