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浅谈农村中学德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中学德育的现状及对策
                                              重庆市北碚区柳荫  潘均  邮编400718
      摘要:随着中央8号文件的出台,中小学德育工作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普遍认为德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它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个性稳定发展,充分弘扬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之一。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教学方法,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起到提高实效性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中学德育 负面影响  解决策略  提高实效
 
近几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重视。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之后,更是郑重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基,为我们中小学德育工作敲响了奋进的警钟。结合我校的农村德育教育工作,透视目前边远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现状,根据我的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因农村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及社会环境的制约,农村家庭、社会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农村学校德育融入课堂相对滞后,新课程理念与德育的整合比较欠缺。三是农村学校德育在方式方法上还停留在说教层次,且形式单一,比较古板。四是学校德育活动过程中太随意,多流于形式,德育功能未能体现。
针对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这些现状,根据我的理解,农村德育要走出误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德育工作者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构建德育教育网络。
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不单单只是学校自身德育管理水平高低的简单显现,而是学校、社会、家庭等诸方面能否全方位构建教育网络,真正发挥其强大德育职能的根本体现。而目前,在我们农村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学校、家庭、社会在思想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要求等方面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网吧,社会黄、赌、毒的影响,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都对学生成长带来不良影响,需要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一些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的家庭教育观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抵消着学校教育的成果。所以,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就必须主动联系社会、联系家庭,构建德育教育网络,真正实现德育无处不在的伟大构想,改变农村学校德育教育尴尬的现实。
二、以人为本,摒弃陈旧观念,在认真搞好德育活动的同时,加强德育研究,提高德育实效性。
首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犹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起来。也因此,旧的德育理念和方法,显然不能满足课改的需求,智育渗透德育也有待更进一步深化。作为课改实验区的农村学校,除了在新课程改革中应更加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发展之外,还应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顺应个性化教育的要求,为丰富课堂教育的内涵,开发学科的德育资源提供机会。在保质保量开齐开足《思想政治》课、德育课等课程的同时,学校要紧跟德育发展的步伐,加大德育科研的力度,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德育资源,把德育有机统一到课程中,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学校各项教学活动中,凸现德育的实效性。
其次,在德育活动过程中,怎样以更生动鲜活的形式来吸引学生参与,也是增进德育实效性的关键。教育专家们说过:“德育要从天上落到地上,德育要走进学生心中。德育要倡导‘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要低重心、零距离。”确实,虽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农村学生,但他们更是十几岁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他们的年龄特征都决定了他们更适合也更渴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教育,而不是在简单的平常方式中被动接受。所以,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德育活动的效果。
三、攻破德育瓶颈,挖掘德育潜能,讲究育人艺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受教育者的内心要求。”确实,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淡化了受教育者的“受教育”的感觉,凸现教育的民主性,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德育工作亦是如此。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更是需要讲究教育手段的艺术化,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另外,德育工作本应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作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直白地板起面孔教育学生,而应把教育目的隐蔽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没有训斥、说教”,只有“关心、爱护、体贴”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使德育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奇效。
所以,我们考虑问题就必须从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根本点出发,贯彻德育工作“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了解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思想、态度等,才能设身处地地从他们的角度,以他们的眼光看世界,才能把德育工作做到每名学生心里,真正起到转化、引导、教育和提高的作用。
这是我们每一名农村学校德育工作者都必须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桂春. 怎样构建“三结合”教育网. 内蒙古教育[J].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0期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