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分组训练,从片段开始  ---小学高段作文教学分组训练研究
                  分组训练,从片段开始  ---小学高段作文教学分组训练研究
                                                             王之娴
一、问题提出
目前,农村小学由于学生自身条件限制,生活圈子较小,缺少实践生活经验积累,同时,阅读量太少,语言积累程度与城区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加之教师在应试评价体质下一般只注重整篇文章的运筹谋划,忽视从细节处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使得农村小学生作文存在整体水平不高的状况。以至于到了小学高年级,不能将内容写具体的问题,依然非常严重,既不能将“短的话”变为“长的话”。
笔者在对学生的作文辅导中发现,学生不能将内容写具体,主要是在这两个方面存在困难:首先是不知道何处是应该将之写长的;其次才是不知道如何写“长的话。”鉴于这种情况,我觉得,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应在大作文的教学观引领下,从小处着手,化整为零,深入细致从细节处指导学生作文。为此,我进行了“片断作文分组训练”方法的实验研究。
二、片断作文的内容
所谓片断作文分组训练,是指用较小的篇幅,侧重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或议论,或描述,或抒情,或说明,表达人物的情感。将一篇完整的作文分为几块内容,一般分为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对话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几个单元,经常做这样的几个单元的分组写作练习。
每一篇完整的作文都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对话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几个单元的综合应用。为了将作文写具体,循序渐进的分组训练不可少。下表是我针对片段训练的内容、人和物描写的方法以及学生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的汇总,以这样有针对性的、扎实的训练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单元分组
常出现的失误
训练内容
基本方法
外貌
无序,混乱,面面俱到,平淡无奇,不能表现人、物的特点
我的小伙伴
我心爱的玩具
 
 
按顺序,找部位,抓特点突出重点,抓住人、物的特色
对话
单调,句式无变化,重复啰嗦
打电话
两小儿辩日
 
对话分段写,提示语位置可在前、中、后,动作神态配合表现人、物特点
动作
多用概括性的语言,动作一步到位,不能表现人、物的特点
做作业
校园的早晨
爸爸送我上学校
分解动作步骤,按顺序,突出重点
神态
作者以直白的语言描述人物的神态,但旁人不能明白这种神态究竟是怎么样的表现
伟大的猫妈妈
喜怒哀乐
街拍劳动者
抓住不同神态的特点,写出神态的变化,外貌动作的配合来间接表现神态变化
心理
简单直接,没有心理变化的过程
虚惊一场
等待
难忘的第一次
通过内心独白或借助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环境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突出心情的变化过程
三、片断作文分组训练的措施:
1.细致观察不可少。
《课程标准》里关于第三学段的习作标准:“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会提醒学生要细致观察。但是仅仅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学生并不知道该怎么观察,表现在作文中,就是写得不具体。
(1)树立观察是作文指导课的第一站的观点。教师在作文指导中,不能只注意作文方法的指导或写作技巧的传授,忽视了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得学生并没有正确的、系统的、全面的、实质上的了解事情,不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展开来写。
(2)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观察。在观察事物时,不能仅用眼睛看看了事,还要,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如去观察小草,并不仅仅看看它的外在形状、颜色、长短,还应鼓励学生去摸一摸,闻一闻,甚至尝一尝,然后再确定它最大的特点。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3)传授观察的程序性知识。所谓程序性知识,就是要明白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要做什么,接下去要做什么。观察事物同样也需要一些程序性的知识,有了这些程序性的知识,孩子们就能写好一类作文,而不是一篇作文。
日本的作文教材中,就有明确的观察的程序性指导内容。“我们周围有许多虫,仔细观察这些虫可以发现十分奇怪有趣的事情。找一种我们周围的虫,用放大镜、尺等工具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把观察到的写成文章。”我们很多教师在提醒学生观察时,往往只止于这个环节。日本的教材还详细地指导观察笔记的写法,这些就是做记录的步骤———“做记录时要注意一下事项:观察的日期、天气、气温,虫的身体特征(形状、颜色、大小、构造等),虫的行动方式:叫声、吃的方法、食物等,你认为有趣的事、奇怪的事。”“如有疑问,自己查下有关的词典、百科全书之类的书。”不仅有详细的观察步骤的指导,还有文章的具体写法:“把图标等放到文章里面去,写得别人容易懂;把书中写的和观察到的与自己所想到的作比较,写的每一项内容要标一个小标题。”有了这样细致的观察指导,学生今后写观察作文,就知道怎么观察,怎么把观察到的呈现出来。
2.片断仿写不放松。
从小学生作文的客观实际和学习规律来看,模仿写作应该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学生作文入门的有效途径。仿写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课文中的句式、段落、结构或写作方法,另造一个或多个相似的句式、段落、结构或写作方法。它是一种创新性学习,长久坚持训练,能使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1)循序渐进的进行词、句、段、篇的仿写。
仿词填空和仿写句式。是小学低段作文训练中运用 比较多的方法。高段更多着眼于仿写段落。小学课本中有许多精彩的段落,有的外貌描写出色,彰显事物特点;有的心理描写曲折,尽显矛盾心态;有的神态描写逼真,抒发感情浓烈;有的动作描写准确,突出人物情怀。这些都值得学生去仿写。
仿写结构。当各个片断的仿写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后,需要将这些板块综合组织在一起。仿写结构时可以避免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结构混乱、思路不清的毛病,迅速提高学生构建作文骨架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碰到经典的文章结构,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训练。如《藏戏》,作者开篇用反问的手法概括地写了藏戏的特色,中间写藏戏的形成,最后又对藏戏的特色做了生动详细的描写,这样情感强烈,符合藏戏本身特色鲜明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抓住有利时机进行仿写。
在课堂上,针对好的句、段、篇及时进行仿写,既是对阅读材料的一次巩固,更是一种学习材料拓展的好渠道。同时,也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在作文讲评中,找出同学中写得好的部分进行仿写,这样能拉近学生心理上的差距,使得学更乐意参与到写作中去。
在特定环境中学习仿写。如在一次公布测试成绩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知道成绩之前的心理变化过程,并仿照学过、看到过的心理描写方式写写自己的感受。这样抓住时机,有利于学生真切回顾自己的心理感受,讲心理活动写具体。
3.潜心回忆是关键。
学生写作文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回忆的过程,是一个将过去或者刚发生的事情、看见的事物、感受的心情落实在文字上的过程。
(1)体会变化。
要引导学生在静心回忆中认识到事物处于不断变化中,能将每一次变化的不同形式和结果写下来,才能使作文达到一定深度。如《穷人》中桑娜的内心独白: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恩,揍我一顿也好”。这段内心独白把桑娜的内心矛盾刻画得多么细腻、曲折!桑娜未征得正在海上与风浪搏斗的丈夫的同意,而抱回寡妇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孤儿,内心忐忑不安。“他会说什么呢?”“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写出了桑娜的担心——丈夫会反对,因为自家生活极为贫困。“他会揍我的”,表明桑娜很害怕。“这是闹着玩的吗”“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写出了桑娜的自责。“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表明她已下定决心,为了两个孤儿甘愿作出任何牺牲,突出了她心地善良、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美德。担心—害怕—自责—下定决心,这就是桑娜心理变化的过程。但现实中学生很少能体会这其中的变化,往往只写最后一个结果:她下定决心收养这两个孤儿!
(2)分解动作。
任何一个动作,都不可能是一下子就完成的,必然有个过程。比如:《背影》中父亲为儿子翻过铁路去买橘子是这样的: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这里“攀”“缩”“倾”“放” “爬”“抱”等动词,把“爸爸”翻过铁路为“我”买橘子的动作一一分解,形象生动。如果直接写“爸爸过铁路去给我买橘子我”就显得呆板乏味,没有了深沉的情感在里面。
(3)创设情景。
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或者抓住教学生活中的具有代表性的瞬间,让学生在现场活动中学会仔细观察,真切体验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片断训练。例如人教版六下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我们就可以现场让学生进行第一次上讲台发言,第一次在黑板上写字,第一次帮老师点名等活动,同时,让台下学生观察台上同学的动作,表情和你觉得有趣的地方,记录下经过和全班同学的变化之处,再进行练写,使学生真切的体验、积累写作的内容。
总之,我们必须按照习作教学本身的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进行片断写作,逐渐引领学生做到有话可说,短话长说,具体生动,夯实习作的基本功,为创作富有可性的完整作文奠定基础。我相信尽管会经历起步时的举步维艰,但最终还是会苦尽甘来。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