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甘肃省灵台744400 杨瑞杰
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中,普遍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乏味,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花一定的心思是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谈不上达到“意想”效果了。因此,为了适应新课程和教学,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尽快地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教法,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大胆探究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接受和尝试新教材的开发和应用。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乐意走进课堂,乐意在课堂上展现自我呢?依我之见,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去下功夫。
一、以情感人,以“爱”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孩子,以关心、尊重、理解、信任、鼓励为基础,坦诚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出错或那方面做得不够好时,他们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都期望着老师的鼓励和赞誉。比如,我班的刘竹是数学小组长,在理解“7个8的和”与“7与8和”总是混淆不清,作业里反复出错,我便让其他学生在黑板上板演类似的列式题,并让其说出这样列式的理由,然后在出示“9个6是多少”让刘竹同学再板演,她迅速地用加法、乘法算式列了出来,得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对此同学,如果当时我只是简单批评了之,并没想到她的年龄小,理解差这一实际因素,也许从此会让她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比如小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有的很少用钱买过东西,掌握本节知识较难,我采用“逛超市”一活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讲桌上临时找来了学生的几个新书包、文具盒、橡皮擦、小刀、故事书、不同面值的模拟人民币…….让学生自由选择当售货员或消费者,老师要求卖买双方要礼貌待人,并列出付款算式,活动一开始,整个教室里一片沸腾,笑声叠起,在活动中,有既会买又会卖的小能手,也有因计算有误或不会找补的失败者,教师针对这一现象,抓住契机进行总结并鼓励到:“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从今天起,人人都会成为能卖能买的小当家。”从那以后,孩子们常常互相利用模拟币进行买卖的游戏活动,从而把学生从课堂引入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以至用,其乐无穷的乐趣。
三、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在沉闷的气氛中度过漫长的40分钟,学生看似遵守纪律,循规蹈矩,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努力营造自由、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应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主。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我就利用了学生爱实验不爱计算的特点,将圆柱体的数据设计成能够口算的简单数,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观察,自己得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口算出多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既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又找到了学习的感觉。再如我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在巩固圆柱体积的基础上,什么也不说,只让他们分组合作,用倒沙子的办法讨论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高的圆柱体积的 。即V= sh。学生很快将自己体验到的知识牢记心中,并能够运用自如。像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更为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培养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如小学二年级上册,综合复习课里让学生和我一起将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再变成四个相等的三角形,然后我随机问并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紧接着各组派一个代表将自己折好的四个三角形裁开,看谁能用最快的时间将它拼组成与其他同学不同的长方形,大家纷纷举手可以说跃跃欲试上来演示,不一会儿黑板上拼出了不同模样的长方形。
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对于学生来说来源于生活实际,用于实际生活的会更想学,更容易掌握,灵活运用。如学了求总数的简单应用题后,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校有9张桌子,又买来8张,请你当小会计算一算学校现在有多少张桌子?最后小结:老师要谢谢小朋友帮了我这么大的忙。再如教学面积与周长时,联系实际进行区别;擦玻璃窗时,擦的部分是它的面积还是周长?锻炼身体时绕操场跑步,跑的部分是面积还是周长?这样既使学生更简便更清楚地理解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平时爱观察的好习惯。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步步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改变传统的“灌输知识”,让学生想学、乐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消除了学习紧张气氛,又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灵活多样的教法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是连接师生合作的桥梁,更是学生乐意展现自我的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