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刘宁
一、 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内涵及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的意义。
教育是人的发展过程,是生命的不断升华与超越。与学校教育相比,教育是一个更开放、更丰富的概念,它随处发生,既包括校内的正式教育,也包括学校外的非正式教育。就个体发展而言,教育是终身性的,是个体生命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是社会健康发展和个人获得幸福生活的基础和源泉。
而学校教育,顾名思义,它是在学校中实施的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与学校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内部成员相互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身心健康、情感生活、伦理观念、道德行为等立身处世的教育,并带有终身教育的特点,它是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方式。而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儿童从出生到入学前的教育,主要是父母对子女所施的教育。现代家庭教育属于前者而非后者。一言以蔽之,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通过学习与实践,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种:一是彼此地位平等的关系;二是流与源的关系;三是既相联系又相制约的关系;四是相互独立不可替代的关系。
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众所周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无一例外地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没有也不应该有任何职业上的高低贵贱之分,而在事实上,哪一个教师不是扮演着家长角色?又有哪一个家长不是承担着教师(子女的终身教师)的角色呢?不仅如此,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在人格尊严上又都是平等的,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宪法所规定的。因此,这种平等关系是天经地义的,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平等的现象却时有发生,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有的学校有的教师不尊重家长的人格,对家长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特别是当学生未达到要求时更是如此。
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如果只重视智育教育而忽视品德的塑造,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将是有智育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教养,有教养没有信仰,有欲望没有理想,有青春没有热血的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尽快走出各自教育的误区。任何厚此薄彼或对立的看法和作法都是十分荒谬和错误的。
2、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流”与“源”的关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第一任也是终生任教的老师。这两个“第一”理所当然地决定了家庭教育是一种“源”的教育。 “源”与“流”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没有“源”,也无所谓“流”;没有“流”,其“源”也无从延续与发展。充分认识两者关系,能够使我们切实重视起家庭教育,自觉地抓好家庭教育,从而为学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既相联系又相制约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家庭是紧密相关的关系。现代教育认为,学校教育只有在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结合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自身的职能。现在情况也充分表明,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任何改革努力,离开了家庭的理解认同、支持和配合,都是寸步难行的。
两者关系在相互联系的同时,更有相互制约的一面,并且这种制约关系已经影响到各自教育的效果。比如,现在家长总是说学校和老师的问题,而学校和老师又总是埋怨家长素质低,其实双反方都存在相应的问题。家长和教师间的这种对立情绪无形中割断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这种现象虽然发生在家长与教师之间,但学生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在联系与制约问题上既要重视联系,更要重视制约,教师、家长各自要换位思考,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共同把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最佳着力点,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4、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互独立不可替代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两者的相互独立和不可替代的关系。尤其是进入21世纪,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整个教育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必须充分体现与时俱进。
对于学校教育,有专家指出,今天的教育应当是智慧的教育,它不在于教师讲授多少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个为什么;不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学校安排多少课程,更不在于基础型、拓展星和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学生能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书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批判了多少;不在于老师布置多少课外作业,而在于他们如何千方百计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不在于考试得了多少分,而在于对自己和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不在于学校走廊上悬挂多少名人名言,而在于学生对自己以及身边人和事有多少深刻的感受;不在于孩子会不会拉小提琴、画画或有其他特长,而在于他是否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与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
与此同时,家庭教育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结构功能上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重要标志是从封建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复杂走向单一,从前喻文化走向后喻文化。现代家庭教育已不再只是家庭之间的教育,也包括家庭之外的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它不仅提供文化习俗的学习,也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及促进人的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它的受教育者不仅是儿童,也包括成年人。家庭教育已不是过去所说的“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学校教育也不是“要交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准备好一桶水”的教育,而是除了准备好一桶水之外,还应当为自己找到知识的源头,每天向源头汲取活水。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尽管具有各自的特点,但在确立人的终身教育和终生学习的观念和目标上是相同的,在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是相同的。这正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以往任何教育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
当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错位”现象时有发生,这种“错位”使得各自教育的优势在无形中悄然流失,使得独具功能的各自的教育方式趋于简单化。如有的学校将课外活动变成了家务活的“演练场”,让学生洗手绢、擦皮鞋、洗菜、煮饭、修自行车。相反,许多家长在家里为孩子布置没完没了的作业。我们既不能用学校教育代替家庭教育,也不能用家庭教育取代学校教育,而应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品德、情感、态度、生命、尊严、人格、民主和权利意识、科学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上,既不能因两者地位平等而对立;也不能因“源”与“流”的关系而重此轻彼;既不能因相互联系而互相代替,也不能因相互独立而割裂两者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平等关系,“源”与“流”的关系,既相联系又相制约的关系,相互独立不可替代的关系,充分认识21世纪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正确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价值,更关注人性的完善,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