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基于新课程的教师备课浅谈

                       基于新课程的教师备课浅谈

何宁东 李冬

江西省宁都 342800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然而当前教师备课还存在这样的现象:少有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主要精力用于书写教案,变备课为写教案。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备课管理形式化,教师忙于应付学校的教案检查,使教案成为能看等用的展示品,削弱了备课为教学服务的功能,使得教师将主要精力投放到书写教案上,忽视了学科特点,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二是备课缺乏有效性,备课方式传统单调,备课实际上成了“背课”,尤其是教师上公开课,总是按“台词”去演戏,一遇到课堂的动态生成,缺少教学机智的老师就砸锅了;三是资源利用意识低,某个内容的一堂课,需要用且有条件用实验、教具、或者多媒体辅助手段的,如果不是公开课,有的就怕麻烦,省时间。

怎样改革陈旧的备课方式,使之符合新课程理念,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科学管理为教师松绑

科学的管理方式应当将备课、上课、测效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三者的结合让教师树立整体意识,从而激发教师增强备课质量观,淡化备课的应检性。

对教师备课的评价应该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要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无论是什么学科,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只要能按这个总要求去备课,就是好的备课。备课的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灵活多样的,要因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

二、集体备课促进专业成长

即使是一名成熟的教师,教学艺术也是无止境的,每一次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思路,每一次授课后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收获,用教案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反思,将是一件非常有益于教学的事,而能将这反思拿出来在备课组分享,更是有利于共同提高。通过集体备课,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能更快地提高每一个成员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三、提升课程资源利用意识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新课程实施提供环境。教学中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教师应当提升课程资源利用意识,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程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预设与教后反思有机结合

教师在授课之前的授课计划是教学预设,但新课程下的教案还应当有课后的反思,即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新课程下的教案的编写,已经不能在是传统的重难点分析和简单的设问对答了,还必须包括教后反思这一反思的过程。

按教学的进程,新教案的编写应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部分。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据此拟定多种应对对策,采取课前认真分析、思考的“教学预设”编写方式,如:教师可以设计“学习对象分析”、“知识背景分析”、“课堂学生问题预测”等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发现问题,设置“课堂学生问题随记”、“课堂师生见解”等教学记录方式。课后教师则可设置“课后教学追记与反思”等内容,进行课后总结、反思和补充。

总之,教学前的“教学预设”是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理性的实践过程;教学中的记录,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教学反思”使教学行为得以进行反思,能使教学经验化。“教学预设”与“教学反思”的有机结合,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