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睦家庭,保障学生成长
官丽琼 云南省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的渗透、影响,我国国民固有的婚姻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这种反传统的新潮思想日益得到社会人士的认可,从而使离婚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家庭的破裂、残缺往往会使孩子过早地品尝到人生的不幸,从而比一般的学生容易产生情绪和社会适应的问题。笔者就一次调查班级学生家庭情况的结果,认为构建和睦家庭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和睦家庭 学生成长 保障
美国一些著名心理学家通过对一群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智商高低与这些孩子的天赋和受到的教育并不存在决定性的联系,倒是情绪对智力发育起到关键作用。孩子智力的健康发育需要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如果家庭环境不和谐,缺乏笑声和幽默,大人之间经常发生口角,打骂孩子等,这些必然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因此,一旦成立家庭,就要注意家庭环境和氛围的营造。家庭纷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决不伤及感情,如果谁说了过分的话,就应该立刻向对方道歉,这样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天人合一”、“以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在悠久文化的孕育下, 国家安定团结一直是社会生活的 主题。在当今社会,这个主题直接体现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倡导和谐家庭理念。许多心理学家也指出:和睦、温暖、健全的家庭是保证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固然,每一个家庭都会遇到自己的问题,正如每一艘船都会遇到不同的风浪一样。但不管怎么样,为了孩子,父母有责任为家庭带来幸福感。
据调查,孩子对父母最不满意的10种做法是:说话不算数、对我管得太多、他们不和睦、限制我交朋友、不与我交流、拿我出气、不平等地对待我、在家玩牌打麻将、逼我读书、不关心我在学校的表现。据调查报告显示,有43.6%的父母说话不算数,有32.6%的父母对孩子管得太多,22.7%的父母限制孩子交朋友,20.5%的父母不与孩子交流,17.6%的父母拿孩子出气,15.7%的父母不平等地对待孩子,13.6%的父母在家玩牌打麻将,13.0%的父母逼孩子读书,10.2%的父母不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实践证明,很多孩子成才的基础和关键是出色的家庭教育。教子成才是父母的职责和义务,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家庭教育成为滋润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源泉,家长们需要了解教育的奥秘,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时每刻把握教育的时机,挖掘教育的潜力。因此,如果爱孩子,期盼他早日成才就应该给孩子一个目标,让他坚定的去追求;倾听孩子的述说,与他进行心灵的沟通;撒开双手,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给孩子一些磨炼,让他学做生活的强者;播撒善良的种子,让爱心伴孩子成长;发掘孩子的潜能,让他充满自信;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由去创造;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孩子快乐成长。
我曾对我所带的计算机网络班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家庭教育情况及家庭状况的调查,本班共有学生47人(男生26人,女生21人),这47位学生各有各的特点,绝大部分是中学里的后进生,其中有7人连初中毕业证书都没拿到。本班学生一进入职高便表现出自由散漫的特点,上课不听讲、下课打闹、不交作业、不搞卫生、情绪低落、脾气暴躁,毫无集体荣誉感可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破罐破摔,没有学习目标,对自己缺乏信心等。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离异的有15人,占学生总数的32%,甚至有的学生父母离异已达十余年。在调查中还了解到有21位学生认为父母关系紧张、经常争吵,占总数的45%;认为父母对自己关心不够、不愿与父母交谈的竟高达60%左右。
这些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子女,他们面临着亲情残缺或教养失衡的问题,心灵上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一丝抹不掉的伤痕。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前提,特别是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爱。班主任由衷地爱学生,以诚心感化学生,以爱心换爱心,从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关心每一个同学,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倾注一片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在关心他、爱护他,这样他才容易接受老师的帮助和教育。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首先了解、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心态,帮助他们适应父母离异的事实,平衡他们的心理。然后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由点到面,进而提出问题并寻求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找同学谈心,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以此为起点,迈好人生中的又一个转折点,确定一个目标,塑造一个新的自我。再有,我利用班会课时间及其它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家庭是个人情感的基地,是人一生中 遇到风浪时的避风港;家庭是孩子的保护伞,是老年人的精神寄托、生活的乐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远不能毕业的学校。此外,我还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以及学生的生日等契机,教育学生要尊重和热爱自己的父母,要学会与父母相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构建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让学生进一步懂得: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不仅是家庭成员之福,也是社会之福。
但是,学校教育毕竟代替不了家庭教育,有人曾说过:“一个美满的家庭,犹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和安慰,使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家庭环境对每个家庭成员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对于敏感的孩子,这种影响则更大。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渡过,跟父母接触时间比较长,所以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一个和睦的家庭,每一个成员都应当具有“三心”,即爱心、包容心和责任心。首先要有爱心。爱父母、夫妻恩爱、爱子女、爱兄弟姐妹、爱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人需要爱,没有爱的人生是沙漠里的人生。家庭是爱的载体,而爱是家庭的依存、家庭的魅力,家庭的幸福。没有爱就没有家庭活力。其次要有包容心。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理解、体量、宽容。家庭跟社会一样,在日常生活之中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成员也存在缺点和不足,甚至做错事,也在所难免。要使家庭充满祥和与快乐,一定要学会包容,体谅家人的难处,宽容家人的过错,并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过错。亲人之间也需要相互了解和理解,也渴望尊重和帮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无论什么事都不要自以为是,强加于人。第三要有责任心。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家庭中都担任着不同的角色,负有不同的责任。对婚姻负责,就要好好爱自己的妻子或丈夫,相依相扶,白头到老。对父母负责,就要好好孝敬他们,让他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对孩子负责,就要好好教养他们,不要轻易简单地把教育的任务全部推向社会和学校。对兄弟姐妹负责,就要互相关爱,有福同享,有难共担。对整个家庭负责,就要善待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用一颗善良的心、包容的心去温暖他们,温馨相处,宽容相待,让每一个人在家庭中得到快乐和幸福。
古人说“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这说明了和睦家庭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大曾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构建和谐社会与 构建和睦家庭是相互统一、密不可分的,建设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和谐家庭的社会环境和指导。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社会肌体的健康、活力、稳定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家庭细胞维护和 决定的,如果每个家庭都和睦、美满,整个社会必然充满亲和力,营造出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大家庭。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面对那些父母离异的不幸家庭的受伤花朵们,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更应多份关心、多份爱,让爱心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他们在爱心中感受真情和温暖,与其他同龄人一起在这个和谐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幸福的根源》2010-03-16 责任编辑: 香颂
2、《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系列(9) 民主平等与和睦 子女成长更健康》李超
3、《孩子们最不满意父母的10种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