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用“心”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用“心”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景小鹏
     在日常数学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其中有智力型学困生,也有非智力型学困生。如何转化非智力型学困生,是当今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许多数学老师为之做了大量的工作。那么任课老师应如何做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
一、学困生成因分析:
    通过多次的研究与观察发现,目前许多“学困生”的成因主要分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部分,其中内部原因有三种:一是意志不强。许多学生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学习数学的毅力和耐力较差,浅尝辄止,只有三分钟热度,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情感不畅。太多的失败是学困生常常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非常低落,沉闷,没有积极性,缺乏好的情感体验;三是思维不利。思考问题表面化,对客观事物的一般性和规律性缺乏总结,运用知识时,常忽视条件的变化,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概括力和想象力都不够。而外部原因大致有三种:一是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等。突发事件致使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的重创会造成学生突然的学习困难,如果不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就会丧失信心,学习成绩也会一落千丈;二是教学方法不得当。在教学过程中,教法单调,乏味不能积极有效的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上安排缺乏层次,特别是不能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在课堂提问及练习作业的处理上,使学困生遭受冷遇,自尊心受挫;三是教学进度过快。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快赶课程,消减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与巩固,盲目的提高难度和大搞题海战术,加剧了学生的两极分化。
学困生在学习中经历反复多次的挫折和失败后,虽经一定努力但仍未达到设定目标,故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渐渐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心理上就形成了不良循环。所以,转困重在从教育目的和学困生的实际出发,应由教师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对策。
二、采取的措施:
1.关心爱护学生,激发其信心
  由于“学困生”学习有困难,往往缺乏学习的自信心,与老师产生心理距离。因此,要想转化他们,教师必须首先注重情感交流,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不歧视“学困生”,用“爱”和“关注”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学困生”更是如此。“爱”不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如果我们能让每位学生都在爱的阳光下成长,那么“学困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奇迹就会出现。因此,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困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主动迎头赶上。
  2.查缺补漏,有的放矢
  “学困生”一般知识漏洞较多,接受能力较差。讲授新课前,专门为他们精心设计一些“准备题”,让他们先口头回答自己的思考步骤、解答方法,发现错误及时点拨。每教完一个章节,专门安排一两节讲评课,把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问题及时汇集起来,师生共同探讨这些题目错在哪里,怎样做才算正确,使他们在找错、改错中加深印象,受到启迪。
  3.坚持帮扶,共同成长
  开展同学间的帮扶活动,以优帮差,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践证明,帮扶活动中双方都有得益。为了使“一帮一”活动卓有成效,在组织任务落实的前提下,每周进行一次帮扶评议,典型事例在全班加以表扬,每当被帮教的学生取得成绩时,表扬中也少不了帮助的学生。可喜的是,一些被帮助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仅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长进,而且还加入到帮助他人的行列之中,这种喜人的局面,充分反映了帮扶的效果,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进取心。
  4.强化训练,夯实基础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引导“学困生”在阅读时做到口到、眼到、心到。这样,既可增强他们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又可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求知欲。培养孩子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精神,教育他们不因一次竞赛、一次考试的失败而气馁,也不因微小的进步而骄傲,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坚实的基础。
  5.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要成功转化 “学困生”,除了依靠教师的力量外,还应努力挖掘各种有利的教育因素,如充分发挥学生同伴、家庭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定时家访,以寻求其家庭成员的配合与支持,达到共同促进“学困生”成长的目的。大家都以积极的、接纳的、宽容的心态与“学困生”相处,帮助其建立自尊,增强自信,培养自制力,就能促进其实现有效的转化。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只有我们有信心,有恒心,本着“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的观点,用心对待每一个“学困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方法,用爱心去感化,转化“学困生”就能够使学生不再“学困”,教师不再因“生困”而“困”,就能够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