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中学语文阅读指要
记叙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指要

                                     中学语文阅读指要

吉林省乾安县 周福文 131400  

摘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应根据文体特点加强阅读要领指导,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关键词:记叙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指要

 

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侧重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这个能力的形成需要相应的训练,要把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弄清各类文章的文体的基本特点,掌握阅读分析的要领,这样,学生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阅读能力。

一、记叙文的阅读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于记叙文的范畴。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能力做了具体要求,其中与阅读记叙文有关的要求是: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与作用;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看出课文各个部分之间的深层含义;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的描写等。

设计阅读试题离不开记叙文所包含的知识点,记叙文的知识点大体是:记叙文的要素、记叙的线索、记叙的顺序、记叙的人称以及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结构的五部分,通讯和新闻的相同相异之处;散文的分类,散文在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的积极修辞,灵活安排结构和语句,使语言产生特殊的审美效应等;小说的文体特点,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分类等。

阅读记叙文,首先要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记叙文,一般是六个要素都具备的。新闻体裁也是如此。读此类文章,要把记叙的六要素认识清楚,如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事情的前因后果等,这样有助于掌握全文。同样是六要素,不同的记叙文交代的具体内容往往不同,如有的把时间说得很笼统,有的则精确到分、秒。阅读时要根据具体文章搞清楚。

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是它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读记叙文要找出文章的线索,依据它弄清各个段落、层次,直至全篇的思想内容。记叙文的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它由多种因素决定,如文章内容、文体特点、写作风格等。文章线索的形成是多样的,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人物活动、事件的发展、景物变化等,都是随着时间、地点的推进而展开的,使文脉清晰,层次分明;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的联结起来。如《荔枝密》就是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还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对于线索,阅读时只要认真揣摩,是不难搞清的。

其次,要明确记叙的顺序和人称。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叫顺叙。事件发生的先后和时间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倒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一种是提到前面叙述的并不是事件的结局,而只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叙述由“倒”转“顺”后,并不是叙述到开头的那件小事情为止,而是可以发展下去写更多的事情。阅读时要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迄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在叙写中心事件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插入的内容跟时间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情。这种插叙必须注意交代起迄点,使文章衔接得紧密自然。另一种插叙是对人物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叙述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插叙的前后也不一定需要说一些过渡衔接的话。阅读时要加以注意。

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的是第一人称。“我”在文章中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只是作陪衬,甚至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

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是第三人称。它的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但它不如第一人称那样容易使读者感到亲切。阅读时要同作者在同一角度去理解文章。

有的文章运用了第二人称,一般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阅读时要注意有时是作者在同读者讲话,有时是作者在同作品中的人或物讲话。

一篇文章中,或者只用第一人称,或者只用第三人称。也有少数文章第一、第三人称交错使用,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各自长处。阅读时要注意人称转换,体味作者对所写人物、事件的态度,以便更好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第三,要注意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常常辅之以描写、议论和抒情。

描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写与刻画,在记叙文中,叙述和描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描写手法运用得好,能使人物、事件和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形象生动。阅读注意到这些,对理解文章中心,了解人物思想性格,都会有帮助。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注意。有的文章作者不直接发表议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总之,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阅读时要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阅读时只有把产生这种感情的依据掌握之后,才能更加深刻的受到感染。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中去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总之,阅读记叙文,通过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懂得文章的基本要求;通过弄清记叙的顺序和人称,掌握文章的结构;通过分析叙述和描写,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通过研究议论和抒情,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去阅读记叙文,就会提高阅读能力,会大大提高解答记叙文阅读题的正确率。

二、说明文的阅读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或阐述事理。

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这样才能学得深入扎实。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三、议论文的阅读

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发表议论、阐述作者的主张和看法的文章,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说理性。

阅读议论文,应该掌握的知识是:议论的三要素,议论文的论证方式,议论文的结构和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从一篇文章里找出中心论点有规律可循。首先,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其次,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明确了这一点,在读一篇议论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的标题,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因为这些地方往往是作者要阐述的论点所在的关键位置。还有一些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一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就需要我们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分析研究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有助我们快速准确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阅读议论文要把握论证,把握论证的重点是掌握论证的方法。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五种,即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这五种论证方法,在一篇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论点解决的是“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的是“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要解决的是“怎样证明”的问题。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议论文的三要素要通过结构组合在一起。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横式”结构;二是“纵式”结构。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度段、过渡句以及过渡性词语。

    阅读议论文,还要掌握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同时,要体会议论文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特点。

四、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在古代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以简练、典雅为特点的书面语言,在我国历史上曾经长期使用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叫文言文。我国绝大多数的古代文化典籍是用文言写的。

学习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培养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首先是为了批判地继承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这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同时是为了了解古今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学习古人遣词造句、立意谋篇的宝贵经验,从而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丰富现代汉语,准确而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那么,怎样学习文言文,或者说,学习文言文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一般地说,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须具备下面几个条件:①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文言文段落或篇章;②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熟悉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③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行文的一些特点;④懂得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和古代文体知识。而要具备上述条件,就得在学习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累。每篇文言课文的练习,是针对文言的某些语言现象设置的,并作了初步归纳整理。其中,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的练习是重点,这体现了有计划地积累实词的要求。每篇多少不一,一学期下来,起码要积累50个左右的实词,并要掌握它的主要意义和用法。对于应掌握的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也都有具体要求,学习时应认真做好这些练习。可以把文言文中的字、词、语、句经过整理,制成卡片,以便随时复习,使它们成为自己语言仓库的一部分。整理词语(包括实词、虚词)要学会选择。文言文中有不少意义变化较大、用法比较复杂的常用词,应当作为整理的重点;至于那些意义变化不大或者在古代也是冷僻的词语,可以不必花大力气去整理。整理时最好附上例句,必要时还可以加备注或说明,以加深记忆。整理特殊句式,可采用分门别类(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列表比较的方式。经过整理,附上例句,列出表来,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形,就会一目了然了。

(二)诵读。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感性认识。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是诵读。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意思是说,读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诗歌的语言规律,从而自己也就会写诗了。文言文也是如此。我们今天当然不要求写文言文,但是经常诵读,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无疑会有很大的裨益。

所谓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够背诵,这是前人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因此,我们学习文言文要进一步重视朗读与背诵。基本课文中的文言文,有的篇目是要求背诵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推荐了古诗文背诵篇目,我们要有计划地诵读,每周诵读一两篇,经常复习,加深记忆和理解。对文言课文的熟读和背诵,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的内容之一。读是理解的阶梯,背是理解的成果。

(三)领悟。领悟就是自己分析、鉴别和比较,甚至可以把猜测也包括进去。中学生阅读一篇附有注释的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读懂,这就有了领悟的基础;个别地方一时拿不准,不妨先根据上下文假设一种解释,然后查工具书或老师同学请教。这种方法,前人称之为“以意逆志”(用自己的设想去迎合文章的意思)或“以意会之”(“会”有体会、会合之意)。学习文言文注意力应该放在领悟上。养成领悟的习惯后,再拿起文言文来,就仿佛进入又一个自己熟悉的语言环境,即使碰到一些难词难句,只要稍微花些力气去查一下,也就不难解决。领悟的关键是要掌握一大批实词和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善于利用上下文,从词的本义或常用义推出它在本句话中的意义。领悟不是一次就能终结的,而是每一次都应有新的内容,既要纠正前一次领悟中不正确的成分,又要在原有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深入一步:从疏通文意,理清文章层次脉络,直到准确把握全文的主旨和善于体会作者匠心独运之处。

(四)梳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在考查中,有关这一内容的测试一般是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类的题型。这也是阅读文言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需要识记的内容。为了增强效果,要把这些内容进行积累,要进行梳理的“深加工”,如把同时代作品归为一类,把同一作家的作品归为一类等。对于一些需要记住的古文体知识,如“表”、“说”、“铭”、“记”及作家的作品集、号、别号、谥号等,也应予以强化,切勿张冠李戴。

以上几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互相联系的。它们即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又是记忆和理解的统一。它们的统一性在于:领悟和积累有助于诵读和梳理,而诵读和梳理又反过来促进领悟和积累。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一定会有较显著的提高。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