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交流在语文课堂的灵魂
                                                 交流在语文课堂的灵魂
                                                   浙江省萧山区     石晚群  
缘起
在平时的教学中,这样的情况会时常出现:教师拟了一份教案,既注意了预设,也做好了课堂生成的准备,更想好了课堂评价的视角应该教师学生面面俱到。然而,到了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言却会大致出现以下状况:
情境一:教师话音刚落,立见小手纷纷举起。请学生发言,往往只是片言只语。
情境二:学生已在发言,仍见小手林立,口中喊着“我,我,我。”
情境三: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很多人却心甘情愿做观众,难觅其手高高举起的一天。
如此课堂遗憾,令人叹声不息。
综合自己的教学及生活所见,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交流不和谐现象的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种:
原因一:大多数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发现有学生举手,就开始请学生发言。
原因二:大多数教师往往请自愿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这使部分学生丧失了同等回答问题的机会。
原因三:师生一对一的交流。一问一答,看似层层深入,实则剥夺了大部分学生的思考权、发言权。
原因四: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同学往往会明示或暗示对他的赞赏,而对回答错误的同学就忍不住“刮目相看”。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重交流的结果而忽视交流的过程。其实这是特别不利于的方面。
反思
一关于问题的反思
A这些问题都有用吗?在备课时,教师预设很多问题,但试问:这些问题都有用吗?如果仔细思考、归纳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没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就是这节课的关键性问题。教师在课前列出需要问的关键性问题,有助于对课的整体把握,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活动的展开。
B这些问题有什么用?提问的目的不同,问题的类型也不同。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学生的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适当加强高层次的问题设置。
C我的问题问明白了吗?问题的表述要清晰、简洁,尽量避免歧义的产生。避免问题过于复杂、模棱两可或可做双重理解。
D我的问题有标准答案了吗?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在讲解和回答问题时,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这一方面由于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备课时没有对教材或教案中的问题做好答案。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多预设不同的答案。
二关于提问时间的反思
A我要等多久
当教师提出一个自己深思熟虑的问题以后,教师应该思考一下学生会需要多长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并做出完善的答案。从教学实践来看,等待时间的增加对于学生的回答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提高参与度,举手的人更多;
2想得更全面,回答得更准确;
3回答更自信,愿意做出更多回答。
B我要请谁答?
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学生自愿回答的方法。有效地交流要求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尤其是那些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其实他们胆子比较小,心中对教师有畏惧心里,害怕回答问题,在学习上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对自己的学习显得缺乏自信心,造成很少主动举手发言的现象。
解惑
一要会“听”
倾听体现着接纳和尊重。在倾听学生的发言时,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理解而不是评判,努力理解学生这种想法的由来,询问这种想法的来源和依据,肯定有价值之处,而不是简单的判断对错。
A.倾听学生的回答等于尊重他,欣赏他,给他信心和勇气,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尊重和欣赏其他人。
B.倾听学生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判断他们的理解程度,发现他们的困惑,准确地介入对话。
二要善“问”
现代教学研究理论指出: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引起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是问题。让学生交流什么,怎样交流,这就要求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为学生开展积极交流奠定基础。
A创设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想交流
B、问题应置于一定的情景中,便于学生交流。有的老师课堂术语过于规范,又不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学生难于理解。设计问题时常离不开“为什么”、“怎么样”等词头,使学生望而却步。而有的老师对问题使用不同的提法,并置于一定的情境中,轻松如谈话。
三要巧“引”
A引导学生交流时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生活世界,使他们有话可说。
B引导学生交流要善于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激发起学生对话、交流、探究的兴趣。
C引导学生交流要注意语文知识的整合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培养学生综合、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只有创设了多种交流话题,才能使学生面对文本能做到“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四要精“评”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评价时教师常常是对学生的谈话给予直接的评价。其实对于人和人的交流来看,应该是一种充满智慧的交流,往往不是直接的说明,而是给予一种感受的空间,留一点点让人去回味去揣摩。充满灵动与智慧的评价语,如何能让学生不爱它。
我们共同努力,让有效交流在语文课堂中“欢唱”!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