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浅谈声乐教学语言的特征
形象性   精炼性   幽默性   亲和性   渲染性

       浅谈声乐教学语言的特征

  辽宁省朝阳市  付瑶  邮编:122000

摘要】随着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并有力地推动了声乐教学的改革。而作为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教学语言,也开始受到教师们的重视。新的教学理念则强调教学“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把人的因素放在了教育的首要地位。声乐教学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是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特殊性教学,而这种教学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声乐教学语言的特点与基本要求。
关键词:形象性   精炼性   幽默性   亲和性   渲染性
声乐教学语言在教学中能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教学语言是否形象生动、准确、精当、贴近生活等,直接影响着声乐教学的效果,并影响着学生专业的发展。因此,对声乐教学语言的研究与探索,对于促进声乐教学水平、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就我个人的一些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声乐教学语言应具备的特征:
    一、教学语言的形象性。
声乐本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让学生体会到发声的位置、音乐的感觉,以及一些看不到、只能通过感觉才能体会到的发音的部位(比如头腔、软腭、笑肌等)等等,这些都是声乐教学很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所以,形象的教学语言非常必要。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总结了很多形象的教学语言,比如:
(一)“打哈欠”。
在练声和演唱时,正确的歌唱状态是建立在稳定的喉结、胸腔、口腔、咽腔和鼻腔所构成的混合共鸣的声音管道上的,建立声音管道的第一步则要打开喉咙。这就是说,要求把抽象的语言变成可视的物象。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全身放松,情绪平静下来后尝试“打哈欠”的感觉,反复体会多次后,你就会发现学生的喉咙在不知不觉中打开了,歌唱的状态已开始形成。正如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弗兰科·科雷利斯所说的那样:“用低位喉咙状态来唱歌,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像‘打哈欠’时那样。”
(二)“撑伞”、“立鸡蛋”。
在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因口腔内部打开不够而使声音塌扁的现象,教师如用“撑伞”或往嗓子里“立鸡蛋”来形容、提示学生口腔内部的竖起感,再加以手势引导,学生会马上找到感觉,使声音立竿见影。
(三)“往高格子里扔小球”。
学生的高音区不容易开发,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原有音区上开发出更高的音区,就经常这样举例:气息就像一个小球,音区就像一个个小格子,越高的音就越处在越高位置的格子上。往高音走时,就自由、放松地往高音区扔小球,这样想象就很容易找到位置、找到唱高音的感觉。
(四)“在腹腔里吹气球”。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气息的支撑、让气息扎实有力、不浮漂起来,教师经常举吹气球的例子,气球承德要稳、扎实,不要上浮,气球越大而坚实,气息越饱满,尤其在遇到高音、长音、力度较大的音时,这种“鼓气球”的感觉就越明显。
(五)“狗喘”。
在发声练习中,为了训练跳跃性的音和练习腹肌弹性,教师经常用“狗喘”来举例:在炎热的夏季,狗为了快速散热,经常“哈、哈、哈”地快速弹动腹肌,这时的腹肌运动是快速而有力的。教师再以自己的腹肌弹动让学生亲见,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找到了弹跳呼吸的感觉。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总结了很多形象的教学语言,以上几点仅为撷取点滴。
二、教学语言的精炼性。
精炼准确是教师语言修养的最终体现。教学语言表达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师之传道授业解惑,必借助于语言,就声乐教学而言,它不像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因此,语言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声乐教学语言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科学发声技巧的重要渠道,并直接影响着声乐教学的效果和学生专业的发展,因此,声乐教学语言的修养,很值得声乐教师的研究与探索,从而对提高声乐教学水平和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科学,它要求歌唱者以自己身体的有关器官作为“乐器”来进行“演奏”,对于歌唱者而言,学会使用和调整自身“乐器”是提高歌唱水平的关键,这就要求老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使用专业知识,使教学语言表达的精炼准确、言简意赅,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炼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所以,精炼准确是教师语言修养的最终体现。
三、教学语言的幽默性。
教学中语言的幽默是一种智慧,幽默的语言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能使人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我们学音乐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喜欢幽默。教学中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一次,《歌唱学》的作者邹本初到他的老师沈湘教授家上声乐课,盲目地追求音量并非常得意地问他的老师:“沈先生,您说我的音量大不大?”沈先生低着头,半天一句非常幽默的话:“你比磨坊里的差远啦!”其他学生听了立即哄堂大笑,他自己恍然大悟。沈先生巧妙地把磨坊里的“驴”字省去,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批评,击中学生盲目追求音量、影响音域扩展的要害,使学生茅塞顿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回味。可见,要使语言具有形象性,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举例,用形象思维的材料把学生引入抽象思维的境地。
还有的老师在针对学生找不到气息位置这一难题时这样说:“实在找不到感觉,你就想一想大肠干燥时的感觉。”这么一说,学生都明白了,真是一条捷径!据不完全统计,此例已被很多教师在实际声乐教学中应用多次。原因就是极为贴切、收效快。
正是这些通俗易懂的幽默大大增加了教学的情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四、教学语言的亲和性。
   
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声乐理论和声乐技巧达到有感情、有方法的歌唱。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才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心情愉快地找到正确歌唱的感觉,所以,教师的亲和性尤为重要。要想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教师的精当讲解当然必要,但更要有方法,了解当代学生心理也很重要。他们时尚、善感,更善于捕捉时尚,利用他们的特点进行教学事半功倍。比如,在教唱《红豆词》这首声乐歌曲时,有的教师按常规,先进行了范唱,然后出于当代学生喜欢流行唱法这一特点,播放了童丽演唱的流行唱法的《红豆词》,学生顿感耳畔一亮,惊叫“好美、好凄美、好有意境的一首歌啊!”,然后教师引导,我们听她唱的感情、理解表现作品,然后用我们学习的发声方法来演唱。这样,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力在瞬间被调动起来了。
另外,在教学中,亲切地指导、形象的手语、启发性的点拨等都是教师语言亲和的一种表现,这种亲和的语言最受学生喜爱,也是学生最能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
五、教学语言的渲染性。
歌曲的演唱就是为了追求一种效果-----感染自己、感染他人。作为一名声乐教师,语言的渲染性非常关键。感情是歌唱的灵魂,歌唱艺术的魅力取决于情感,表达的深度,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要以情带动气、字、声、腔,所谓:“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也是以情作为声的展现基础的,常言道:“感人先感己”,演员不动情,观众不动容,说的就是情和感的最佳体现。歌唱艺术的灵魂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许多著名歌唱家在处理唱曲时都是以一丝不苟的精神去细心体会,琢磨歌词内容思想感情的深刻含义,用心去感悟,冷漠的心灵是燃不起情感烈焰的,没有心灵的投入,就不可能有情的流露,想要掌握好一部作品,只有先让自己心灵感动,用情和声,忘我地展现剧中的角色。
    当拿到一首歌曲时,首先读歌词,反复读,理解歌词所表达的内容、情感,通过内心视像,让自己处在歌词所描述的规定情境之中,设身处地的体会越深,感情就自然而然会生成,在这种状态下,再去仔细地反复读谱,反复哼唱,体味曲作者对词作者的情感体现,然后,你再以“歌中人”的身份情感去做独具匠心的再度创作,对字词韵的喷弹揉挑,对声音的起伏收放,对节奏的快慢断连,和句中的滑音、倚音、顿音及歌曲的高潮、收尾等歌唱技巧进行艺术处理,充分表达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这一过程说明:“情是感的根,感是情的果,只有这样动情地对歌曲精雕细刻,才能获得声情并茂的表演最佳效果。”
    所以,声乐教师应是一名“好导演”,用渲染性极强的语言引领学生入境、帮学生分析作品,这样有助于“让感动走进学生的心灵,再让感动从学生的歌中飞出,再感染他人”。
   结语:总之,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教师则应比较多地从理论上用客观科学的语言给他们讲解,让他们从理论上弄清楚以前认识不清的问题。在改变纠正他们的错误状态和提高声乐技巧的运用过程中,再把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穿插其中,这样会加深感性认识,对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机智、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语言手段和技巧,对于促进声乐教学水平、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意义十分重大!
      
    作者:付瑶, 2006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在辽宁省朝阳市第三高中就职,作为一名音乐专业课教师,我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勇于探究学科知识,勤学苦练,曾获得辽宁省第五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全能组二等奖;获辽宁省朝阳市第四界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全能组一等奖;朝阳市优质课教学能手称号。联系电话: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