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走进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走进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陕西省延安市 716000 张宝丽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富的感性语言材料,增加语感积淀。阅读教学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 更是学生情感体验、思想提升和个性张扬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绽放语文课堂的魅力?我认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还原阅读,深入感受、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心去感悟,去穿透语言,使学生会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
、走进文本,情感阅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材文本大多文质兼美,作者将深厚的情感流溢于笔端,凝聚于字里行间。教师要用丰富的语言去拨动孩子的心灵, 注意启发学生的感觉,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与作者心心相印。同时, 教师要善于把课文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 再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学生, 让学生感染、体验到这些情感。在此基础上, 再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到所感知的对象之中。有了这些感受, 学生朗读时才能表真情、达真意,教师无需在重音、停顿、语调等朗读技巧上作过多的指导, 只需作情感上的暗示, 促使学生与作者和文中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 就能收到较好的阅读效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悟语言的形象感、情味感、分寸感、畅通感和节奏感。
例如, 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 应该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我们的学生走进那不曾有的小鹿与弟弟惋惜的内心世界, 来引起心灵上的触动, 引发学生真实又深刻的内心感悟? 教师可以从重点句:“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 ‘这玫瑰你白栽了, 一朵花都没看着’” 入手, 提出问题: 鹿弟弟为什么而惋惜? 仅仅只是因为一朵花都没看到而惋惜吗? 更令人惋惜的是什么? 建议学生再读读一、二、三自然段, 用心去读, 感受一下: 嫩绿的叶子上、花骨朵儿上曾经留着些小鹿的什么? 在学生反复朗读之后, 再让学生谈谈感受到了什么? 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在浓浓的情感体验中, 孩子们随着小鹿兄弟心情的变化而变化: 快乐—欣喜—期盼—无奈—失望—惋惜,教材的情感自然留存于学生心中。而后学生听到玫瑰给大伙儿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兄弟俩不但觉得玫瑰没有白栽, 而且大家的快乐也给他俩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真是“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读之情、情之读,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感自然、真切地融进了孩子们的心灵!
质疑释疑,激活阅读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疑,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发问质疑。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释疑,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主动探究、激活思维的作用。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那么,学生在何处质疑呢?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例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文中写道:“他挖了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学习过程中,学生提问:“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 个小时?”“课文写父亲在废墟中不断挖掘救儿子,为什么在这儿要描写他的外貌呢?”等等。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的能力。
品读感悟 穿透阅读
汉语言的“意合性” 决定了语文学习要用心去感悟,去穿透语言, 领悟文字背后的意蕴。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读中感悟, 在想象中感悟。在学生目视、口诵、心惟的同时, 教师要善于借助想象调动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 还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 使文中的人“活脱”、事“活现”、物“活化”, 进而把书本的语言变成鲜活的形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体验, 进而与文本中隐含的情感相碰撞, 产生智慧火花, 不断地充实阅读文本所获得的体验, 促使阅读主体体验的积淀、发展与升华。朗读的过程是打开孩子们思维情感的有效途径! 在读中质疑, 读中解疑, 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清澈的湖水》时,“ 湖里的景色到底有多美, 使小洁同学紧紧攥着面包纸不丢? ”请孩子们读读找出的句子。有个孩子读: “湖水像一面镜子, 映出了蓝天、白云, 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 又像在水里游。” 课件出示句子后, 我再请孩子们自己读读: 你能从这个大镜子里看到什么? 马上有孩子抓住课文的意思来体会, “我看到了湖里有蓝天、白云、变幻的山峦。” 我相机提示: “好! 除了这些, 你们还能看到什么? 联系上下文、插图, 展开想象的翅膀。”此刻,孩子们文思如泉涌 从文中找出了多处句子,如“看, 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 这边的山石像一只……” 这些山石还会像什么呢?此时, 想象的翅膀与言语训练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孩子们有的说: “这些山石有的像猫捉老鼠, 有的像狐假虎威, 有的像狮子上山。” 有的说: “这边的山石像一把张开的剪刀, 那边的山石像一位睡美人。” 有的说:“ 这里的山石像骆驼, 那里的山石像牛羊。” 有的说:“这里的山石很多, 像河马, 像恐龙, 像乌龟, 像猴子,像大象, 真像大型动物园!” “除了山石, 你还能看见什么?” 在我的“穷追不舍” 下, 孩子们尽情地驰骋着自己的想象。
四、创设情境,多向阅读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何?”阅读教学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教学时教师应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自主体验,相互交流,归纳迁移。在学习中,应强调学生自主的感悟与体验,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场景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感悟和体验,获取新的知识,培养情感,激发能力。如教学说明文《新型玻璃》时,我创设了丰富的情境:用“××玻璃的自述”的形式,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一种新型的玻璃,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召开“新型玻璃推销会”,学生可以是“推销员”推广新产品,也可以是“记者”、“厂长”、“经理”、“玻璃经销商”、“顾客”了解新产品;举办“新型玻璃设计大赛”,开发新产品,学生畅谈自己的发明,提出标新立异的独特见解:“我设计的是噪音转化玻璃……”“我的摄像玻璃兼有防盗、摄像等多种功能……”“我设计的是自动清洁玻璃……”高招迭出,创意飞扬!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氛围中,尽情地表现着,能动地活动着,此时的课堂已不仅是双向的互动形式,而是多向的交流、集体的互动。
读写点破,还原阅读
阅读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与生活中走几个来回的过程,在这个来回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语言的魅力,体会作者字词句的表达技巧,学习协作,体会文章蕴涵的感情、情趣等。实行读写点破是阅读教学中,打通语言文字与生活通道的最有效、最根本、最关键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巩固学习的成果。在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搭石》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练笔: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要用眼睛发现,更是要用心感受的。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美其实无处不在。教师出示课件: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美就是校园伸手捡纸的弯腰,美就是……然后引导学生像作者这样细心留意周围的事物,通过具体的小事例记录自己发现的美。结合课文阅读进行练笔,丰富和深化了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运用文中语言、文中写法,为习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只有通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相结合,采用最佳的阅读方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绽放美丽的花朵。
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阅读教学的魅力在于引领学生在语言和文化的万里长空尽情翱翔,“精鹜八极, 心游万仞”,学生才能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收获, 才能体会语言的包罗万象、恢弘精深。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尽情地绽放语文课堂的魅力。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