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幸福校园 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烟台市牟平区 264100 孙宏杰 曲仕明
幸福教育是指以培养幸福感为目标,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对学生实施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幸福情感,促进学生理解幸福的内涵,感受幸福的愉悦,珍惜当下的幸福,发展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树立“向学向上”的人生信念。培养学生幸福情感,提升学生创造幸福能力和水平,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几年来,我校坚持“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做人”为目标,积极构建校园文化“三和谐”、实施幸福教育“三部曲”、开展德育实践“七活动”。激发了全校师生学习和生活的激情和热情,形成了共建和谐、共享幸福的可喜局面,有力促进了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校园文化“三和谐”
幸福教育需要最具幸福感的校园,最具幸福感的学生和教师群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通过构建“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的三个和谐,促进学校的发展。
(一)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幸福校园具有民主、公平、关爱、进取、有序、和谐的基本特征。在幸福校园里,学生享受着校园学习
生活的幸福快乐,教师享受着为人师表的满足。人的和谐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成效。为此,我们一抓领导班子和谐,这是幸福校园的关键。我们要求每个班子成员要具有“三力”、“四意识”,即“亲和力、凝聚力、号召力”,“服务意识、奉献意识、配合意识、自主意识”,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建其功。二抓教师群体和谐,这是幸福校园的前提。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教师的幸福发展,才有学生的幸福成长。因此,我们把“以德治校”和“以情治校”理念有机结合,我们不仅给教师提供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创造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还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创造获得成就的机会。我们提倡教师做到“四个转变”,即转变教师角色,与学生民主、平等、和谐交往;转变盲从意识,树立民主参与意识;转变思维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转变工作作风,形成互助合作的研究氛围。通过实施教师形象工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幸福感,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教师的荣誉感、自豪感,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三抓师生和谐。这是幸福校园的根本。我们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两关怀”、“四尊重”,即给学生无微不至的“人性关怀”和“人文关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权利。不能因为读书使孩子失去快乐的童年,不能因为考试使孩子丢失学习的兴趣,不能因为升学使孩子丧失生活的能力。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做人的尊严,享受到校园的幸福、学习的快乐、交往的愉悦和生活的美好,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营造“人与事”的和谐。“人与事”的和谐是幸福校园的核心所在。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顺心事”和“烦心事”,这些事的发生和发展都在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工作。为此,我们特别重视从提高人的自身素质抓起,积极打造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强调“以人为本”理念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有机整合,建立以发展人的整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为目标而又富有人文情怀的制度文化体系,促进领导干部的修身养性,促进教师的德行修养,使他们学会干好份内事,主动关心份外事,正确对待顺心事,积极化解烦心事。使他们做到为人正直善良、待人真诚谦和、遇事冷静思考、处事宽宏大度。依靠自己良好的学识、品德、业绩、情感等因素形成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提升师生的向心力,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同时,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感到家的温暖。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个性,使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让教师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让和谐温馨的氛围,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精神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流。
(三)打造“人与物”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是幸福校园的基础,我们以“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自然优美”为目标,本着“绿色植物为主、园林小品为辅、适当设置景点”的思路,建立了“三角”(英语角、图书角、数学角)“三基地”(综合实践基地、鲜花基地、气象站)“六廊”(“为生存和发展奠基”;“播种良好习惯,收获美好人生”;“秉承传统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健全人格,提升生命质量”;“关爱生命”;“培养兴趣,展现特长”等教育系列长廊)。实现了让墙壁说话(名言警句);让刊板说话(图片与文字);让地面说话(交通标识);让花草说话(知识牌)等。让学生在优美典雅、温馨和谐、充满书香氛围的校园里快乐成长。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做到安全工作常态化,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度,抓好接送学生车辆、消防、宿舍等安全工作。努力改善住宿条件,实行供暖制度和菜谱制度等。让寄宿生体验到宿舍的温暖、饭菜的可口、空闲的快乐。使学校成为学生求知强能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
二、实施幸福教育的“三部曲”
幸福是一种能力,是感谢生命,感受快乐,完善自我,调节身心平衡,调节人与社会平衡的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长期磨砺和培养才能形成。在开展幸福教育活动中,我们通过“寻找幸福,珍惜生命,发展幸福”这三部曲,推动幸福教育的深入发展。
(一)寻找幸福教育,这是幸福教育的前提。我们通过开展“什么是幸福”、“你有幸福吗”、“幸福在哪里”等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幸福,认知幸福,享受幸福。举行“幸福伴我成长”、“我的幸福”、“寻找幸福、感恩父母”等主题班会、心理辅导活动和征文活动,让学生追寻幸福往事,重现幸福瞬间,激发内心愉悦,共享幸福快乐,深化幸福内涵,升华幸福情感。
(二)珍惜幸福教育,这是幸福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学科渗透、享受亲近然、感受成功愉悦、享受公平教育、家校书信互动、家庭亲子沟通等有效策略,满足学生“当下幸福”的感受,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满足幸福,才能让学生学会珍惜幸福。
(三)发展幸福教育,这是幸福教育的最终目标。幸福是在发展中得到展示与实现的,需要辛勤劳动和努力才能实现。要不断提升幸福的档次和品质,就要提高创造幸福的能力,最终实现一生幸福。幸福教育的“三部曲”是循序渐进、相互渗透的。没有基本的幸福理念和幸福情感、坚定的生命意识、生活意识、学习意识就会缺乏坚实的根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理想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的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
三、开展德育实践“七活动”
幸福校园建设关键在于创造丰富多采的高质量高品位的校园生活。我们根据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特点,设计和开展了“七个活动”。
一是读书益智活动。充分利用班级图书吧、教学园地、英语角、种植园等资源,开展自主读书、诵读经典、趣味数学、英语情景表演和科学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与书为友,启迪学生智慧,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精神境界。
二是健康娱乐活动。通过“影视节目”、“游戏乐园”、“故事天地”、“书画欣赏”、“六一汇演”、“体育竞技”等多种形式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愉悦学生身心。
三是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和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争做小雷锋”、“敬老院送温暖”、“清除白色污染”、“参观污水处理”、“向灾区小朋友献爱心”、“模拟交通岗”、“我劳动我快乐”、“我帮爸妈做家务”等系列德育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心,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习惯,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四是开展“认养”活动。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种植园,组织学生开展“认养鲜花”、“认养蔬菜”、“认养树木”等活动,举办“花卉展览”、“蔬菜展示”等,让学生亲自参与管理和培育,体验劳动的艰辛,感受劳动的快乐。
五是开展自理活动。针对学生特点,我们编写了“自理与生活”校本课程,围绕生活、学习、劳动三个方面的自理内容,制定了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通过认知达标、行为训练、自理技能比赛、自理小明星评选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会自理,适应学校生活。
六是开展互送祝福活动。学生在校寄宿,许多寄宿生要在学校过生日,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点燃蜡烛,共享快乐”的互送祝福活动。我们把每个学生的生日都登记造册,学生过生日时,学校都为他准备生日蛋糕和蜡烛,师生共同唱歌、跳舞、做游戏,一块分吃蛋糕。每个同学都给“小寿星”送上一句祝福的话,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这一举措,不仅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而且也加深了师生间的交往和友谊。这对培养学生的情商,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是非常有益的。
七是开展成果作品展示活动。我们每学期都要举行成果作品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成果交流展示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施展个人才能和特长的空间,从而增强学生“向学向上”的信念,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我校在实施幸福教育、建设幸福校园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建设具有稳定感、安全感、成就感、舒适感、归属感的幸福校园作为大事来抓好,从而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