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张兰珍
     实施新课程改革,关键是课堂。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的体现等等,都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但不难发现课改新理念和实际有效教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新课改理念下究竟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本人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准确把握语文的性质。
我觉得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是决定这次课改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念,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准确地把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小学语文其实就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把小学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故事演讲课、文学作品分析课、文学常识课……都没有准确体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只有准确地把握语文的性质,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要处理好新课改实践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来看,往往一味倾向于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人文内涵的感知,而忽视了对语言的理解。教育意识上看,在新课改实践中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新课改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体现三维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增加了“语文课程”,提出“应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重感悟,强调“熟读精思”;写作教学,强调重积累,强调“厚积博发”;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在新课改实践中,语文教育只有在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教育的基础上,才能健康地发展。继承中有发展,发展中有创新。
我们应该承认,传统的教育教学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绝不是一无是处,而新课标正是针对这些弊端而出台的。去伪存真,去粗求精,用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实施教学改革才是课改应有之义。
三、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的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轨道,真正把教学看做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因此,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就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乐学、愿学,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多维互动、全员参与”的“学堂”。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为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师应建立现代教育的课程观。
建立现代的课程观,就是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必须让学生体会到、感悟到、思考到。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必须对教材体系和结构有透彻的理解和把握。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其用意明显是要提升教育的真实生活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大课堂,要兼顾到学生的生活现状和知识背景,善于找出课堂内外的结合点,从他们身边的点滴小事出发,将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入课堂,让他们真切体会到语文课堂形象生动,具有无穷的魅力,使学生不仅可以得到知识积累,而且可以得到精神洗礼、智慧启迪和情操陶冶。
五、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准确有效。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所以一个精美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定标”,并以此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首先,教学目标要简明,面面俱到,等于不到。其次,教学目标要整合,不能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截然分割,不同的课文要有所侧重。最后,教学目标要一以贯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校正教学运行的轨迹,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这样,语文教学就有了一个确立“课时教学目标”的问题。如何准确定位课时目标,关系到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指导思想,关系到是否合乎学生的学习规律。
因此,本着从学生习得规律着眼,体现“课标”对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以“初读课文”“深读探究”和“研读品味”这一客观的学习过程来确定课时的教学目标较为合理。对课时目标如何设定,深层的体现着不同的教学理念,也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率,理应成为我们追寻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关注的问题。
六、教师要处理好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从课堂组织上看,要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多样化、活动化,提倡将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要明确,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一味追求。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形式要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有效组织。如:探究、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问题应具有发散性,思维指向应多元化,要给足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学形式确实发挥实效。
从学习方式上看,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新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多用激励性评价。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超越。是一种真诚的客观评价。既不能吝啬教师的热情,又要把握赞赏的层次、尺度以及频率,还要掌握每位学生的个性。一个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回答的问题亦给予过多的赞赏,会使学生怀疑教师的真诚。
七、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反思。
教学反思应是教师在课后,结合各方面的教学信息反馈,对自己前一节或几节课教学行为及效果的分析与思考。教师是通过课后学生所反映的各方面问题,来分析判断在教学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形式,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否适宜。通过反思性教学使教师逐渐成长,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学反思应是教师用“心”来完成的,是完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良方”。
    总之,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明确新课改的方向,要理解和刷新并落实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站在课改的浪潮中,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单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活、实的教学境界,提高课堂教学失效,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甘宏元推荐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