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丁武卫  云南省
 作者简介:
丁武卫,男,中学高级教师,1971年生,1996年参加工作,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20129月被宣威市委市政府评为“名教师”;年201010月被云南省教育厅评选为“云南省省级中学骨干教师”;20079月获“曲靖市优秀教师”称号;20052月获“宣威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先后在市、省、国家级刊物上发表20多篇教研论文。其中有两篇论文分别被中华语文网、中国知网等多家网站转载。散文、诗歌、短篇小说、中篇小说(7万多字)散见于《散文选刊》、《文学月刊》、《文萃》、《新文学》、《珠江源》、《乌江文学》等刊物。
 
 
对教师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也是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关键。学生学习方式的改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为前提的。但在传统课程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为“戴着镣铐跳舞”,独立性和主动性受到极大限制,教师只要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就行了,因而谈不上创造发挥。这种“传声筒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扼杀,实践创新能力难以培养。因而,教师必须“扔掉镣铐跳舞”,扬弃传统教学中失当的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以落实。因此,教师要通过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此相应地去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养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实现课程改革对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在创新意识主导下,我曾先后在自己所教的各级教学班付诸实践。从将近13年的实践情况来看,取得的效果很好。现就以我教授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一文为例,将具体实践情况及取得效果展示如下:
在教授《“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一文的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广州市现代教育科研中心主任谢国生老师的“启发研究型教学法”中一些思想(其核心原则是“激发机制”、“创设情景”、“学习迁移”等)来指导教学。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这一堂富有创新的公开课上得较为成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精神——学生有所得,教师有所获,师生在活动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得到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充分肯定,获得“新课程观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在教授该课时,我充分准备,挖掘出文中蕴藏创新契机的“燃点”:那就是不迷信语言学家吕叔湘这一权威,在教学开始时,不动声色地在黑板上将原文题目“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改写成“‘偃旗息鼓’=‘圆满结束’?”,变并列短语为带疑问的等式。改写之后,同学们情绪激动、窃窃私语,都在追问:课文的标题为何改成了这般模样?老师的这一改动在暗示着什么?这就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为教学的进一步创新设计作好了铺垫。
紧承上一环节,我便挑战性地提问,让正满怀期待心情的同学们比较改后文题与原文题的优劣时,同学们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原题好,理由是作者想以两个成语不能混用来批评当时不当的文风;但更多的同学则认为改后文题好,理由是它除了能体现持相反意见同学的意思外,还有设下悬念、吸引读者的优点。当我提示这是一篇新闻短评时,有几位同学便想得更远了:认为新闻的标题就应该像这样做得标新立异,才能收到马上引起读者关注,要弄个水落石出的效果,以实现作者新闻写作的目的。就这样,同学们肯定了这一创意的价值。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创新,居然收到如此好的效果,极大的启发了学生的探究冲动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尝到了探究的甜头,为他们以后的创新学习,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我倡导了创新学习之后,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疏漏之处,便不时会被学生发现,现举例为证。比如:学生在创新学习中,指出了郦道元《三峡》一文中课本对“林寒涧肃”一句中“肃”字注释的错误(已被我整理,发表在《语文学习报》上);他们也指出了丰子恺《山中避雨》一文中的插叙犯了喧宾夺主的毛病(已被我整理发表在《语文报》上);他们对《木兰诗》一文课本注释将“唧唧复唧唧”理解为木兰的叹息声提出了怀疑;指出了《扁鹊见蔡桓公》中“汤熨之所及也”的“熨”字注音的错误……这些有价值的探究发现,可以说不胜枚举。
长期实践证明,我在课堂上引导的创新学习取得的效果很好。通过改善传统教学方式后,我所教班的学生面貌变化很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学习的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学生们胆子大了,思维活跃了,动手能力强了。在课上,有的学生常常与我争论不休,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我带来了许多惊奇发现。这样一来,师生相互尊重,关系和谐融洽,双方都共同进步、共同快乐。自己的教学创新开花结果,我倍感欣慰。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