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园大班额情况下如何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郝婷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向城区涌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学校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区学校每个班的人数剧增,超出额定人数的班,这种现象称为“大班额”。大班额在班级管理上有很多困难,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幼儿个性差异较大,受到锻炼的机会较少,教师单一的教育方式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管理强度较大。正因为大班额有以上的工作难点,所以常规行为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行为,班级就会乱成“一锅粥”,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良好班风形成的重要基础。如何培养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因此在大班额的教育环境下,进行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建立或评价主体已经由老师变成幼儿。
以前,老师对幼儿的统一要求比较多,老师制定的规则比较多,现在,我们逐渐让幼儿或师生共同建立规则,幼儿会积极地遵守。老师不在是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决策者,而是引导者。另外,老师的建设性评价往往会让幼儿产生被批评的感觉,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而同样的评价主体由同伴来说时,幼儿却有认同感。这说明评价主体会影响评价效果。所以在活动中,应该注意让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老师作为鼓励者、引导者,制造宽松的气氛,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态度。
二、以角色游戏为主,引导幼儿自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角色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特点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最为幼儿所喜爱。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感知、体验、模仿角色的优良行为,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人文话、人性化。
一些必要性的行为习惯,比如:良好的坐姿和睡姿、餐前便后要洗手、进餐时保持干净卫生等,应该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从而进行督促,让幼儿努力做到,体现人性化。1、饭前可编些儿歌让他们在等待中规范行为。2、以前吃饭要求统一饭量,现在改变成根据幼儿身体状况来决定幼儿的饭量等等。
四、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由语言指令化转化成隐性的环境和活动材料。
教室的墙面、空间都蕴含着教育价值,可以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体现在环境中。比如在地板上贴上标识符提醒幼儿该把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就像本学期我们的美工垃圾桶一样,我们老师并没有向幼儿正式地介绍垃圾桶应该放哪些垃圾,但是小朋友们都能根据垃圾桶上贴的标识进行有序有规律地扔垃圾。另外,我们对各个区域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了合理的划分,这种方法避免了幼儿因为无事可干而吵闹,也可以避免老师过多的指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相互不干扰,能有序地进行。
五、发挥幼儿的自我教育、榜样教育及成人的言传身教作用.
利用孩子们之间的交往让其互相感染、彼此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省去了老师很多功夫。爱子们喜欢模仿,特别是他身边的同年龄段的同伴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影响;而评价活动在确定正确是非观,树立身边榜样的同时,也使儿童学会了较为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全面地评价自我。比如评选“好习惯之星”、颁发小红花,命名“某某宝宝”等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号召全体幼儿向其学习;而对于孩子不足的方面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其不断进步。孩子们喜欢围着评比栏互相比较,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产生自律意识,自己要求进步。
六、积极开展家园合作。
曾经有一个家长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就像土壤,而孩子就像种子。的确在我们的教育中,家庭和幼儿园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我们老师们要做的首先是转变自己的观念,然后去联合家长,统一观念及行动,以实现我们最终共同的教育目的。幼儿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养成的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教育中的连续性、一致性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内容,科学的培育幼儿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根据家长反映幼儿在家出现的行为习惯问题,老师要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园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互相补充,相互理解,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相得益彰,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习惯要进行持久的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要指望好习惯会在一时养成,要对孩子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育,要允许孩子有反复。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用教育家的观点说,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像获得利息一样;要是有了坏习惯,就像一辈子有还不清的债务,总得为它付出代价。幼儿爱模仿,可塑性强,因此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好习惯最容易形成的关键时期。从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有好有坏。习惯养成的好坏,将影响幼儿的一生。
我园建于1957年,是全县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园,由于我县人口较多,加之改革开放外以来外来人口流量很大,乡镇农民进城务工增多,多年以来超大班额是我园普遍存在现象,针对这一事实,我们又是如何在搞好安全工作的同时,优化一日常规教学的呢?
一、细化常规行为。常规行为从时间上可划分为:上课、课间、课后、课外;从内容上可分为:安全、卫生、游戏、听讲、作业等。把工作细化之后,我园总结多年在校工作经验,把各个时间段上易发生的不良行为总结成册,然后有内容、有目的、分阶段的进行教育。 例如上学路上:不横穿,不玩耍、不追逐,不改道、不围观、不与陌生人说话、直接迅速地到校;又如站队:不争头、不推拉、不插队、不跑蹿;游戏时:分清游戏界限,具体到手脚,手不到头脸上去、不扯头发、不拽耳朵,不强拉、不硬扯、脚不到身上去,不推挤打踢等。
二、重视行为培养。常规行为的形成,仅靠扎实细致的口头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常规行为的培养是工作重点。例如“废纸装进垃圾袋”这一行为的培养一般需要一、两年的重点培养。要求学生每天放学离校前三分钟,清理桌兜和地下的杂物,并亲手扔进垃圾箱,然后,回到教室,逐一检查,直到学生做完美了才能放学。再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听讲习惯,训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听完一段话,要求专心听讲,目光不游离,不插嘴,听懂后有目光和表情的交流。逐渐提高难度,延长时间。这样经常培养,学生的习惯就很好形成而且持久。
三、提高兴趣,寓教于乐。我园把常规行为的要求编成儿歌,琅琅上口,学生易学难忘。例如我把写字习惯编成这样的儿歌:“写字前,练姿势,脚踏稳,身坐直,头抬起,左手抹平本子角,右手握笔到一寸,做好姿势再写字。”把有些行为编为拍手歌,课间游戏时,顺口念出来:
你拍一,我拍一,按时到校要早起;你拍二,我拍二,废纸装进垃圾袋;
你拍三,我拍三,阳台围栏不乱攀;你拍四,我拍四,横过马路左右视;
你拍五,我拍五,勤剪指甲勤洗手;你拍六,我拍六,上课专心莫乱瞅;
你拍七,我拍七,做操集合静又齐;你拍八,我拍八,功课完成再玩耍;
你拍九,我拍九,常规行为记心头;你拍十, 我拍十,争做文明小卫士。
四、建全监督机制,重点对象专人管理。 除班干部外,在班级设有安全监督员两名,卫生管理员两名,游戏指导员两名,这些同学,有特定的职责,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同学,记录在册,专人看管、检查。比如对于那些下课不会玩耍的孩子,专门指派几个会玩耍、行为好的同学与他一起玩,教他怎样玩,让他在好的游戏氛围中学玩耍,改掉陋习,全力督促其常规行为的养成。对于有进步的同学,每个月出一次光荣榜,鼓励同学们争做榜上有名的好孩子。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多么不容易。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发动机,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在大班额的教育环境下,我们更应当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并持之以恒。
总而言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