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课堂讨论
崔玉伟 云南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生物课堂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时常被用于生物新课程教学中。
一、课堂讨论的内涵
《现代汉语大词典》对“讨论”的定义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课堂讨论虽是发生在课堂情境之中,但同样持有讨论的内涵,即在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和辩论。课堂讨论有三种基本类型:用以扩大和加深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而组织的系统的专题课堂讨论;就某门学科中个别主要问题或疑难问题而组织的课堂讨论;日常教学中采用的带有研究性的课堂讨论。
二、课堂讨论的内容选择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是一个基本常识。在课堂讨论之前,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特点等合理地选择讨论的话题并提出要求,即课堂讨论内容的选择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讨论话题的选择标准
讨论话题要有难度,独立学习或听老师讲解无法很快内化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是讨论的好话题,如果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的问题一般就没必要讨论;其次是容易产生不同理解的内容,因为讨论题的答案不是简单现成的,不同观点的碰撞最能锻炼学生的思维;第三要有趣味,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但有不十分明了的问题,会让学生充满探究的乐趣。
在人教版的生物新教材中就有许多已经明确要求讨论的内容,比如每一节的开始都有问题探讨栏目,根据内容提供了知识背景、图片和问题,在课文内也有思考、讨论和资料分析等栏目,可以为我们教师自己选择讨论话题提供良好的范式。当然,教师对这些已有的栏目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学生学习状况有选择地应用。有些话题由于信息不足不适合讨论,比如 “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这一节的问题探讨,学生大多不认识这四种细胞,后面的讨论无从说起。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过不同方面的讨论话题,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二)讨论话题实例分析
1.课题讨论在疑难概念学习中的应用
在一些疑难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如果用讲述的方法,先呈现概念的文字表述,再逐字逐句地解释,是最差的办法。这是因为讲授法对学生构建知识的刺激强度不理想。我觉得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组织讨论,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染色体组的概念教学中,我先在黑板上画出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后进行提问:“图中果蝇体细胞内有多少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后的配子中有几条染色体?”然后让学生把这几条染色体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来,接着告知这四条染色体可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当学生感到理解困难的时候,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试图用自己的语言给染色体组下定义,再把自己的定义和教材中的定义进行比较。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对直观的图解有个初步的印象,这与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是一致的,并且能锻炼学生从具体图像中抽象出概念并组织语言描述的能力,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进行修正、完善、加深对疑难概念的理解。
2.课堂讨论在生理过程教学中的应用
细胞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内容抽象,且信息量大,学生初次接触时识记、理解都较困难。此时,教师若能在适当时机组织讨论,比较相关生理过程间的区别和联系,容易使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明朗、清晰。例如,多数教师在减数分裂的教学中,往往采用常规教法,即先讲授精子的形成,再学习卵细胞的形成,并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辅助,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自主获得、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怎么有效。我的做法是:让同桌的两位同学,一人把书翻到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解,另一人翻到卵细胞形成过程图解,两人据图合作讨论出这两个过程的相同点和区别,教师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并板书。这种教学方法由于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合作学习得到的结论,所以不但理解深刻而且不易遗忘。
三、课堂讨论的组织管理
课堂讨论在生物教学中虽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若组织不好往往会收到恰得其反的效果,而导致课堂杂乱无序。因此,有效组织课堂讨论是非常重要的。要使课堂讨论的组织管理有序,必须注意学生对讨论话题的兴趣和动机、教学管理和方法等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举例说明。
(一)重视材料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
每一个讨论话题的提出,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背景知识,不能让学生讨论一个对他们来说从未接触或是毫无感知的概念,否则学生没有思考的立足点,白白浪费时间。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很多教师在抛出讨论话题后,马上让学生讨论,于是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看似学生非常活跃,实质上学生是处于一种情绪兴奋状态,而非进入思维的兴奋。因此,教师在抛出讨论话题后,须配以精心设计的有引导性和指向作用的问题,为学生指明讨论的方向,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提出问题后,也不要急于让学生开始讨论,而应先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当思而不得其解处于“愤悱”状态时再与其他同学交流。这样,在有了先思考这个基础,就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捕捉思维的闪光点,讨论交流时不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所以这个阶段,教师要正确引导讨论的兴趣和动机。
(二)合理选择讨论的形式
课堂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小组讨论、集体讨论、辩论讨论、分析讨论等。可根据不同的讨论话题,选择合适的讨论形式。但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精心设计、组织,才能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其中小组讨论运用较多,一般的话题以2人一组的小组讨论为宜。对一些难度较大的话题可以4人一组或更多人,多人小组中可设立主持人和记录员,以提高讨论效率。对一些话题有两种相反意见并争执不下的可以重新组织辩论式讨论。
(三)重视教师的调控作用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不能就站在讲台上观望,可以在教室里巡回走动,一方面要充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了解是不是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歧的意见进行辩论,对于静坐无言的学生,通过鼓励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想方设法调动其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集中讨论的热点和普遍疑惑的问题,关注课堂生成性的材料,以便在反馈时更有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讨论效果。
四、课堂讨论的效果与反思
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在讨论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助于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生物科学素质的培养,然而要使课堂讨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仅要求教师自身教学知识体系完善,更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及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勤思考、多学习、多实践的习惯,并逐步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科素养,从而使课堂讨论切实有效的开展起来。值得深思的是,课堂讨论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虽有其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所以要在教学中正确合理地选择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