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构建角色实践模式  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构建角色实践模式  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曲培发 于永杰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在传统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着要求过高、形式太虚、重说教轻实践、学校教育与家庭割裂等问题。为此,我们经过不断探索研究,创建了角色实践德育模式,旨在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经过多年实践,业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切实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一、角色实践模式的内涵
社会学理论指出,“角色”指人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所承担的一定身份及与之相联系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角色实践德育模式是通过角色活动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儿童在承担具体角色身份的行为过程中,清楚地感知自己应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义务,从角色活动中辨析规范的内涵及行为要求,从角色之间的交往中体验履行道德规范、正确处理角色关系得到的快乐,从而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
从本质上说,人的品德不是靠灌输、说教形成的,实践活动才是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个体才能深刻地理解道德原则的内涵,体验道德实践的快乐;只有在人与人相互交往和协作过程中,才能真正培养人的道德责任感和处理道德问题的能力。角色实践德育模式能够促进儿童知与行、说与做的密切结合,让受教育者作为主体主动地实践、体验和自我教育,从而有效地帮助少年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相应的能力。
二、角色实践德育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角色实践德育模式要注重组织开展多种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进行角色的实际锻炼与学习,在创设情境活动中采用扮演假想角色的方式进行训练,在课堂、在家里、在校外社会上进行真实角色扮演,促使学生知行统一。
2、主体性原则。在角色教育过程中要调动儿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智慧,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启发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积极地进行体验情感和内化。
3、循序渐进原则。角色实践要遵循儿童的认识及品德发展的年龄顺序,在目标、要求上都要形成一定的序列,由低到高,由简单向复杂地开展教育活动。
4、合力教育原则。学校、家庭、社会在少年儿童品德形成发展中,各自具有不同的教育侧重点和优势。对年龄幼小的儿童而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尤其重要,它是一种既先入为主、又异常深刻的教育。在实践中,要把家长作为一支重要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与学校密切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角色实践德育模式的基本策略
1、确立角色实践德育目标
我们调查学生的政治思想现状,结果显示四种倾向:(1)对社会制度的选择出现了多元化;(2)在指导思想和行动上出现趋利化和自我为中心;(3)在生活上缺乏自律能力,劳动观念淡薄,贪图享受,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忘记了勤俭节约优良传统;(4)在思想观念上,对父母缺乏孝顺感,对自己缺乏拼搏感,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甚至有些学生对祖国缺乏自豪感。这些危险的倾向令人担忧。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少年”的总体德育目标进行了细化,界定了“好孩子”、“好学生”、“好少年”的标准。
第一,小孩子角色。在家做个好孩子。要求:好孩子要爱父母、关心父母和长辈,听从他们的正确教导;不挑食,不任性;懂礼貌,热情地对待客人和邻居;会简单地整理自己的房间,会做简单的家务劳动。
第二,小学生角色。在学校做个好学生。要求:好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喜欢上学、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遵守学校的日常纪律和制度;讲文明,会礼貌用语,爱清洁,讲卫生,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物;当好值日生,能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
第三,小公民角色。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要求:好公民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家的标志性事物,升国旗、唱国歌时会立正、行礼;初步懂得要遵守公共道德,讲究公共卫生,不乱吐乱扔,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的活动和休息;初步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走路靠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在公路上玩耍;初步懂得社会上还有坏人,不受坏人引诱。
2、在真实的生活中进行角色实践
我们本着生活即教育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德育途径主要包括: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咨询等。其中学科教学是学生进行品德认知的基本途径,各种教育活动是学生进行品德践行的重要载体。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占有特殊地位,是其他教育不能取代的。需要给予家长指导和帮助,优化家庭育人环境。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品德和教育素质,发挥家庭德育在德育网络中的特殊作用。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实现“六沟通”,即学生情况的沟通、德育观念的沟通、德育目标的沟通、教育内容的沟通、德育方式的沟通、德育效果的沟通。
社区自身也存在网络化构建问题。社区德育网络的构建不是孤立的,它与学校德育中心网和家庭德育基础网有机结合、协调一致地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形成三位一体的立体式网络结构。
3、在创设情景中进行角色体验
第一,角色互换体验。就是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与他人互换角色,在他人的生活位置上,学做他人做过的事情,体验他人角色内心的感情,从中学会一种本领,明白一个道理的过程。
在实践中,要坚持“感受、体验、实践”第一的原则。如以体验“亲情”为切入点,在学生中开展“家庭角色对换日”活动。每月末周日,学生与父母交换角色,当一天家,承担全天家务劳动和费用支出,学生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从家庭经济管理、买菜购物、家务琐事料理、接物待人等方面自己完全当家作主,从中体验父母为生活操劳、为工作奔波的紧张和辛苦。晚上向父母汇报理家体会,在返校后的汇报会上,每个学生都要讲述自己理家的经历和内心感受,介绍自己学会的本领,展示自己的技能,激起他们对父母感激之情,引导学生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化理解,使学生管一天家庭,知道一个辛苦;当一天父母,学会一个感激。在角色换位体验中,懂得知恩惜福,学会感恩父母。
第二,角色模拟体验。就是在活动中,模仿他人角色把自己置身于他人位置,模仿他人角色规范行事,从中寻找一个岗位,获得一种感受,学会一种技能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学习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的榜样人物的行为被观察效仿而成为模仿者的榜样,新的行为就是行为的榜样化。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接触的各种人作为范本加以模仿,如果有意识的从正面给予学生正确、规范、美好的行为刺激,则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一日教师小助手活动”,班主任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每一个学生都能当上小老师,协助自己搞好班级的日常事务,组织当天的活动。中高年级的教师小助手,每天还要站在讲台前总结当天班级情况,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思想,这一做法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的锻炼机会,让每个学生当一天老师,知道一种责任;管理一天班级,学会一种本事。在做好工作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几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模拟法庭”、“模拟交通岗”等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角色追随体验。就是在活动时,以个体角色与群体角色共同参与实践活动,完成道德内化的过程。
习惯的形成过程和道德内化之间是一种直觉效应,好比学骑自行车,无论看什么书籍指南,都不如亲自上车实践,在跌跌撞撞中就能掌握和熟练。而根本就不必理会什么技巧,因为在实践中已形成直觉效应。针对小学生特点,我们编写了《自理与生活》校本教材,围绕“学习、生活、劳动”三个方面内容制定了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评价标准,并逐条细化,使学生易懂、易记、易做,使老师操作可行、可倒、可检,通过认知标准、行为训练、方法指导、技能比赛等有效途径,强化自理意识、培养自理技能、养成自理习惯、提高自理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三个能力,使学生学习一种自理、养成一个习惯、学会一种本领、享受一个快乐。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