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郝晓宏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创新思维的概念,并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渗透数学探究精神等几方面探讨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途径和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教育   创新思维     数学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 数学教师,我深刻意识到在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 创造性思维的涵义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求新的、无序的、立体的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这种思维是不囿于已有的秩序的见解,而是寻求多角度、多方位开拓新的领域、新的思路,以便找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等,通过这一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出新颖、独特的东西。它在创造过程中处于中心和关键的地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曹雪芹写出寓意深刻的《红楼梦》,这些都是创造性活动的实例。更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比如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数学知识;对数学问题的系统阐述;对已知定理或公式的“重新发现”或“独立证明”;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新见解等,均可视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果
此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不是尖子生才有的。85%的高创造力,只需智力中等或中等以上。与智力比较,创造力受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个性心理品格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制约更大,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是否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智力因素仅占20%,非智力因素等占80%。因而创造力是众人所共有,它存在差异,关键是靠培养。
二、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需创见的设想和理智的判断。它的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数学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形式高度统一协调的综合性思想。为此,教师应重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揭示数学问题的实质,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凝练能力。
1、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创造欲望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的需要。所以说,需要是人的活动的总动力、总根源(也称内在驱力)。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如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虽然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晚会、故事演说等等,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三)利用数学中的美, 教学中的美(语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谐美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他们,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他们也乐意参加。教师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才能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2、数学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新版教育",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和积极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这种合作必须是人人平等参与的合作,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审视教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让课堂呈现出"杂音"。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
3、数学教学要渗透数学探究的精神,要求教师自身创新
探究式教学的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即杜威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的主张。20世纪中叶,美国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施瓦布认为科学知识、科学结构处在不断变化中,随着探究方法的改变,它们会不断地更新和修正。因此不能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的真理教给学生,而应作为有证据的结论;教学内容应体现科学特有的探究方法,如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教师应当用探究方法来教授知识,学生也应通过探究活动来进行学习。
探究式教学所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发现学习、科学精神等必将为创新教育开拓新的路径,使创新教育能够真正付诸于现实。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很好载体。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去完成自己设计的问题,才能真正在研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素质。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