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同中求异,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中求异,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授课与复习课的提问方式
浙江温州瑞安市  黄小英 
[摘要] 苏联心理学家马秋斯金的研究认为,思维起始于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何种课型,课堂有效的提问都应做到:明确性和循序渐进性。但不同课型(新授课与复习课)在教学方式、关注层面及教学环节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故课堂有效的提问方式同样存在着差异。新授课的提问更注重引导性和启发性、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复习课的问题设计则更注重系统性,突出学生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提问方式  有效性  新授课  复习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有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焰,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 课堂提问正是一种承载着教师思想、点燃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过程师生之间的互动,如果离开了问题,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一是教师课前预设的问题,二是授课期间生成的问题,二者都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与引导。而不同的课型——新授课与复习课,二者教学对象相同;基本的教学理论、教学内容相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能力与方法的教学理念和宗旨等方面相同。但在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关注层次、教学环节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新授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情感教育;而复习课是注重知识的巩固、应用及反馈,复习内容会根据会考、高考的考核要求有所舍取,突出重点、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加深并拓展。针对两种不同的课型,怎样的提问方式才能点燃学生勤奋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两类课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共同遵循的基本特征
1、问题设计要明确
其一,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避免随意、盲目地发问。一般来说,课堂提问的目的有很多,或为了引出新的知识、或为了过渡、或为了引发学生讨论,也可以是为了突破重点、难点,为了检查教学效果。无论是基于何种提问目的,教师的心中一定要非常清楚。目的不同,问题的设计就不同,如果教师对于自己提问的目的不明确,就不能随意发问,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还有可能给以后的教学留下障碍。
其二,问题的表达要明确,能让学生听明白,防止问题提得过于笼统,使学生无所适从。比如在学习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2.1 “西北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节,引导学生分析西北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时,设问1: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何特征?设问2:请从气候、地形、水源、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很显然,对于高一学生来讲,设问2比设问1更直接、明确。在学习新课时,设问2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其三,问题的答案要明确
有问必有答,这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所以,地理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必须要设计好相应的参考答案(尽可能多角度地去思考),即使是开放性的问题,也要把握学生答题的方向,答案要体现科学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的积极的评价,也才能真正提高提问的效率,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否则“只拉弓不放箭”是没有实际效果的。
2、提问要循序渐进、层层递进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提问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提出的问题按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成级差递升,体现一定的坡度。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中的“热力环流”时设问:地球表面受热是否均匀?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近地面受热或冷却,在垂直方向上大气将如何运动?在近地面和高空的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同一水平面上,大气又将如何运动?能否结合以上的设问环节,说说热力环流的过程?结合此原理,能否分析城市与郊区之间的大气环流?提问由浅入深,以“地面受热不均”为“焦点”,层层递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同时,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把握适宜的难度。提问的难度要以多数同学能回答上来为准,切忌提大而空和细而浅的问题。问题提出后,既不能让学生脱口而出,又不能让教室一下子变得死寂一片。备课时,教师所设计的与教学目的直接相关的问题,如果难度较大,可以设计成若干小问题并逐个解决,再让学生把前几个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从而得到原问题的解决。
二、新授课的提问应更注重引导性和启发性、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新课教学承担着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所以提问必须遵循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启发性是进行地理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这项原则在新课教学的提问过程中尤其要加以注意。首先问题的设计应能吸引学生,必须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其次,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设问,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支持学生创新精神。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情境不断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把握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其特点从不同角度去寻求,去设计。
(一)因果关系设问,启发学生思考
在地理学科知识中,因果关系是知识联系的一大特点,运用知识间因果关系设问,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过程
1、执果索因设问,“执果”就是先摆出现象,“索因”就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推究原因,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例如,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中,“近现代气候变化”部分教学内容,教材展示的是一幅“184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示意图,指导学生读图可得出:近现代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这是近现代气候变化的一种现象——果,那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即索因:近现代气温为什么呈波动上升?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为什么将面临举国搬迁?
2、以因推果设问。即先摆出一些条件或设想,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如全球气候变暖对各地的降水状况及经济结构会产生什么影响?思考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大气环流变化、农作物分布范围的变化方面启发学生得出结论。
(二)据地理事实设问,引导学生根据地理事实进行归纳分析,使认识深化。
比如,学习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时,展示了长江流域水系和城市分布示意图,首先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重庆、武汉、上海、赣州等城市,进而设问:这些城市分别分布在河流的哪些部位?这些位置为什么能兴起城市?由事实到原因分析,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精设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过程
    比如在学习《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一节时,我抓住田纳西河流域的今昔对比这一时间线索进行设问:1、历史上曾经是山清水秀、农业发达的田纳西河流域为何会沦为全美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2、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良好水热条件,但却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加上自然灾害,使流域走向贫穷落后,那么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又是怎样一种景象呢?3、同为一个流域,为什么今昔的面貌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采取了哪些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措施?这三个问题在整节课中的作用是导航、是过渡,引领着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不仅使知识脉络清晰,而且突出重点——综合治理与开发。
(四)从生活实际着手,创设问题情境,引领课堂有效教学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更能激发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而来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农业区位因素时,正是我市花椰菜盛产的时期,而在学校食堂里也几乎餐餐可见花菜,花椰菜的市场价每年都不一样,在2007年3月在我上农业区位因素这一知识的前一天电视新闻、报纸上刚刚报道了“花菜价格暴跌、菜农损失惨重”、“一角一公斤,花椰菜在流泪”等,机不可失,我抓住了这一时事信息,创设情境,结合教材教学内容设计了四个问题:
1、结合教材阅读材料,试分析影响花椰菜生产和布局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2、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花椰菜收购价偏低呢?
3、请你为我们瑞安的菜农出谋划策,寻求花椰菜的出路
4、为了使我市的花椰菜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还需加大什么投入?
因情境材料来自生活、来自学生所熟悉的,学生有话可说,因此这四个问题的创设极大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过程,引领着课堂的有效教学。
当然,把问题引入课堂,讲解新知识,还有其他途径和方法,但要根据教材特点,深入地揭示矛盾,然后选择适当的突破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使他们进一步攀登知识的高峰。
三、复习课的问题设计应更注重系统性,突出学生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复习就是将以前大脑中留下来的痕迹不断加强,使暂时联系得到及时巩固。地理复习课不能停留在重复的水平上,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和提高。新课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知识要点,复习课就要运用各种问题训练学生,使之达到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一)通过问题整合知识,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
复习课的提问应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并经过同化这一心理过程形成认识结构,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例如《区域地理——美国》,在复习美国农业时设问:美国农业生产的最大特点是?美国农业在发展历史过程中,曾给生态环境带来哪些问题?美国农业是如何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这些问题的设计旨在整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突出以区域为背景,综合复习高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符合高考考核方向。
(二)活用教材活动材料进行设问,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复习课的提问要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提高到对知识的初步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复习地理原理,教师要收集一些课本上未曾用过的案例或资料,让学生分析地理特征、规律、成因,就是概括地理原理的过程。这样学生既运用了所学的地理概念,巩固所学原理,又有利于学生将地理原理的掌握实例化、具体化。如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中一活动内容“用观测日影的方法,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因本节新课教学过程主要侧重点是地方时、区时的含义及计算,而该活动题则是根据某地地方时与区时之间的差异,来逆推该地区的经度,因此该活动题更适合在复习课中运用,如可结合该活动题材料进行变式设问:当我们学校操场上的旗杆影子在一天中处于最短时,北京时间是11时56分,则学校所处的经度是多少?该设问一方面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旗杆日影最短应是当地一天中正午时刻,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地方时、区时之间的换算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习题式设问方式,能有效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地理复习课知识容量大,课时紧,怎样让有限的课堂45分钟时间发挥它的有效性,就在于教师是否善于用问题串联知识,通过问题的解决以达到巩固知识与运用知识的目的。习题式设问方式,既能突出复习的重难点、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中一节《城镇的总体布局》的复习过程就是采用该提问方式。题材来自习题,又以习题的方式进行设问。整堂课以下面的一则选自习题的材料与图示为背景,针对复习的内容及预期达成的目标预设了五个问题(如下):
我国华北地区陇海-兰新铁路线附近某城市平面图(见右图),该城市人口在40万以上
设问1、图中大型商场的布局是否合理?说说理由。能否在大型商场附近布局文化娱乐设施?为什么?
设问2、该城市在图中①—⑨处建有食品加工厂、大型机械厂、棉纺织厂、普通服装厂、包装厂、火力发电厂、大型化工厂、冶炼厂、电子厂,你认为这些工厂如何布局才是合理的?请在图中相应的数字代号处写出工厂名称,并说明理由
设问3、读图,该城市周边的耕地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分别是什么?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今后应如何调整其城郊的农业生产结构?为什么?
设问4、读图,该城市对外交通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其中铁路线的布局是否合理,说说理由图中A、B、C三地中建大型飞机场最合适的是_____?说说理由?
设问5、城市内部道路有哪几种布局形态?比较它们的优缺点,该城市最适合建哪种城市道路网?为什么?
本节复习课的课堂活动过程就是对这五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此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互动中巩固了旧知、提升了能力,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复习效率。
总之,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学习的起点。从发现、提出问题到讨论、分析问题,再到问题的解决,是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探索活动的过程,也是主体作用发挥与主体性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当作衡量教学成效的重要标杆,能时时问问自己: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提问的方式怎么样?提问的结果是否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设计符合不同课型教学需要的问题,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秋前著《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3
2、涂德主编 《中学地理创新教法——课堂组织艺术》.北京:学院出版社.1999.6
3.、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2005.12重印)
4、陈国柱 《地理教学的提问艺术》.地理教育学.91.3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