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
                                                        林玉花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的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 ”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现在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巳经成为一种学习模式进入数学课堂.数学探究就是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能够自主探究、学习、研究问题的本质.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 验证等活动过程.
长期以来,很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已经形成定势,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不是变化很大的情况下,教师要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用于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这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需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不断研究教材,开展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和大家一起交流。 
1 .在新知识的导入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应是积极主动的知识探索者,用于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材料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能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能够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要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思维的空间越来越大.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材料,提出好的问题,唤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情境,引出课题,揭示本节知识的必要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导入过程中设立新奇有趣的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疑问,增强好奇心,点燃学生的‘研究之火’、‘发现之火’、‘探索之火’。
案例1: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节中,对于新课的导入探究过程可以设计以下
几个步骤:
(1)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用德国数学家高斯的“神速求和”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首尾配对的算法,为
学生运用倒序相加法做铺垫;
(3)分层次设计几个问题:由特殊(求自然数的前51项和)到一般(求自然数的前n项和)
再到一类(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类比高斯配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学生的讨论研究,获得公式的推导思路,完成自主探究过程.
这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产生、发展和转化的过程,获得
亲身体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并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爱质疑、乐探究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他们迫切想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样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就为新课的讲授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2 .在概念、性质、定理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目前的学校教育,应该说课堂是主阵地,立足于课堂深入挖掘教材是探究学习的基础,教学时可以针对教材内容,把一些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典型材料设计为探究性课题.这些材料可以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结论的推导、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也可以是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等.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案例2:我们可以对《余弦定理》这一节的教学内容采用一般到特殊 、化归等思想进行如下的设计 :
(1)提出问题:在△ABC中,已知a=15cm, b=10cm, A=600,求c.
(2)变式化归:在△ABC中,已知c=15cm,b=10cm,A=600,求a
(3)归纳:提出一般问题,寻求一般表达式,在△ABC中,已知c,b,A,求a
(4)类比推广:教师设问,如果在△ABC中,已知c,a,B,则如何表示b?已知 b,a,C,则如何表示c?
至此,余弦定理“浮出”水面.
教材中的定义、定理、性质都是前人经过长期的探索发现得到的,他们探索过程中的艰辛,是学生难以感受到的,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概念、性质、定理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必要地.这样,可使学生在自己的分析探究过程中总结出这些抽象的数学公式、定理,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记忆和掌握.
3 .在例题、习题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本例题、习题都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教师如果能对它们进行特殊联想、类比联想和推广引申,就能发现它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好课题.探究式教学所关注的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而不是追求例题、习题数量。教师在例题、习题教学中,应讲究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设立具体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对例题、习题的结论进行引申、推广、并加以应用与拓展,形成各种猜想,从而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
案例3:新课标人教A版普通高中选修2—1中有这么一个习题:
过抛物线y2 =2px(p>0)的焦点F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以AB为直径画圆,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观察它与抛物线准线l的关系,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相应于椭圆、双曲线如何?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通过同学们的积极探究,发现有以下两种解法是众多解法当中比较简洁、实用的方法:
证法l (代数法):因为直线AB过抛物线的焦点F( ,0),所以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 x=m y+ .设点 A、B的坐标分别为A(xl,y1)、B(x2,y2),联立抛物线和直线方程,求出线段AB的长度与线段AB的中点到抛物线准线l的距离,由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容易证得,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l相切.
证法2 (几何法):过 A、B分别作抛物线y2 =2px(p>0)的准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由抛物线的定义,易得线段AB的长度等于线段AD与线段BE的长度的和,设AB的中点为M,且过点M作抛物线y2 =2px(p>0)的准线l的垂线,垂足为C.易得MC是直角
梯形ADEB的中位线.于是MC= AB,因此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又由于MC⊥l所以以 AB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l相切.
类似地,可以证明:
(1)对于椭圆,以经过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与相应的准线相离;
(2)对于双曲线,以经过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与相应的准线相交.
学生有了前面成功的经验,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
(1)这个习题的逆命题成立吗?即:一条直线与抛物线y2 =2px(p>0)交于A、B两点,若以AB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l相切,则该直线过此抛物线的焦点吗?
(2) 把这个习题的条件加以推广,能得到类似地结论吗?即过定点C(c,0)的直线与抛物线y2 =2px(p>0)交于A、B两点,以AB为直径画圆,则该圆与定直线x =-c相切吗?
(3) 直线与抛物线y2 =2px(p>0)交于A、B两点,设直线OA、OB的倾斜角分别为 、 ,若 + = 900,则直线AB过定点吗?
按照需要,教师可抓住一些有探究性、可操作性的例题、习题,鼓励学生自己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自己探究、发现变化的事物中存在的一般规律。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学生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还掌握了科学方法,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并选取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深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经常处于探究的氛围中,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