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利用资源特点  凸显校本特色
                                    利用资源特点  凸显校本特色
                                                             孟香君   衣欣
   大家都知道,开设校本课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条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学校课程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利用好课程资源?对于我校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下面我将以“利资源、显特色”来谈一下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一些做法:
一.两个原则,引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1、因地制宜性原则
范蔚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提出:“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需要考虑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条件,做到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其他教育内容的协调配合。”农村小学的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定位,不能远离本土资源与经验;课程的内容的选择,应该多根据农村学校的地理环境,文化基础、人情风貌、经济状况确定决定。
2、可持续发展原则     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要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促进课程繁荣,促进人的发展。站得要高,望得要远,不能囿于本土,故步自封。既要突出地方特色,又要与社会接轨。陈旧落后的资源要摒弃不用,先进适时的资源要充分开发。
二.三个分析,引领我们找到了源头“活水”
在广泛征求学生、家长、教师以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后,我们确立了具有乡村特点和学校特色的统一性校本课程《农资实践活动教育》。选择《农资实践活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项目,来源于科学的分析。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要着眼于乡村学校的特点,要从你的学生、你的学校、你的乡村社区资源上考虑开发点。当时我们作了以下三个分析:
1、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主要分析身在乡村的小学生特点。他们个体的发展目标、发展需求和环境基础。以充分尊重和彰显乡村小学生的个性、兴趣的教育观念出发。我们设计了大量的调查表,对学生的、家长的。反馈上来的信息集中在:
①学生们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们不好高骛远,不空谈远大理想,没有虚无缥缈的需求,想研究的、感兴趣的就是身边的事物。
②学生愿意自己去搜集有关身边事物的信息、知识、科学,采集身边事物的标本。
③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建设自己家乡的各种实践活动。
④学生的心愿得到了家长们的充分认可。
2、学校分析
学校分析主要从学校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师资力量、文化氛围、设施设备等。椐此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整体方案、课程资源开发规划等。确保课程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校本性。
3、资源分析
因为我们选择的校本课程开发项目是依据于我们学校周边拥有丰富的可“为我所用”的校本课程资源。对这些社区资源我们重点分析它们存在的内容、类型与教育价值、开发条件等。以确定开发的可能性和开发价值。我校地处牡丹峰自然保护区,学校有校田地,附近有现代化养鸡场、养殖场。农、林、牧、渔各业昌盛,为我们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社区资源。我们把课程“项目”与社区资源开发在找准结合点的基础上整合在一起,达到了资源共享、环境共享、课程共享。我校的学生们、老师们以及家长们都那么积极地投入、热情地参与和潜心地研究这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农资实践活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为我们找到了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发展的“活水”源头。
三.活动课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为特色奠基
我校从2002年开始,一直围绕“农村小学活动课程规范化研究”开展实践与探索,在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做了大量工作。           
 (一)、规范活动课程
陶渊明在《陋室铭》中指“山不在高,有仙则鸣;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个性明显、特长突出的教师可以带起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专业,甚至一所学校。因此,个性突出的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生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正如皮亚杰所讲的“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没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可见,培养大批个性突出的教师是创建计划确定后的当务之急。
(二)、将活动课与学科整合
校本课程一定要进课堂,活动教学认为,活动与发展是教学的一对基本范畴,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教育要改变学生,就必须首先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从这个角度看,创新教育的关键或教学的直接任务,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是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创新精神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
(三)、开展多彩活动,丰富特色内涵
随着研究与实践深入,我们深感农村小学的活动课程离不开具体的教育内容,而具体的教育内容又无法脱离农村小学所处的地域实际。为此,2006年初,我校成功申报了省十一五科研课题《校本课程与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并于 2006年3月开始完成校本课程,全员参与,全学科收集编写,现已部分教材初步完成。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教师、学校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发展。
1、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2007年7月,我校对四——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调查表明,《农资实践活动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意志品格、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方法的转变,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以此为契机,通过校本培训和课程开发,使非课改年级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发生了较大转变,有利的指导了自身的教学实践,为课程改革实验在我校的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自课题研究以来,我校办学规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扩大和提升,在社会和家长中产生良好的反响
在现代教育日新月异发展的明天,我校将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农资实践活动,以优质的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为依托,利用资源优势,努力创办农村一流特色学校;不断开拓进取,谱写农村教育的新篇章。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