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区域活动    材料   层次   主题   适宜

                                   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胜北社区  257073

陈汝华

[摘要]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关键词]   区域活动    材料   层次   主题   适宜

[背景]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为幼儿提供具有多种教育价值的内容和有适宜结构的材料等。而幼儿除了在教学课程中需要教师提供适宜材料以外,其中区域活动也尤为重要。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反复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我对材料创设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

[理论来源及策略]

一、             让材料成为教学活动的延伸——材料的主题性

由于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系列活动。因此,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如结合《秋天的画报》这一主题活动,围绕让幼儿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这一活动目标,在科学性活动区域——分类盒里,为幼儿提供大量落叶,如:梧桐叶、枫叶、玉兰叶等,让幼儿通过在区域里的分类、填表等活动,达到落实活动目标,促进其科学领域发展的目的。在美术区域内利用幼儿和教师共同收集的落叶制作树叶拼贴画,达到感受秋天季节特征的目标,促进审美教育的目的。在语言区域内,摆放有关秋天的书籍和画报等,让幼儿通过书籍阅读,讨论等活动,达到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秋天的季节特征的目标。

材料是一名“无声的教师”。教师应该在每次不同的主题活动中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材料的创设与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思考、寻找答案,从而做到对主题活动课程的延伸。

二、让材料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的适宜性

提供材料的时机要适宜。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要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对于小年龄的幼儿,我们最好多提供一些高结构的材料,而且这些材料是幼儿生活中接触过的,有一定操作经验的。而对大年龄的幼儿来说,低结构的材料更为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同样是建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社会性区域在设置上也应注意针对性,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对同一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提供材料的时机也不能轻视。切忌在不恰当的时候提供不恰当的材料。

三、让材料适合幼儿的不断发展特点——材料的探究性

区域活动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能为兴趣、能力各异的幼儿提供丰富多变、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哪怕是平时最不善于交流、沉默寡言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也可以自信地操作、自主地交往,充分调动其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这也是区域活动深受幼儿喜爱的主要原因。[3]艾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探究性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前提。

活动材料应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探究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被看作探究活动。例如,给幼儿现成的遥控汽车,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找一找有几扇窗几个轮子,有些什么不同,这并不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探究活动。如果交给幼儿各种材料,如汽车模型中的门、窗、轮子等让幼儿自己拼装出来,就是一种探索活动。因此,我们在材料的提供上,还应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

四、让材料启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材料的动态性

一方面从材料的加工程度来讲,可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动手区内,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制作沙漏的空塑料瓶、装饰好的塑料瓶和已经做好的成品,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语言区无人问津了,通过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语言区域里的图书因投放时间长,造成破损严重和内容陈旧。于是,教师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同时,根据近期主题目标有目的地投放一些用于幼儿查阅资料的科技书籍。果然,语言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非凡,孩子们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并时常光顾新到的科技书籍。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年龄段及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活动提供服务。作为一名教师,最忌讳将活动中要使用的材料随意摆放。材料的分类摆放、各种材料的摆放组合、材料摆放的位置与幼儿实验活动位置的远近等都是我们要研究的学问,教师要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很多材料并不是拿来就用,在使用前都会经过教师再加工。教师再加工是要让材料的可操作性更强,从而能更好的支持活动目标的实现,教师的再加工也可以为幼儿留下更多的探索空间。

以上是本人对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一点认识和简单看法,还有很多值得大家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有待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挖掘和讨论,以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将是我不懈的追求。希望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与材料的积极互动,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和最优化的探索。科学的创设材料,能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自主的探索空间!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行动指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
《早期教育》教师版——(江苏教育报刊社)

[3]《素质教育面面观》——(中国商业出版社)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