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好的数学课——美丽的“陷阱”、动听的“诗”

             好的数学课——美丽的“陷阱”、动听的“诗”

                      吉林省扶余县新源镇    王哲 131200

  摘要:教学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如何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进行表达,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是数学教师不懈的追求。

关键词:数学 陷阱

对一般的孩子来说,总觉得数学课索然无味、毫无激情。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下的数学,既没有语文课中那些美丽的故事令人震撼,动人心弦;也没有外语课那么新鲜多变,富有挑战;既没有物理课上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现象;也没有化学课上那些神奇变幻的实验。数学课上有的只是一些干巴巴的数学符号,烦燥无味的公式,推理。除了老师没完没了的讲,就是学生没完没了的做。试问,如果你是学生,你愿意上这样的课吗?所以让学生愿意且主动的学习数学,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也生动起来,对我们数学老师来讲不可以不视为一个严峻的挑战。好的数学课应该是一个美丽的“陷阱”,让学生听后,不由自主的“深陷”其中,却沉迷于此不能自拔;好的数学课应该是一首动听的“诗”,让学生流连忘返而回味无穷。所以,全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应该有所改观,这势必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那么新理念下的数学应如何教呢?我有以下几个看法。

一、     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很多学生怕数学,甚至讨厌数学。因此,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于2002年提出“数学好玩”的新观念。的确,只要善于探索数学规律,并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就能“玩”出数学的乐趣,在“玩”中学习数学。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玩的“抢30”的游戏,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但我们经过思考便会知道,要抢到30,就心须先抢27,也必须先抢到24-21……3,即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偏向第2个报数人的游戏,如果同学们在游戏前仔细思考了,他们一定会想出一个克敌制胜的好方法!

 

通过这个游戏,我们不难看出,有一些数学课为了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你不防可以采取这种游戏的形式,让同学们在“玩”中学习数学。

二、     让学生在故事中品味数学

  其实有一些数学课,也能放在故事中讲解。如在讲线段长短比较一节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虎口脱险”的故事:一天,狐狸被老虎抓住,当他即将被吃掉的一刹那,狡猾的狐狸眼睛一转,说道:“虎大王,你千万别吃我,我有特异功能。”于是,便找来了两个长短相同的树条,摆成特殊形状,而后神秘的对老虎说:“请你选出较长的,我会用特异功能把他们变得一样长!”老虎当然不信,于是接受挑战,在反复思量后,选出一个较长的。于是在狐狸的一口“仙气”下,两根木棍真的变得一样长了。于是老虎赶忙赔笑说“佩服。”就这样,虎大王败在狐狸手下了。故事讲到这里,同学们顿感数学课多么有趣。同时也品味出,数学课不是干巴巴的说数,其实有许多抽象的东西,如果在讲解时难以理解,我们不妨把它们编到故事中去,学生不就容易接受了么?学生在故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讨厌数学变成喜欢数学,甚至渴望学习数学。

三、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

数学这一科,既源于生活,也被利用于生活,我们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哪一样也离不开数学。所以,人人学习必须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某农民去城市用小麦兑换大米,按市场价格10斤小麦换6斤大米,店主用一重4斤的容器盛小麦后显示100斤,店主又用该容器盛大米显示60斤给农民,请判断这场交易是否公平合理?

从形式上,似乎这个交易是公平的,但我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计算,则发现这场交易农民亏了。设(100-4)斤小麦应兑换x斤大米,根据题意可得10060=100-4):x,解得x=57.6斤。但店主只给农民56斤大米,由这个小故事你受到什么启示呢?

其实,有许多生活中发生的事,都可以用数学去解,把生活中的现象用数学知识解释,相信你的课,学生一定能乐于接受。

四、     让学生在辩论中保持着激情

新理念下的课堂中,常会看到同学为一“焦点”讨论式辩论,不仅课堂气氛较为热闹,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度高涨,其实一些辩论不是为了追求真理,而是为教学目标而展开的。这不仅能增加学习的兴趣,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长此以往,还能养成他们的沉静思考、

 

周密的思维习惯。

其实,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还有许多好的方法和措施,比如恰当的运用激励和鼓励措施,搞有奖竟答,让师生角色对换……希望我们在课堂上多种方法并用,让学生感觉数学课是美丽的“陷阱”,动听的“诗”!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