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如何实现高效课堂
如何实现高效课堂
                                                           山东省聊城经济开发区  桑维萍   
 内容摘要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应该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并且要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自主学习,创造性的学习,快乐学习。
关键词:课前预习,改善课堂结构,因材施教,主动性,高效课堂。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门前有一块标牌,上面写着:“我听到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掌握了。”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提出了过程性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课堂效率是最为关键的。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我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得到几点启发:
第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听课的起始环节,把握好这一环节,也就抓住听课的主动权,抓住了听课的主动权,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但是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课前预习,由于学习内容不同、课型不一、要求各异,预习的方法必然不同。
首先教师要紧密结合新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缜密地设计预习方案。让学生知道预习什么,怎样预习,明确目标,重点及难点。教师应让学生在预习中注意以下几个几点:
1.学生知道新课要讲什么,知识点是什么
2.学生要做预习笔记,可以是问题,也可以是心得和体会。
3.对于遇到的旧知识,旧概念已经遗忘的,要加以复习,不能影响新知识的的学习。
4.要想想自己在预习后还有那些内容需要通过上课老师的讲解来学习。
其次方案最好采用多层次,多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最后检查到位,落实预习,让学生品尝到预习成功的喜悦。
预习检查不到位是过去预习不了了之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预习切实地落实到位,老师的督查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对预习提纲的检查,我提两个建议供大家参考:(一) 采用交谈的方式进行预习检查,在交流中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指导学生明确重点、难点、易错点,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知识。课堂上尽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发表自己所提问题的机会。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问题被大家一起研究的自豪,在品尝了预习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了自信。(二)发挥小组组长的作用,让组长课前检查,做记录,采用表格的形式,这样课上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的预习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授课方式。
总之,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的同时还不能将课前预习当成负担。至于如何去实行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在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之前,预习必须是在老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完成的。避免学生预习的盲目性。
第二:优化数学学习过程,改善课堂结构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应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1.优化学习过程。优化学习过程,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问、听、练,成功而有效地自学。
自学能力是一种独立获取知识、多层次的综合能力,其中阅读能力是基础,思维能力是核心,创造能力是最高目标。所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施教。
(1)教会学生阅读。数学知识的获取离不开阅读,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听、读、说、写、用、译等几个环节的反复练习与训练,做到拾级升高,使他们遇到问题能够敏锐洞察,准确判断,灵活处理。
(2)教会学生整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经纬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对知识逻辑结构和相应的研究方法的整理,能够善于把新知识和研究方法有效地纳入到原有的认识结构中,使书越读越薄。
(3)教会学生迁移。迁移就是一种学习情境对另一种学习情境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则为正迁移,否则便是负迁移,认真培养学生学得一点知识,会类比另一类知识;学会解一个问题,能够解一类问题,真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会学生认知评价。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及时反馈,进行自我评比、相互评价。可以从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5)教会学生比较。通过对知识的比较,既能加深对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的理解,还能通过辨析对与错、好与劣、快与慢,对自己的思维成果进行评价,使思维更加活跃,更加深刻。
(6)教会学生探索。探索可以使知识进一步深化,探索是创造的钥匙。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敢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与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改善课堂结构。改善课堂结构就是进一步调整、充实、完善与优化教学过程相适应的教学要素。
(1)钻研教材。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才能高屋建瓴,面对各种问题能够敏锐洞察,准确判断,随机应变。只有吃透了教材,对学生才能巧妙地启发,准确而精辟地点拨,及时地导向、制约和调控。
(2)教学形式多样化。同一班的学生智力水平、非智力水平、思维能力毕竟有差异。所以教学中不必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可根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选讲例题、留作业保底而不封顶,既注意群体活动,又考虑个体活动,既照顾全体,又兼顾两头,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贯彻启发式原则。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学中始终都要贯彻启发式原则。一定要克服“启发就是提问”的错误观念,努力从诱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入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要少讲精练,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应用意识;把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传授放在首位;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充分调动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学会、会学,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
第三:抓练习
1.练习的目的性要强
练习的目的性要强,就是每节练习课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突出练习的重点。
2.练习的针对性要强
练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计算时容易发生的错误,应在练习设计中充分注意。题目的设置要体现层次性,既让学困生消化好,又让中等生吃饱,优等生吃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3.练习的实效性要强
练习方式要多样,但不要走过场。练习课中常常暴露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老师不要放过,及时发现后,注意讲评,务必做到当堂练习的内容当堂巩固、消化
第四:构建媒体型学习模式,追求高效课堂。
波利亚提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德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更象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的创新教育,更需要数学实验、猜想.在数学实验中,观察、分析、对比、归纳、建立关系,处理数据、发现规律,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
信息技术的融入利于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将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信息技术可以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室”,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使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发展。
使用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对教师来讲,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对学生来讲,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学到比原先更多的东西。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教学信息,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加快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随着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些难点问题的突破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我在教授二次函数的图像的画法时采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非常清楚的知道如何去画图,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高效的教学方法
(1)创新导入方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强烈。”
一堂课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有兴趣。一位好的老师往往重视课的导入,精彩的导入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也为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平台。
(2)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
要求学生自己联系教学内容,进行独自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
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进行“学疑结合”,“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教学。
(3)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可分为“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两种。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习者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意义、效率和效果,他们只有学习的压力而没有学习的动力,只有学习的苦恼,而没有学习的快乐,他们视学习不仅为负担,他们不仅有认知方面的重负,更有精神方面的枷锁,有体力透支,更有心力憔悴。而学生在主动学习状态下所产生的学习效率则截然不同。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提问的意识,首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
其次根据具体的内容,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推理提出概括性、探究性或猜想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解决。另一方面,要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认真思考了问题。
总之,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应该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并且要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记住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快乐还给学生。
【主要参考文献】
(1)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增补本)--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4
(2)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张德伟主编北京出版社,2004
(3)  《数学教学案例选编》潘永庆,马德志主编泰山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桑维萍,女,1977年9月出生,2000年毕业于聊城大学物理教育专业,当年9月任教于聊城育才中学,担任高一的物理兼班主任;2001年被分配到聊城经济开发区东城中学任教,担任物理和数学两学科的教学,兼班主任至今。
2006年被评为市级优秀青年;2007年被评为开发区优秀教师;2007年荣获市级课件一等奖;2008年优质课二等奖。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