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浅谈学生语感培养的教学策略
浅谈学生语感培养的教学策略
                                            西藏日喀则市 857000 米珍
【摘  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语感  生活体验  情感体验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敏锐感受力,是读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去的结果。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 郭沫若曾经说过“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语言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期的培养很要紧。”夏丏尊最早也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他认为敏锐的语感既是一个人语文程度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学好语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篇文学作品都记录着作者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和精神气质,要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不是件容易的事。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没有生活经验,文字只能是枯燥的概念。生活体验是语感生成不可或缺的基础。一定的言语总在一定的生活场景中出现,离开了生活体验,语感的培养是苍白的。只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此时的感受才是真实的。叶圣陶指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叶圣陶的话有两个要点:一是平时要有生活经验,这种生活经验是阅读的准备。陆游教他儿子写诗,有“功夫在诗外”之说。事实上,丰富的生活经验积累,岂止是写作的前提,也是阅读的必要条件。二是在阅读时多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如《谁的本领大》中的“惊讶”一词,单从字典中查出它是“觉得意外而吃惊” 的意思,是不能产生语感的。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惊讶的例子,比如一个平时成绩不错的小孩,在一次考试中不小心考出了令人难以接受的分数,当他得知自己的成绩时会感到很惊讶!这样就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惊讶”一词的含义。
     二、引导学生进行词义揣摩比较
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篇作品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只有揣摩品味得透彻,才能促进语感的发展。我们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和细细品味,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升华。
通过推敲比较就能深入体会词语的情味,从而产生语感。推敲比较的方法有两种:删减比较和调换比较。
     删减比较是把某个要重点体会的词拿掉,然后跟原句进行比较。如《少年王勃》中描述道:“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我们如果把加点的词语去掉,句子也通顺,但不能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加了“缓缓地、轻轻地”这两个修饰词,我们就能体会出这种动态美中充满了祥和、宁静的气氛。在教学时,我不做过多的分析,通过删减比较,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就能感受到秋景之美。
     调换比较是把要重点体会的几个词进行对换,再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两者的不同。如《台湾的蝴蝶谷》中有一句:“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这里的“飞过”、“穿过”、“越过”用得十分准确、精当,描写了蝴蝶聚会的方式和过程,说清楚了蝴蝶到底是怎么赶来的。若是把这几个词调换位置,则给人的感觉就不那么贴切,由这些动词原来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的魅力则荡然无存。这样,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的独具匠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三、在朗读时激起鲜明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常常适当压缩讲课的时间,增加学生的朗读时间。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味,加深了对课文内涵意境的理解。
在朗读时,要达到“以声传情”,要边读边想象,让作品中的形象清晰而具体的浮现在自己的头脑中,也就是说要激起鲜明的情感体验。例如读《月亮湾》中的一段:“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读这一段眼前仿佛出现月亮湾山清水秀、红绿相映、充满生趣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朗读时不由得体会出月亮湾的景色美丽,把书面文字转化为一种美的感受,再把它转化为声音,把这种美的感受通过声音表现出来。这样,情感激发出来了,强烈的语感也产生了,使学生在读中受到强烈的语感熏陶,进入课文意境,感受语言的感染力,深入学生的心,增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情,久而久之学生便会逐步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
语感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在于循序渐进。小学生虽然年龄幼小,学习阅读的时间不长,阅读技巧尚不熟练,但他们有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正是培养语感的好时机。只要我们积极探寻语感培养的途径,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的语感就能获得不断的提高。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