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在生物课堂中渗透挫折教育
在生物课堂中渗透挫折教育
吉林省乾安县安 张艳平
     一、缘起
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可能摧毁人的自信,使人失望、痛苦、消极、颓废、一蹶不振;也可能给人以教益,使犯错者猛醒,认识错误,接受教训,改弦更张;它能砥砺人的意志,使之更成熟、坚强;它还能激励人发奋努力,从逆境中奋起。处在生长发育期的中学生,常常会因为对人生的思索、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甚至早恋的烦恼而体会到令人失意的挫折感。然而,一直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往往普遍缺少面对挫折的勇气。如果不能正确地面对失败,及时战胜挫折,那么这些挫败感将会延伸出失望、压抑、忧郁、苦闷等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甚至出现逃避现实,离家出走、患精神病、自杀等情况。当挫折来临之际,教师要设法鼓励学生,帮助他,引导他,降低难度,直到乐观、自信的重新建立。
二、在生物课堂中渗透挫折教育的实践探讨
1、通过名人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没有酸甜苦辣的人生就成了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如果我们的学生一直坐在“顺风船”上,沉浸在温暖怀抱之中,周围充满溺爱、迁就、包办的氛围,那他们就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失去面对逆境的勇气,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很容易沮丧、自暴自弃、一蹶不振。为了让他们懂得有挫折的人生才是真实的、完整的,我会列举一些名人的事迹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如:①爱迪生花了多少年时间,试用了多少种材料,才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日本竹丝”?
   ②孟德尔持续种植了多少年的豌豆才发现遗传规律的?
   ③你能说说被誉为“米神”和“当代农神”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吗?
   ④珍古德独自一人在非洲森林里研究了多少年的黑猩猩?
   ⑤他们的经历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
通过对这些科学名人的事迹介绍,引发学生第自己学习生活的反思,从而归纳出这样的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是胜利之兄。挫折可以教育人、磨炼人,大凡成才者,几乎都是经过挫折磨砺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的一生中困难和挫折是难免的,逃避挫折是不现实的。
2、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心态,增强耐挫能力
生物实验课上,学生们在做“洋葱表皮鳞片叶临时装片”,有少数学生没有领会实验技巧,反复多次都不成功。有人撕的鳞片叶总是卷起来,有人盖盖玻片的时候总有气泡产生,有人对着显微镜找了很久都找不到细胞。大家开始抱怨起来:“本来对生物实验还蛮期待的,没想到这么难弄,以后还是别做实验了。”我看到那些失望的脸,只能暂停实验,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父亲想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而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
3、传授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让挫折变成成功的“垫脚石”
切合自身实际、认真反思、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屡败屡战、坚持不懈是战胜挫折的个性品质。
很多家长或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太高,超越了他们的能力范围,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如果经常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就会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而另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成绩不佳或综合能力较差,便过低评价自我,遇到挫折就放弃努力,“破罐子破摔”。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实力,找到准确的定位,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认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逐渐完善自己,循序渐进地获取进步。
总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生物教育者应牢牢的抓住这个契机,改革传统教学,以人为本,推广挫折教育。我们应努力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强化学生的挫折内驱力,消除挫折的负面效应,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让挫折成为新的努力的起点,成功的台阶。我们要教育学生如何去追求各种成就,也要教育学生如何了堂一·解自己,了解世界,学会在搏击中感受幸福和快乐,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增强自信心,成为生活的强者。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把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