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感受之哑巴吃黄连——我和“关系”生
柏应学
旅途中遇到过客,那是萍水相逢;生活中结识朋友,那是缘分;工作中认识同事,那是知己;教学中遇到学生那是必然······人生就是由一根根的丝,一条条的线编织而成的一张网,谁也不可能离开人际间的这个“结”。
应该说得到朋友的信任,得到知己的赏识是无比幸运的事,是无价之宝,可是有时也会使自己苦不堪言,成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咽,无能表白啊!教了十几年的书,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在新生分班时那些说情的自然每年都会有,也很正常,而这一年来的工作却让我感到纳闷与彷徨。
去年分班时也跟前几年一样,每个班的人员刚落实好便会有很多的学生家长、亲戚要求学生调班。每个班共计只有四十几人,而我班上调整的已占了一半,就是因为熟人、朋友、同事······难以拒绝他们对自己的信任,只有同意了,可是我对这些小学刚毕业的学生一个也不了解,在调整时,进来一个“关系”生,得给别班一个“正常”生,而且由别人来挑选,(因为已经基本分平衡了的,要去求别的班主任,当然应该满足别人了)。就这样这一届我成了大部分“关系生”的班主任。
在其他几个班主任眼里,我班的学生可能在基础上占了很大便宜,谁知对学生渐渐熟悉后,在教学和管理上都让我“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甚至很多时候还让我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而让我难堪的多数都是那些调进来的所谓“关系”生。
这些学生的家长,亲戚要学生调到我班的愿望莫非就是两点:第一队学生行为习惯要求严格些;第二让孩子学习成绩好些。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很清楚,教育教学老师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更关键的还是学生自己,当然也离不开家庭的引导和社会的影响。否则哪里会有“朽木不可雕”“烂泥扶不上墙”的说法。这不是对学生的瞧不起,也不是贬低学生,我只是强调学生自身的重要性。俗话说“打铁还得砧凳”硬嘛,如果没有好的材料,要加工出好的物品那恐怕很难奥。有的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从工作中我对这句话产生了很多质疑,不是我们老师不用心,在凭你挖空心思,熬更守夜,苦口婆心,可是又能让所有学生都能成才吗?如果再加上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蓬生麻中,不扶则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绝对的,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新生进校不到两个星期,有两个“关系”生发生了争吵,还动起了拳头,有学生把我叫来时,两人的面庞全涂上了眼泪和鼻涕,而且还在不停的抽泣。我感到了两个学生当时的委屈状况,请去询问原因,只因为用了一把小小的雨伞,我教育他们遇事要冷静,冲动会酿成恶果,他们说自己虽然想改,但已经形成了习惯,控制不住自己。象类似的情况这期也发生了不少,当你劝说时他们都服,而且还会认错,可是就没有改的行动,到底如何是好?
一天晚自习后,学生都快睡觉了,值周老师和学生管理员打来电话,我班学生违纪了。我匆匆忙忙跑到男生寝室,我班有几个学生和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在我班男生寝室抽烟、喝酒,弄得我班其他男生无法入睡。这七八个违纪学生中几乎是调进来的“关系”生,而且有两人已基本昏迷不醒了,走了都不知方向,身体保持不了平衡了。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是两个高年级学生的主意,我觉得用白酒麻醉自己太危险,到几个学生家长面前了解情况,并交换教育意见,有的家长还叫苦连天,他们无法教育孩子或是教育了不起效果。有的孩子被爷爷奶奶娇惯,父母根本不敢说;有的从小就养成抽烟、喝酒的嗜好,连家里的烟酒都会被孩子偷偷拿去;有的孩子一直性情暴躁,在家也爱和兄弟姐妹大打出手;有的因为父母衰老或是有病,哪怕天天提醒,可他还是同邻居的不务正业的孩子一起混,也有了不良的嗜好;有的因为孩子从小有病在身,有时做出的举措让家长都不可思议······
听了家长的这些话,我感到自己在对这些孩子的教育上好像一条失去嗅觉的盲犬,怎么这么多的学生全托关系调到我班来了?冤枉啊,在分班时其他班主任还觉得我在生源上占了便宜,谁知会落到这样的下场------
“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自己的工作还得靠自己来担当,我除了班会课、安全教育课、禁毒防艾课着重对学生的安全、道德行为习惯教育外,在语文、历史课堂也把这项工作当做了重点。请求学科教师协助,可是一些任课老师很多时候也在叫冤屈,那些调进来的学生学习基础特差,不听讲,影响他人,与老师顶撞······
我在与家长交流时把这些情况转告给他们,他们却说:我们的孩子基础差那是肯定的,以前在村小根本没有好好学习,只有让老师费心了。家长非常懂礼,我也为他们感到对孩子教育的艰难,可是这学校的教化功能,我这一个班主任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什么时候才能省心些?屈原道:“路漫漫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这些学生三年的初中生活现在已去了一年,吾虽然不放弃上下求索的决心和行动,但最大的愿望是在后两年的日子里让他们改掉更多的陋习,尽量多学一点有用的东西。让他们身心健康些;让我们当老师的省心些;让善良的父母放心些。这样也不枉学生的家长、亲戚、我的同事、朋友对自己的一片信任与重托。
希望同行们能多给一点建议,让我在教育管理上多吸收一点经验,让我在面对他人时这些“关系”生不是使我“哑巴吃黄连”而是感到骄傲与自豪,我将会倍加感谢,因为教育上我又得到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