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
贵州省 杨胜恩
一、 生厌学的心理分析
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在: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从理论和经验讲,人们如果不愿干某件事情,就一定是对这件事感到厌恶了。因此,根据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心理诊断,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引起的不适应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的反应。以这种分析为理论依据,我们可以剖析出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如下:
(一)、学习没有付出一定的心智努力,因而造成厌学心理
在学校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在教师有组织有目的的指导下,通过系统学习各学科知识未掌握前人认识的成果,提高能力,发展智力。这种把前人经验转化为个人知识的内化过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因而需要较大心智努力。可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括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知识的理解,巩固与保持离不开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及想象等心理活动,而人的知识性又依赖于人的情感、意志、兴趣及需要等动机因素。凡是需要心智努力的事,都伴随着一定的精神紧张,也就容易产生心理疲倦感。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某些因素造成厌学心理。
(二)、学习的时间周期较长,造成厌学心理
学习是一种内化过程,不仅需要很大的心智努力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根据《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的基础教育需要九年的时间,我们知道,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干的时间长了都或多或少地产生厌倦情绪,何况至少要九年的持续学习呢?
(三)、学习内容繁琐与教学方法的呆板,造成厌学心理。
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取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学通常的程序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练习;教师测验考试——学生参加应试。这样一个教师、学生及知识构成的传递系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运转着,很少发生变化,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厌学心理。
(四)、学生心理压力太重,造成厌学心理
无论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驱使的教师,都对学生的学习抓得特别紧。学生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中接受最多的信息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在人们经常反复的要求和迫使下,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啃书本中度过,很少有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困扰着。特别是家长教子心切,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又毫无心理学知识。所以,总是无休止的埋怨、挑剔,使孩子产生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使家长满意的挫折感。对情绪心理研究表明,长期的消极情绪积累,容易使人产生厌恶反应,压抑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心理产生太大压力,必然造成厌学心理。
二、如何克服厌学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社会、学校及家庭,为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做出积极的努力。九年义务教育对各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都适当降低了要求,减少了教学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从过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有充裕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又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生活。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实践和练习才能实现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做适量的练习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只是要把握适量而已,使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完成学业,避免产生厌学情绪,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充分重视、加强演示教学和实验教学
突出演示和实验教学,不但要做好各学科中每一个演示操作,而且要组织好每一个分组实验。当上自然实验课时,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的,说明学生喜欢实践活动。要尽量通过活动课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看影像等,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克服厌学情绪。
(三)、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效果的消化,接收率高就等于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样就杜绝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四)、打消后进生自卑心理
后进生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总感到自己的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等不如别人,从而怕问怕答。有的虽然想出了答案,却怕答错会遭老师批评,同学嘲笑而失去思疑答问的信心,不敢举手回答,问到他时就一言不发,对这种情况应当提简单的填空,判别,计算和作图等低层次问题,当回答欠完整时,应积极启发诱导,帮助分析出错原因。鼓励他们把甘苦荣辱置之度外,丢掉怕字,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促其求得圆满答案,还要从降低问题难度等方面解除心理压力,使其认识到自己有思疑答问的能力,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体会到自己成功的欢乐,增强自信心,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他们思疑答问的勇气和能力,打消自卑心理,消除厌学情绪。
(五)、寓教于乐,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愉快的情绪相结合。
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的基本思想,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同某种能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的活动反复结合,学生就会对学习文化知识产生兴趣,而且这种情绪性反射条件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父母或教师应从青少年身心的发展特点上掌握孩子最喜欢哪些事情,然后把学习文化知识同引起学生愉快情绪的活动结合起来,每当学生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时,就放手让孩子自由选择去做自己喜欢干的事。长此以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建立起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变厌学为好学。这种观念的彻底转变,必将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