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浅谈阅读训练的高效性
                                               浅谈阅读训练的高效性
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长圳   李晓青518132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最根本的教学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赖于大量的阅读。学生在“博览精读”中,不仅丰富了知识,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步提升。由此,我们要以大语文观的思想,指导好学生的课外生活与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博览”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同时,我们也要立足课堂,抓好“名篇范作”的“精读”,向四十分钟要阅读教学的质量。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授式学习过多,分析过细。老师往往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逼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这种把语言支解成破碎的语言文字,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文本感悟的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让学生高效阅读呢?我认为既要多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充分自读自悟,又要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进行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    选定方向,整体感知。
语文阅读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作者、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也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常被教师分析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的主要原因。一篇文章,学生首先是被整个文章的内容所吸引。他获得的是对整个作品的总体感知。如果始终把阅读材料当作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研究,这样学生就可以居高临下地获取对整篇文章的印象,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哪些句子你最喜欢?你读完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写作上有什么收获?而不是获得零零碎碎的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只有“读”“思”结合才能真正读懂课文,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我们要少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读课文,多鼓励他们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应多给时间让他们从整体上去感悟课文。即课堂上强调“感悟”,淡化“分析”。我们也应该教给学生整体阅读的方法。具体方法是:
1、          从解题和阅读提示入手,初步了解全文概貌
    朱光潜先生曾主张,“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即打阵地战,而不能东打一拳,西踏一脚,变成“消耗战”。鲁迅也曾讲过:“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题目有文章的眼睛之妙。从题目入手,往往可以统领全篇,辐射到整个阅读过程。如《草船借箭》,根据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学生自然会想到: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怎样用草船借箭,结果如何呢?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就会带着迫切探究的兴趣去研究文本。在探询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整体感。另外,每篇课文前都有预习或者阅读提示,多数都对文章提出了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          通读全文,粗略掌握全文内容和中心
明确了阅读的内容、方向,接着让学生带着预习中和对课题质疑的问题去通读课文。不仅要求学生划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还要初步思考。
3、          寻找过渡句、段,初步了解全文脉络
    在通读全文,初步解答问题后,再比较一下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找一找过渡的句和段,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去布局谋篇,还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或者空间的变换来写的?把握课文的脉络,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去理解课文。如《桂林山水》作者没有按照一般游记的顺序,即游览的顺序去写,而是先分写水,再分写山,最后合写山和水,这种布局谋篇,行文不但简洁,而且描绘出了一幅山水浑然一体的风景画。
4、          再次速读全文,拟自学提纲。
    此时,学生所获得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再次让学生速读全文,将获得的信息明确化,再针对课文质疑,拟出自学提纲,为进一步精读做准备。
二、    部分探究,质疑精读
从整体上把握了全文的脉络和主次,然后是精读。对文章中的典范语言和段落精读细研,得其神髓,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如何训练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咀嚼呢?一般的方法有:
(1)提出质疑,寻找答案。学生根据自拟的自学提纲,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有关段落深入研读,这样可以用较少时间,解决疑难。
学会做批注。对自己有感受的句子,试着写一写简单的批注,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中、法庭上的语言、动作、神态中,体会到了什么?
(2)寻找关键语句,注意对句眼、段眼、文眼的捕捉。《“糟糕极了”和“精彩透了”》中: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这句话就是全文的文眼,领会文眼,可以深入领会课文中心。
(3)找出文章中的修辞方法和关键词语。一些典范的语言,往往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拟人、夸张或者很传神的词语。抓住这些关键词和句,可以挖掘丰富的内涵。
(4)调动各种感官品读诵读。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对重点段落精彩语句,让学生反复品味美读,可以丰富语文阅读理解的形态。
三、    回归整体,升华拓展
   在完成了“整体”到“局部”之后,又回归到“整体”。这样可以获得对文本更深刻的认识。常见的是:
1、议一议。讨论人物形象、事件意义、文章的表现手法等。如《凡卡》,假如爷爷收到凡卡的信,凡卡就可以改变他悲惨的命运吗?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
2、读一读。一是对重点段落,精彩语句的品读,可以进一步体会情感。读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配乐读、课本剧表演读、诵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二是把读的活动延伸到课外。即通过一篇带动多篇,进行跟课文相关的阅读活动。如《狱中联欢》,激发学生读《红岩》的兴趣,《宴子使楚》,激发学生读《东周列国》的兴趣,《园明圆的毁灭》,激发学生网上了解更多园明圆情况的兴趣。从课内阅读辐射到课外阅读,也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3、忆一忆。科学的学习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总结一下学习方法和学习的收获等,指导他们将已经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4、写一写。在学生学完课文后,此时的感情往往处于愤悱状态。如果适时给学生一些写的练习,既可以促进读写结合,又可以深化理解课文内容。如《我和凡卡比童年》、《切勿重修圆明园》《青蛙跳出井以后》等。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