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甘肃省永登县 730300 王秀云
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愉快地接近或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不竭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动力源泉。古今中外的成才者,人们在仰慕他们取得的卓越成就,赞叹他们惊人的发明创造的同时,也在赞叹他们的执著追求和强烈的兴趣。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趣。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感染和心理催化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得以成功的保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那位教师就往往喜欢那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对学生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能力和知识,还要竭力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学生关怀,尊重和理解。教师适时适当关心、爱护、鼓励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相反,教师过于严厉、急躁、不恰当的批评学生,会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叫同学们提一个问题。一位学生提出:“老师你愿意长尾巴吗?如果有,你愿意借给小壁虎吗?”同学们听后哈哈大笑。我没有发火责骂学生,而是鼓励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好,有新意。”老师笑着说:“同学们,谁能猜出老师是否愿意呀?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兴趣来了竟相回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老师跟学生的情感融洽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一举两得。
(二)扩大生活领域,培养兴趣。
扩大生活领域,开拓视野,能提高观察兴趣。夏衍在《关心的,熟悉的》一文中说:“一个‘世界人’应该多关心世界上的动态,一个‘社会’的人应该多留心社会上的现象,把视野放宽,以一种与世界社会共休戚,同忧喜,共歌哭的心情,多看,多想……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蜗居高楼、久处幽室的人,一个情趣索然、与世无涉的人,能够写出生活气息浓厚的文章和作品来。”古今中外的名作家,他们活动的领域都是宽阔的。从司马迁到李白、杜甫到鲁迅,莫不如此。因此,扩大生活领域,开阔视野是培养语文学习中观察兴趣,写作兴趣,学习兴趣的源泉。
1、走进自然,培养兴趣。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许多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夏雨狂暴,秋雨连绵;春风和煦,冬风凛冽;弦月不同于满月,晨光有异于暮色;梧桐萧萧,杨柳依依;……什么季节长什么庄稼,什么时令开什么花,都各不相同。老师在不同的季节带领他们走出校门,走进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去感受花红柳绿,去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春天来了,引导学生去观察盛开的桃花、李花。山上,红如霞的桃花、白如雪的李花,山下田里金灿灿的油菜花,紫色的胡豆花、豌豆花,让同学留恋忘返。同学感受着大自然的美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主动及时记下了眼前的一切。秋天来了,让他们自由地感知丰收的气息,到野外去“看一看”、到果园里去“闻一闻”、“尝一尝”,……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时令,有着不同的一番奇异鲜润的特色。同学们在不同的特色中感受着自然美,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走近生活,培养兴趣。
多姿多彩的生活,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源泉。生活中有很多语文知识,只要他们常走进社会生活,他们就会有所获取,有了获取,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如:春节来了,我布置同学们利用休息的时间去收集对联。同学们积极到街上卖对联的地方去收集,有的到各家各户的门前去收集。同学们收集了各种对联有几百副,他们的兴趣十分浓。这个活动既使学生学到了对联知识,又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如,在教写设计广告词时,课前布置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到社会上或看电视收集广告词,同学的兴趣也非常浓厚,也收集了很多。他们既学到了怎么写广告的词的知识也从中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扩大生活领域,是培养语文兴趣的源泉。
(三)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采用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彩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始。如有的课文的导入用讲故事开始,有的用唱歌导入,有的用画画,有的用表演,有的用听音乐导入,有的用看事物,看挂图等,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游子吟》时就采用唱歌的形式导入,这节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精彩的导入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也成功了一半。在学习课文中可以适当运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再提出问题,并且还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如一周一次的佳作欣赏,定期开展的朗读比赛故事,紧扣课文设计的游戏……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有时一节课要综合应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法,因材施教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使之对语文感兴趣。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真正的美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并从中受到启迪、陶冶,进而对语文感兴趣。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对桂林山水的描写,语言优美,我们从优美的文字描写中感受到了祖国山水的壮丽,内心也无比喜悦。《鸟的天堂》《桂林山水》这些课文,不仅语言美,文中的图也很美。教这些课文,不仅从作者的语言文字的描写中感受到美,从文中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中也感受到了它们的美丽。图文结合,挖掘语文教材中美育因素,使之对语文感兴趣。
(五)出“奇”制胜,唤“奇趣”。
心理学理论表明,少年儿童对惊奇、刺激的东西最为敏感,也最容易产生探索的兴趣,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开发智力的问题,使其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我在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给学生提出:“乌鸦被狐狸骗了以后,她心里高兴吗?她回去以后想什么办法来对付狐狸呢?请同学们自己续编《狐狸和乌鸦新传》”老师的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的兴趣十分浓,争着编故事,讲自己编的故事。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习兴趣持久。
在学生充满坎坷与曲折的学习过程中,意志坚强的人能以顽强、坚毅的意志战胜一切困难。意志薄弱的学生,一旦遇上困难,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时,要及时帮助他们,鼓励他们,想办发让他们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尝到胜利的喜悦,这样才能维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总之,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学识渊博,教学方法新颖、灵活,教学手段高超,就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语文教学的生命力在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在广阔的语文教学领域中演绎出一幕幕精彩的育人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