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探究法”——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国树坤
在当今社会中,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它的内容思想和语言,已广泛深入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中,它也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学应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重视知识传授而不注重能力的培养。这种高消耗,低效益,旧的教学方法,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开发,也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借鉴创造教育、主体性教育、合作教育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启发式、讨论式先进教学方法,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验,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主体探究法”。
一、“主体探究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
导课——问题探究——深化探究——反馈探究——课堂小结——作业
教学环节
1.导课
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背景学习材料,以旧引新或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巧设悬念,引入课题,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激起求知欲望,探求知识。
如:第五章的第二节,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同学们看这样一个问题,张明同学到集市上买香蕉和苹果,共8千克,付款32元,香蕉售价5元/千克,苹果售价3元/千克,问张明同学香蕉、苹果各买了多少千克?解决这个问题有几种方法?你会解决吗?
方法一,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设买了x千克香蕉,那么苹果就是(8-x)千克,则5x+3(8-x)=32,这个一元一次方程你会解吗?能求出x的值吗?显然同学们都会解。
方法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 x+y=8
设买了x千克香蕉,y千克苹果,则 5x+3y=32
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你会解吗?能求出x、y的值吗?
显然同学们不会。
那么如何解二元一次议程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2.问题探究
⑴教师围绕学习目标,以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为出发点,设置问题或习题。
⑵教师组织或引导学生探究设置问题:或做练习题。
⑶探究方法①学生自己看书,独立思考
②查资料或参考书
③同学之间相互讨论
④请教老师
如:仍以导课举的例子为例。
方法一,列出一元一次方程5x+3(8-x)=32我们会解
方法二,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x+y=8
5x+3y=32
我们不会解,同一个问题,你能不能想办法将上述二元一次方程组化成会解的一元一次方程5x+3(8-x)=32?请同学们:
⑴自己看书,独立思考。⑵同学之间相互讨论。⑶也可以请教老师。
此时教师巡回,予以指导、启发、帮助,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解决问题,使数学的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深化探究
合作达标,深化目标,以检查学生自己学习,自主探究的效果。
⑴解决设置的问题或习题。
⑵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⑶教师予以启发、引导、帮助,使学生进一步探究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总结规律。
如:仍以上例为例。学生自探,同学互探,教师帮助,解决了探究的问题。因此让学生解出方程组 x+y=8
5x+3y=32
求其解。再让学生解方程组 3x+2y=5
y=1-x
通过解上述两个方程组,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以及用这种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并且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4.反馈探究
反馈探究要融合在深化探究之中,通过反馈练习题,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探求知识,培养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5.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想或同学互相讨论,总结本节课重点、难点、学习目标以及规律性的东西。
6.作业
作业布置要恰当,要为学生提供不同水平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二、“主体探究法”课堂教学实验取得的初步成果
1.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问卷调查,实验前后情况比较
|
课堂兴趣 |
课堂满意度 |
主动发言 |
主动置疑 |
实验前 |
56% |
62% |
15% |
25% |
实验后 |
92% |
95% |
75% |
82% |
2.数学特长生,培养成绩突出
泰安十五中2010——2011届全省数学竞赛获奖情况
3.学生的数学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以实验前(2011年终全区期末考试)和实验后(2012年终全区期末考试),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为例
表一
|
|
实验班I |
实验班II |
对照班I |
对照班II |
实验前期末数学成绩 |
n |
55 |
55 |
48 |
58 |
|
74.05 |
82.67 |
75.7 |
79.44 |
s |
9.82 |
12.62 |
17.24 |
13.65 |
表二
|
|
实验前期末
考试成绩 |
实验后期末
考试成绩 |
|
n |
|
s |
|
s |
实验组 |
106 |
78.4 |
11.8 |
85.7 |
10.12 |
对照组 |
102 |
74.6 |
13.7 |
78.2 |
13.21 |
z |
实际值 |
1.27 |
4.37 |
理论值 |
1.82 |
3.36 |
p |
|
>0.05 |
<0.01 |
差异情况 |
|
无显著差异 |
显著差异 |
表三
|
实验班I |
实验班II |
实验前期末数学成绩均数比较 |
对照班I |
对照班II |
对照班I |
对照班II |
3.86 |
1.83 |
3.56 |
2.14 |
<0.01 |
>0.05 |
<0.01 |
<0.01 |
表四
实
验
组 |
优 |
良 |
中 |
差 |
N’ |
df |
X2 |
差异情况 |
30 |
42 |
28 |
6 |
N1=106 |
3 |
实
际
值 |
理
论
值 |
对
照
组 |
15 |
24 |
45 |
18 |
N2=102 |
等在
级显
分著
化差异存 |
N |
N1=45 |
N2=66 |
N3=73 |
N4=24 |
N=208 |
12.32 |
12.83 |
上述数据说明,实验组在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兴趣和能力上好于对照组。
4.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主体探究法”借鉴创造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了创造教育,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材料和联系实际,巧妙导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教师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或同学互相讨论,这样就使学生在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三开放性试题,选择题5×3=15分,填空题3×3=9分,计算题1×8=8分,各题得分率:72%、68%、72%,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5.“主体探究法”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主体探究法”借鉴主体性教育理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中形成的,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也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主体探究法”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验,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今后课堂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实施探索,使其更加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