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注重引导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注重引导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冯联英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适应新课程教与学的新要求,教师要不断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拓展思维,使学生有效加深认识和理解教学对象的本质特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到充分提升.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一堂课中如何进行引导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1.引入课题的引导,让学生激发兴趣.
教师在引入课题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并以此来引导学生操作、观察、猜想、交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他们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发展的自然性与必然性.
案例1:  笔者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采用了如下引导.
引导1: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白纸,把它撕成两半,将它们重叠后再撕一次,重叠后再撕一次……假设纸的厚度是1mm,那么撕3次后把所有的纸重叠放置有多少层?5次呢?10次呢?
引导1采用活生生的例子,更能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有用的.这个实际问题抽成数学问题:撕3次就是计算1+2+4=?的问题,撕5次就是计算1+2+4+8+16=?的问题,撕10次就是计算1+2+4+8+…+29=?的问题.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比赛看谁又快又准的计算出答案,老师的快速解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兴趣.
引导2:这种折纸只需将其对折23次,其厚度可以超过珠穆朗玛峰高度.
这样,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纷纷议论着,一张薄薄的纸只需对折不多的次数,居然厚度可与珠穆朗玛峰高度比,这时老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认识,在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导3:如何求下列式子的值.
① 1+2+4+8+16= ② 1+2+4+8+…+2n-1= ③ =
这三个小题,如果第①题可以勉强解决的话,②③两道则必须寻找问题的技巧与规律了,使学生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知识有了强烈的认知欲望,此时开始学习恰到好处,学生对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的获得已经“迫在眉睫”了.
2.概念辨析的引导,让学生领悟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石,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的前提,而概念的辨析引导,是针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设计的辨析,可以让学生重新审视概念,通过对比、分析,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发现在概念理解中的漏洞,达到深化理解概念的目的.
案例2:  笔者讲集合概念后,为了让学生对集合概念的加深理解,进行如下引导辨析.
下列哪些集合相等:
① A={x|y=x2-1,x∈R}    ② B={y|y=x2-1,x∈R}
③ C={(x,y)|y=x2-1,x∈R}  ④ C={y=x2-1,x∈R}
⑤ D={s|s=t2-1,t∈R}
辨析时不要急于提示或给出正确答案,而是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探索,让学生辨析,使学生错误充分“曝光”,因势利导,促其自悟,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辨析中自悟,领悟本质.
3.知识原理的引导,让学生提升思维.
数学原理包括数学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它是人类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为了让学生对数学原理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和辨证思维,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笔者进行了如下引导.
案例3  讲均值定理(均值不等式)时,为了让学生能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应用条件及构造实现“定”的条件,在教学时设置了如下的题组进行引导.
题组一:
① 已知x>0,求函数y=x+ 的最小值.
② 已知x<0,求函数y=x+ 的最大值.
③ 函数y=x+ 有最值吗?为什么?
④        y= 的最小值为2吗?为什么?
题组二:
① 已知x<3,求函数y=x+ 的最大值.
② 已知0<x<2,求函数y= 的最大值.
③ 函数x>0,y>0且 ,求x+y的最大值.
题组一可让学生了解均值定理在使用时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 的条件,题组二可让学生体会对已知的形式进行构造,这样层层递进的引导设计,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渐体会和归纳构造定值的技巧和方法.
4.例题剖析的引导,让学生举一反三.
教师讲解例题时,除了要对例题剖析透彻,还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和引申,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发挥例题的教学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产生出“1+1>2”的作用.
案例4:  笔者在讲解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时,分下列三个步骤.
已知函数f(x)=x2-2x-3,求函数f(x)在下列闭区间上的最值.
①x∈[-2,0];②x∈[2,4];③x∈[0,3];④x∈[-3,2].
第一步:剖析例题.
①对称轴x=1 [-2,0],轴在区间右边,又开口向上,由图象得:f(x)max=f(-2)=5,f(x)min=f(0)=-3.
②对称轴x=1 [2,4],轴在区间左边,又开口向上,由图象得:f(x)max=f(4)=5,f(x)min=f(2)=-3.
③对称轴x=1∈[0,3],且轴在区间中点左边,又开口向上,由图象得:f(x)max=f(3)=0,f(x)min=f(1)=-4.
④对称轴x=1∈ [-3,2],且轴在区间中点右边,开口向上,由图象得:f(x)max=f(-3)=12,f(x)min=f(1)=-4.
第二步:引导学生.
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有什么规律可循?其实就是抓住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和对称轴与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第三步:拓展知识,举一反三.
教师在总结完解题规律后,及时地给学生演变例题,不但能使学生知识进一步巩固,还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如此题可演变为如下几题:
①已知函数f(x)=x2-2a+a2-3,x∈[-1,2],求f(x)最值.
②若x∈[t,t+2],求函数f(x)=x2-2x-3的最值.
③求y=cos2x-sinx的最值.
④若不等式x2-mx+m-1>0对任意x∈[0,1]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
总之,在课堂中教师恰到好处引导学生,能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良好的解题兴趣,引导学生走向数学世界,畅游数学海洋,从而使学生真正达到“轻负担,高效率”的目的,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