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优“教”导“学”
赵艳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为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文教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愈加凸显。新课改中,相对于课程、学生、教材等因素,教师无疑是一非常关键的环节和重要的变量。教师不仅是新课改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也是新课程精神的执行者,教师观念关乎着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为此,教学中,我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思路与模式。探究性学习,无论作为课程还是作为方法已被广泛接受,在政治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更是方兴未艾。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性影响很大。
纵观新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从组成内容上它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例如,“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漫画”等。在每个单元结束后又有一框题的综合探究活动,突出时代感,注重体验性、开放性和过程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书本知识,还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社会现象尤其热点、焦点问题出发,来引领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改过去“填鸭”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科教学特点,通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近几年,高考凸显“能力立意”,以现实问题命题,遵循基础性、时代性、综合性和导向性的原则,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总之无论从新课改后的新课程,还是新课标下的新教材以及相应的新高考,都是“新”在教育教学理念:关注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并为此而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这些都是促使思想政治教学要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境地,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思想,促成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人格个性发展。
二、转变教学思想与模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步。思考探究,是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鼓励诱导学生自己通过努力完成“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其得到快乐的同时,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探究学习强调自主性、独立性与探究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批评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新课程倡导:让课堂弘扬个性,展示生命历程,体现人生价值。同时,高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状况、知识能力基础、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个性品质也逐渐稳定和成熟,在政治学习过程中已经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书本理论去发现、分析解决各种问题,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悟出理性知识,培养探究技能和探究气质。长期的“应试”中,教师通过“填鸭式”、“注入式”等方法来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形成了“我说你听,我说你记”的教学模式,压抑了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政治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不断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大胆引入和渗透探究性学习,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探究性学习的引导者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上课是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的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的。”教学中我发现: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能爱学乐学,学生才能敢于、勇于、乐于质疑。“罗森塔尔效应”也证明: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有更多信心和好感时,学生受到激励后就可能有更大进步。为此,教学中我赏识激励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倡导课堂上大胆发言、提问,允许“出错”。过去,在教学中教师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千方百计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格式化”学生,把学生当“矿物”来定型,这种局面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探究性学习它有效地改变了以往偏重知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教育思想和“将学习与社会沟通”的实用主义的社会价值观,学生由间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获取直接经验的学习主体。教学中我尊重、信任学生,形成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关系,为学生成为探究活动主体创造前提条件。宽松和谐会使师生心情舒畅,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问难,大胆创新,乐于展现与合作,从而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四、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方式尝试
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很多,我经常运用的方式是:面对一般问题不直接讲解,即指导、引导学生“阅读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归问题—反思问题”。具体学习过程由过去的“吸收—储存—再现”转变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并正确发挥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导师”作用,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
1、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探究学习。创设情景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求新变通的思维习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景主要是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识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欲望,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新思路,鼓励学生去“异想天开”。我具体做法是:一是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创新机会;二是根据所授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景,提出思考问题激发学生产生认知结构上的矛盾;三是创设情景要生活化、身边化、典型化,能形成充满积极创新的课堂氛围。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调动学生内在需要和情感,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求知识。例如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教学时,可以提出“金钱是万能的吗?”“你的零用钱应该怎样花?”等问题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回答自己所关心的问题,通过交流、争辩,互相启发,教师再相机点拨,“无声胜有声”。让学生尝到“灯越拨越亮,理越辩越明”的感受,同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探究问题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有价值的新闻、时事、社会热点,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解答疑问,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学以致用,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热点问题有了科学的认识,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认识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政治观察力。例如在讲解政治生活《国际关系》一课时,可以联系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的新理念,将辩论引进课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3)把握好探究活动的质与量
探究活动往往围绕它的任务而展开,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得知识、体验情感。在探究学习中,不能走入误区,不能把小组讨论与探究学习等同,也不能把学生的自学看成探究学习。应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握好尺度。另外,一堂课中探究活动的安排必须适量,一般来说在一节课当中,选择一到两个点作为探究活动的设置点比较适当,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和安排。
2、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社会调查是课堂外的探究性学习,它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与补充。“纸上得来终觉浅”。离开它,课堂内的探究性学习就成了从书本到书本的纸上谈兵,显得枯燥而缺乏科学根据。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前前后后,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参观、访谈等活动,了解社会实际,取得有价值的信息,补充教材的不足,并对家乡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诊治”,开出“药方”。这不仅使学以致用,更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经济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对本地区近些年来的变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以全面了解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内涵。学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开座谈会、查阅文献等方式获取有关资料,最后形成课题: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教师的引导作用还体现在对活动结果的评价上
新课改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目标不是甄别与选拔,而是通过评价的激励与正确导向作用,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与发展。在评价的情感态度上,教师采用鼓励的、欣赏的语言或行为,可以激励学生的再学习和再创造;在评价的导向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合作的情况的评价,加强评价的针对性,以把握教学活动的方向;在评价的方式上,有课堂评价、纸上评价、分层评价、展示评价等多样的方式,以促使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此外,教师应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特别是自己不同的观点告诉学生,教会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
五、探究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千篇一律搞成探究式教学模式。这既没有必要,也不现实。探究性学习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看成对传统学习方式的补充与完善。因此要认真地研究、准确地把握不同学习方式的实质,及其适用范围和条件,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另外,任何一种教育活动的形式都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彼此交织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时、适地的选择,整合多种教育方法,相得益彰,以取得更佳的活动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正确价值取向的发展。
将探究性学习引入高中政治课教学,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践证明,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培养了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各种能力,为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综合性人才打下了基础。总之,新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观念,为学生搭设发展的平台,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