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我眼里的新课改

我眼里的新课改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 姜凤华131400

   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实行了六年了。应该说从教学观念。教学理论、课程内容到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探索。取得了可喜得成果。愈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同时也很受学生们的欢迎。适应改革的教师队伍正在成长,作为一个在一线工作二十多年的我来说,有些许的收获和感悟。在此,我把自己学习新课程的一点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新课程到底新在哪

1.  教材设计新

一是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实际为原则。比如数学七年下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序数对一节,给出一幅画面:一个男同学拿着一张79号的电影票寻找座位。这样生动直观的例子非常容易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了

二是强调两个主体,一个老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和学习的主体。老师除了学识渊博,业务精通,设计巧妙,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外,同时还要善于同学生交流。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老师。师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在朋友似的老师的帮助下。轻松愉快地学习

2教学目标新

传统的教学目标普遍缺乏分类思想的指导。缺乏层次性。据统计,传统教学目标的常用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掌握。了解。培养。理解。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教学意图是含糊的。用含糊其辞的方式陈述教学目标会妨碍导学,导教,导测评功能的实现。而新课程确定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为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学习方式新

传统教学一般以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把学生看成是承接知识的容器,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充分确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以数学课为例,课本中几乎每个数学公式、原理、法则、性质等都有着清晰阐述的过程。如果老师一味的进行“淋漓尽致”的讲解,学生充满兴奋和富有挑战性的思想,就会由于我们老师的“倾心倾力”而被甄没。如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这些公式,原理,法则,性质形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而且学生在经历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价值。也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潜能。

4课堂教学新

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课堂,区别在于学生得到了解放。思维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他们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质疑,指正和批评老师观点,师生间的这种平等的关系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能得到发展。比如:“数学八年级下,有这样一道题: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OO又是正方形A1B11O的一个顶点,两个正方形边长相等,当正方形A1B11O绕着O旋转任意角度时。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面积是多少。”我就拿了四个正方形的模型教具,让每个组出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同学们争先恐后,积极性特别高。在互相质疑,互相补充的基础上问题得以解决,这种直接参与,探究问题给学生带来的成功感受是真切的,深刻的,这种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互相支持和互动。认知上相互启发,提高了他们合作共事精神和能力。另外,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教学内容与生活世界结缘,要激励学生,努力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注重让学生理解,探究而不是让学生记忆现成的结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学习课程的能力

5课后辅导与课后作业的布置更新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大大增多,不仅为教师课后辅导提供了时间的保证,而且学生在大量的自主学习中也会有更多的疑问,需要教师点拨释疑。这样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课后辅导计划,作为数学教师的我来说,基本上是新课进行两至三节,上一节课后辅导课采取分层辅导,寻找不同梯度的试题。由浅入深,简单易懂,但易出现错误的题,由尖子生帮助差生来完成,而有深度,教材延伸的题。如果学生感觉到吃力让老师点拨来完成

以上是我几点不成熟的想法,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在不断摸索中成长,在经验中成熟。教育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将成为我的职业追求。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将一如既往地更新陈旧观念,创新思想,开拓进取,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