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川省朱兆成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摆到了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崭新的教学观念是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的观念真正转变,从心底里把学生当成主人,当成需要发展的人,才有可能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
一、课堂是学生产生错误的地方 
课堂,不是“灌”知识给学生的地方;教师不是权力的代表;学生,也不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督促你学习”的对象。而是把课堂看作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地方,把自己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要把目光盯在学生的正确答案上,学生说对了就眉开眼笑,说错了就紧锁眉头,而要树立一种正确的课堂观念: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把学生的错误当成可以利用的可贵的教学资源。在此,就要让“注意听讲,不许插嘴!”“发言必须先举手!”这样一些话语从语文课堂销声匿迹,换之以“想说可以大声说,错了没关系!”“等不及举手可以马上起来说!”“老师最喜欢大胆发言的人!“看谁的见解与众不同!”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出质疑的声音,发出讨论的声音,发出研究的声音,甚至是争得面红耳赤的声音,真真切切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获得的答案可能跟已有的答案一致,也可能跟已有的答案不一致。这不一致有可能是学生找到的答案错了;也有可能学生找到的答案也是对的,说明这个问题本身的答案不止一个,学生的探究有了新的发现。要时时鼓励学生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包括与老师不同的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自主、快乐。那种板着脸孔教学的紧张、严肃的课堂气氛,只能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根本谈不上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哪能进行生动活泼、自主、快乐的学习。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注意调节课堂学习气氛,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自主、快乐的主动学习活动,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自学效果。
二、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才能学会学习,获得发展。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学生习得知识与能力。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越俎代庖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例如阅读教学,许多教师一味地进行繁琐细碎的分析,以教师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来苦求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效果当然可想而知。因此,在这方面,教师不能急躁,要指引学生主动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
三、教师是引领学生发展的导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要引导学生多读,或默读、朗读、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跟录音读……或齐读,或个别读,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或小组竞赛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教师少讲一些,做到学生能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优生能帮助差生解决的问题不讲。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口号。但是以往我们所看到的课堂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恨不能使出浑身解数,学生拘谨、呆板地坐在那里听,一切按照教师设定的思路和程序进行。而按照新课程标准,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教师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不单是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更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学有所收益,尝到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