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践行工作思路 创造育人契机
                                  践行工作思路 创造育人契机
                                               四川省宁南县景星乡  马洪香
    内容提要:班主任工作费力耗时却不易收到良好效果,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班主任责无旁贷。但无论是何种方法,我认为最终都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细致的教育方法必然创造育人契机。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切入点   创契机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又是难点。要使一个班级能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找准班主任工作的切入点是关键,因为只有找准了这个“点”,施教者的教育行为才能行之有效。这个点在哪儿呢?我认为就在教育主客体互动关系的平衡处,在这里再找到一个和谐点,施教者与受教者就能共同达成育人契机。
1、实践活动必不可少。单纯的知识,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学生,这是肯定的。我们必须扩展孩子的视野,增长见闻,特别是给他们提供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和体验环境。比如,鼓励孩子把节省下的零用钱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或去敬老院给老人读报、送花,或把故事书送给孤儿院的小朋友,陪他们玩;或是带孩子到野外去采松果、采蘑菇、采标本,带孩子去嫁接桑树等。每月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主题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汇报、展示活动成果。这类实践活动积累多了,孩子的胸怀就会变得越来越开阔。在扩展眼界、丰富经历的同时,不但培养了孩子亲近自然的兴趣,而且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摆脱“小我”意识。这些活泼细致的活动加上施教者精心的组织与人格感召,最终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起坚实的人文经验基础。
2、关爱他人是人类起码的道德良知,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长期受父辈的宠爱,加之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不少孩子在潜意识中养成了自私、狭隘、偏执、撒谎等顽劣性情。这就需要家长与学校教师配合,随时提供需要关爱的对象,营造关爱他人的情景和环境,让孩子主动关心别人,并在关爱行为过程中感悟和体验不断增长的道德情感、道德力量。如:鼓励孩子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给刚下班的爸爸妈妈递上拖鞋,教师节时向老师送张贺卡、道声谢谢,去看望生病的亲友,积极向灾区奉献爱心等等。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主动行为应该及时作出肯定和表扬,并积极引导和评价。比如,我班开展的每月一次的好人好事评比,老师的小助手评比,家长的好帮手的评比活动,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从小养成良好的品性。德才需要兼备,德育在先,教育则在早行。
3、良师益友般引导孩子反省错误、改正错误。我们经常强调,让孩子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因为危险)。这是为了让孩子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其实,想要孩子不犯错误、不做错事就长大,简直就等同于痴人说梦,也违背人的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孩都有极强的好奇心,对于不了解的事物,他们总喜欢去探个究竟,而不是完全听信别人的解释。这就增加了他们犯错误的机会,但我认为这种犯错行为可以帮助孩子积累正确和错误、是与非的对比经验,关键在于我们要正确引导。如果对他们不厌其烦地念叨、告诫:这事不能做那事不能做,这样是违规那样是出轨。长此以往,他们的心理始而惧怕继而逆反,久则外显能力贫血。反复训斥和告诫有时的确能让学生暂时少犯错误,但我认为这极不利于孩子长远的成长发展。长期屈从大人的腔调和面孔会让孩子变得畏葸不前、缺乏胆识与冒险。在这种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能有创新精神吗?会积极主动地完成一项开拓性任务吗?面对困难而复杂的环境,他今后还有勇气去迎接挑战吗?
4、充分让孩子释放心理负荷。我在担任高年级班主任的时候,发觉有段时间许多学生喜欢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暗中了解,还让我大吃一惊。内容特别“成熟”:某某男同学喜欢某某女同学;某某女同学又爱某某男同学;谁又吃谁的醋了……当时我也很生气,也很想发一通火。但后来终于忍住,我想,与其板起面孔训斥一通,或是刻意遮掩回避都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不如将计就计来个正面疏导。于是,我专门安排了一堂课:说说你的爱情观。他们先是吃惊,暗想,老师居然在神圣的课堂让大家公开谈论心底懵懂的话题;接着只是有些害羞地笑,却不开口。随后我抓住时机,生动而简约地给他们讲了三个伟人(居里夫人、宋庆龄、杨开慧)的爱情故事,然后让他们大胆写写自己对“爱情”的理解。一女生写到:“我们现在连自己都要父母养活,拿什么去谈爱。”一个平时不声不响的男孩子写到:“爱需要以一定的物质为基础,所以,我们现在谈爱是对爱的不尊重。”然后,我趁热打铁,让他们建立心灵日记本,“在这本记事本上,你可以说你平时不敢说、写你平时不敢写的真实情感和想法。”我承诺:绝不泄露他们的日记内容,尊重他们稚嫩的初动情感。同时,采取个别谈话形式,有针对地进行心理疏导。他们从心底感激老师,老师成了他们的大朋友。平等相待、超越父母般的心理关注,使我们班不仅师生关系好,而且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非常融洽,学生特别有上进心。因此,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减轻青春期前奏带来的系列心理负荷,调节好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态,不仅有利于班级的肌体健康,还提升了学生的情感认识。
总之,我认为老师与学生要在平等、信任、和谐的基础上,建立起有效的教育心理机制,共同支撑起情感互动平台。如此,施教者与被教者就能在融洽而平衡的最佳状态达成教育契机,催发教育效果实现生成。
 
 
作者简介: 马洪香,女,回族,1991年7月参加工作,现年41岁。四川省宁南县景星小学语文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
 
 
 
                                                          2011年5月16日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