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几种方法
吴金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安排学生实践操作时,注意选择合适的操作时机、安排有序的操作步骤,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时,要尽量的让学生参与各种对培养操作能力有帮助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利用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的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具体的、形象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动手、动脑学习的良好习惯。那么应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优化课堂操作的过程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四点: 一、创立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操作欲望
教学成功与否,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与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程度。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具有实用性,愉悦性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特长,提高素质,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无形的引力。让学生产生一种新奇的感觉,进而产生一种主动探索的欲望。 教学《园锥的体积》一课时,我出示了一个园锥体。老师:这是一个什么几何体?有谁能告诉我这个几何体能盛多少物质?同学们议论纷纷,一个同学说:这个园锥体能盛等底等高的园柱的二分之一,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充分表扬了这位同学之后,又出示了一个底等高的园柱体和一些细砂。让这个同学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结论。通过操作,全班同学异囗同声地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二、设计方案,引导学生有序操作 同样的操作内容,同样的操作过程,引导的方式不同,获得的操作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安排操作活动之前,教师应根据操作的内容和操作的材料,设计合理有序的操作方案,以取得最好的操作效果。完整的操作方案应包括:时间,材料,要求,步骤以及操作的最终目的。
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时,我安排了多次的操作活动,在摸球游戏环节,学生操作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操作规则: 1.从袋中任意摸一个球,看清是什么颜色后放入袋中搅拌一下继续摸。每组摸20次。 2.明确分工:组长负责记录、副组长数次数、一人摸球、一人搅拌、一人计数。 3.记录的人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4.摸完后,组长填写统计表,其它同学负责校对。 5.活动时间为5分钟。 由于明确了活动方案后,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都在参与中找到自己可做的、能做的,都能在活动中有所发展,有所收获,这样既培养了同学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培养组织协调的能力。 三、优化方法,操作效果事半功倍 操作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草率从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而且有利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为了使学生能直观深刻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采用了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方法来进行引导教学。 课前,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好纸和一把剪刀,剪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上课一开始,我就启发学生,用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能剪出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能求出它们的面积吗?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推导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底×高÷2 接着,如何只用拼的方法,在现有直角三角形推导出任意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问题一提出,课堂上气愤顿时活跃起来,各人动手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如:第一种,把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第二种,把长方形剪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剪成的一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由于这些同学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高相同)。第三种,把一个直角三角形剪去一个直角三角形剩下的一个三角形 .
通过不同的思路,不但使学生掌握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四、由浅入深 ,积极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
有的操作活动则需要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如认识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推导一些较为复杂的规律时,探究一些较为深刻的定理时,则可发动全班的力量,共同参与,在班级学生的共同参与中获得知识的升华。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出示一个长方体。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需要多少材料吗?引导学生:1、观察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2、这个长方体有什么特点?此时,让学生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开动脑筋想一想,看看能不能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找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引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得出前、后面的面积都是长×高得出;上、下面的面积都是长×宽得出;左、右面的面积都是宽×高得出;再把前、后、左、右、上、下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学生议论纷纷,即:(前面的面积+上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或者:前面的面积×2+上面的面积×2+左面的面积×2;你们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呢?这样教学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全过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多种感官协调合作下获取知识,化解重点,并突出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兴趣激发、有意识地引导、有步骤地组织。对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应渗透于整个数学甚至其它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甚至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当中去,这样,定能真正实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