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
——关于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的调查报告
陕西省商洛 白明杰
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教育影响对学生的心理、思想行为的养成具有长效性、稳定性,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思想行为。每个发育正常的孩子都具备有良好的心理品德、道德行为的可能性,但这一种可能性是否变成现实,还要受到他生活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环境影响 学生 心理品德
每个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不同,个体发展总是有差异的,这些特殊的个体差异,情况复杂,构成了教育的多样性、复杂性、反复性和特殊性,基于对不良家庭环境中学生成长影响的认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采用问卷法、调查法、访谈法、分析对比等方法农村初二年级46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家庭环境影响进行分类,具体情况为:
一、缺陷型家庭环境的影响
1、父母外出型家庭
父母为了生计,过早脱离孩子,外出打工做生意,留守学生约占调查对象的14.6%。这一类家庭对学生来讲,他们虽然有一个完整的家,但却即有即无,家对他们只是遥远的思念,只是栖身之所,并没有温暖感、亲切感。使他们小小年纪就掌管家门,处理日常家务和社会事务,担当大人角色。处在这一类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思想行为缺乏管教,心理情感缺乏沟通,易受社会不良影响,独立意识较强,极易养成处理独断专行,我行我素的个性。
2、父母离异型家庭
由于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意识形成领域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庭观的纷扰和一些复杂的原因,导致家庭破裂,父母离异的家庭在不断增加。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于愈合的创伤,他们自以为是父母不要自己了,自己成了一个令人讨厌的弃儿。有些孩子虽然随父母一方到重新组成的家庭生活,但总觉得这个家不属于自己,有一种寄人篱下之感,形成复杂的心理。这一类家庭中的孩子一般性情呆痴,胆小怕事,性格倔强,待人冷漠,这些个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3、父母双方或一方早亡型家庭
这类家庭所占的比例约为1.6%,处在这类家庭的环境中的孩子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这些孩子犹如一颗成长的幼苗,正需要阳光雨露时,突降天灾人祸,抚养他们父母双方或一方匆匆离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庭或支撑家庭的“支柱”突然倒塌,这种打击是残酷无情的,是粉碎性的,犹如一颗尚未经历风霜雪雨的幼苗,过早遭受雷劈电击和严寒冰冻的侵袭,此景中他们的眼在流泪,心在流血,过早的承受生活的艰辛和磨难。家的温暖是谈不上的,总感到人生冷酷,世态炎凉。因而这一类孩子的性格极易形成内向、压抑、多愁善感、胆小怕事、呆板小气、孤独古怪、不自然灵活等畸形个性。
4、父母双方或一方触犯刑律服刑型家庭
父母双方或一方触犯刑律服刑型家庭所占比例最小,仅为0.7%。但处在这一类家庭中的孩子是最不幸的,也是最容易向相反方向转化的。他们的父母由于触犯了法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是不理解的,也难于理解其中的原委,他们甚至认为是社会、国家或他人剥夺了他们的父爱、母爱,破坏了他们正常的家庭。这一类家庭中的孩子经常用冷漠、敌视的态度处事待人,容易形成自卑、自私、冷酷、报复、歹毒的心理,甚至做出仇视人类、国家和社会的违法事件。这些孩子更需要我们去关怀、引导、教育、感化,否则将会使其不良心理和个性恶性发展,进而危及社会安定。
5、结构复杂型家庭结构复杂型家庭
主要指父母离异或一方早亡而重新组合的家庭,这类家庭成员结构复杂,往往存在很多家庭矛盾和家庭暴力,而孩子往往成为家庭矛盾的焦点。父母对孩子关心不够,处事不公,教育推诿,甚至有的采取两种极端,宽严失度,要求不一。孩子与父母缺乏理解,缺乏沟通。这类家庭中的孩子比较敏感,性格古怪,对家庭淡漠,易受外界影响,疏远集体和老师,而和他们的“小兄弟”情投意合,讲义气,最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优越型家庭环境影响
1、权势型家庭
有些孩子由于父母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他们成长在养尊处优的家庭环境中,有的往往利用家长的社会影响力玩世不恭,胡作非为,认为谁也管不了。有的只爱表扬不受批评,往往认为受批评即丢面子,难以调教。有的夜郎自大目中无人,自持清高,缺乏集体观念和互助友爱精神,凡他人触犯自己一点个人利益,就会暴跳如雷,感情冲动,缺乏理智,做出不良道德行为。这一类家庭环境中的孩子由于受权势影响,家庭教育又不到位或不当,形成的权势型心理个性对他们的发展是极为有害的。
2、富贵型家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也很普遍。一些富裕型家庭的孩子,往往自持有钱,财大气粗,不爱学习,不思进取,不守校规,好生事端。有的歧视欺压弱小;有的沉溺网吧、游戏厅,好交朋友,经常逃学;有的讲究吃穿,奇装异服,油头粉面,爱好打扮;有的目中无人,不受批评,难以调教。家长抓了票子放了孩子,家庭教育缺位或不当,形成孩子有钱有“胆”,独立意识强,心理韧性差。
3、溺爱型家庭
家长总担心孩子发生意外,这也不许,那也限制,该由孩子干的事家长包办,既压抑了孩子的能动愿望,又是孩子出现依赖、顺从、退缩等心理或行为。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父母过度保护,溺爱娇宠,任意造就,对孩子只表扬不批评,甚至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掩饰、包庇、袒护,使孩子欲望过大,而不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不能制约自我,成为小皇帝、小公主,这一类家庭环境中的孩子一般独立意识差,集体意识淡,心理脆弱、自私小气,任性蛮横,难以调教。
三、弱势家庭和低素质家庭环境
1、弱势型家庭包括贫困型、贫病型、残疾型和生理障碍型等,这一种家庭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生活温饱问题难以解决,经济上难以为孩子提供支持。因而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产生自己生不如人的自卑感、恐惧感,他们一般比较敏感,心存戒心,心有疑惧,胆小怕事,生活呆板,疏远集体。
2、低素质型家庭有的家长素质不高,品德不端,沾染黄、赌、毒、黑、邪等社会丑恶行为;有的嘴馋手懒,心情吃喝玩乐,连家务也你推我推,甚至经常发生家庭暴力;有的对社会现状不满,牢骚满腹,大发落后言论;有的拉关系走后门不择手段,大搞不正之风;有的吹牛撒谎,不干正事实事;有的对孩子只养不教,或者言传身不教,忽视道德品质教育,甚至鼓励孩子逆向发展。所有这些现象,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进而学习父母的模样,你懒我更懒,你油我更油。
以上是对不良家庭环境对孩子影响现状的调查分析,针对这些现象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有:
(一)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功能,营造学校、家庭教育网络
对于不良家庭环境下孩子的健康成长,单靠某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功能,首先,要强化学校教育功能,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不歧视、不厌恶他们,从纷繁复杂的小事,学生的身边事做起,以慈父慈母的爱心,关心尊重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以此弥补缺陷型和弱势型家庭残缺的爱,使孩子既重视现实不自卑、不孤独,又能感受学校、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对优越型家庭环境下的孩子,以爱为根,以勤为本,以严为辅,耐心的反复抓。要结合学生心理、行为实际,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针对性。其次,强化家庭教育功能,提高家长综合素质,通过学校或社会举办家长培训学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指导方法。再次,加强学校家庭联系,建立联系反馈机制,互通情况,互施影响,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心理、思想动态。
(二)强化社会教育服务功能,大力营造舆论导向氛围
对孩子成长的不良家庭环境的改观,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社会教育服务功能,大力营造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氛围。政府部门和社区要发挥各自职能,形成社会活力,优化育人环境。司法部门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执法力度,认真整顿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净化育人环境。宣传教育部门要对关心教育、支持教育、优化教育环境的先进人物事迹大力弘扬宣传,对破坏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不良现象批评曝光,同时多向社会呼吁,动员社会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有识之士支持教育,关心贫困生,营造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舆论氛围。用美好的艺术形象感化、教育、塑造少年儿童人格。要加大教育救助扶贫力度,为弱势家庭、缺陷家庭提供教育支持。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力净化社会空气,打击丑恶现象,同时为弱势家庭扶贫帮困,排忧解难。总之,有了社会多方面对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就会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自身养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障碍的多发期,不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中的孩子,要真正改变环境,改变性格,形成健康的心理,最关键的还是个人自强不息的努力。处于逆境中的孩子首先要冷静地面对现实,面对自我,自尊、自重、自强、自爱,不自卑,不气馁,不怨天,不怨地,不能自暴自弃。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都能闯过逆境难关,自己为什么不能呢?有了这一种自信心就会理直气壮做人,扎扎实实学习,勇往直前闯过难关。处于顺境中的孩子要认识到顺境正是帮助自己成长的外部条件,但由于自己对外部条件把握利用的不当,成功也会与自己擦肩而过。所以,不论哪一类家庭环境,只有靠自己养成努力,才能摒弃各种心理杂念,走出心理误区,走出生活误区,才能健康的发展,迈步走向更好的明天。
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情况看,不良家庭在社会中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他们的影响却不小。我们应该对这些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做好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转化,让那些扭曲的心理回归正确的轨道,使那些病萎的幼苗康复,并在和风细雨中茁壮成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申荷永.《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暨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03.7
[2]邬志辉《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2004.11
[3]郭振武《学校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2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