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浅谈提高普通高中学生语文成绩的几点做法
                                          浅谈提高普通高中学生语文成绩的几点做法
                                                                     殷秀英
 
从1998年毕业至今,我一直在普通高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在这16年中,我接触了很多语文基础差、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如果还是按照常规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恐怕收效是甚微的。所以探讨更适合这些孩子的教学方法就自然的摆在了我的面前。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不断的探究和总结,现在基本掌握了几种还算有效的做法,而且在我带过的5届高中毕业生的身上也得到了验证:我的学生从入校时语文成绩五六十分,到毕业时的平局分100分左右,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下面就是我在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希望能和同仁们共同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故事诱导法,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汉语成语,浓缩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语言智慧,蕴藏着浑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枝独秀的奇葩。能熟练的掌握成语,会正确使用成语是高考考纲对每一个高中生的要求。在高考试卷中,不仅设有成语的专门试题,就连病句等试题也涉及到成语的使用;在文字表达中,恰当地使用成语,更是能起到画龙点睛、生动形象、意境深奥的效果,这也是其他语言文字难以比拟的地方所在。那么如何才能准确而大量的掌握成语呢?
我认为要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成语、读懂成语、掌握成语,就必须寻根溯源。只有掌握了这些成语从产生到发展的脉络,才能深刻理解中华语言文化的伟大魅力和辉煌价值。所以从高一开始,每节课我都会给学生介绍并让其积累成语。我的做法是先给大家讲故事,因为我们民族的成语大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故事,然后让学生归纳成语。由于孩子们天性对故事感兴趣,所以在讲故事的时候他们听得都非常认真,这就把成语的基本含义了解了;听过故事后我让学生试着概括成语,让他们尝试和古人比赛,看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将故事内容或是寄寓的道理概括出来,用孩子们自己概括的词语来和成语比对,看看是不是已经成型流传下来的成语更为合理,看看有没有学生能正确概括出成语。孩子们都有不服输的心气儿,这样一来,成语的形式也就记住了。最初的每节课前几分钟是我来讲故事,后来等学生有了兴趣,就由他们来讲;最初每堂课也许只能积累一条成语,后来每节课可以积累3到5条;最初学校教学设备跟不上,所以还只能局限于纸质书本,口头讲述,但这也锻炼了学生们表达的能力;现在各种动画Flash制作形象简洁,幽默好记,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让学生记忆得更牢固。基本上我们在课堂上接触过的成语,孩子们一遍就都能记住了。由于对成语有了兴趣,他们在课后也会主动收集关于成语的信息,谁有了好的成语就会主动和大家分享。所以,我的学生基本上到高二下学期有关于成语的题就不怎么会出错了。而且,他们也能在自己的写作中正确运用成语,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二,角色扮演法,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中,会安排有一些小说或者是戏剧作品节选。这些课文一般的特点是篇幅比较长。由于是节选,所以前后的衔接性差,学生理解起来不是那么容易。针对这种情况,我原来的做法是由老师先介绍关于这些作品的一些相关常识以及节选前后的一些章节,再带学生来读课文,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等。讲故事的时候,学生们还挺愿意听的,等到了分析的时候,不是把课本忘了,就是分析时不能从全局把握,视角狭隘。
后来我想起了自己上大学时的一段经历,那时我们的外国文学老师肖淑芬老师在讲19世纪到20世纪西方文学流派的时候,就把我们一个系的120名同学分了组,让大家自己去查找体会,进而把作品演出来。这一做法很成功,到现在为止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了,但当时的很多场面我还是记忆犹新。虽然有些流派我没有亲自去参与资料的查找、记忆,但通过同学们的演出我也能基本了解其特点了。所以我决定让我的学生也去试一试。不是局限在分角色朗读的层面上,而是让他们亲自去实践、去体会,进而把作品演出来,之后让大家去评判,哪个角色演得像,为什么,其实这也就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分析;再让“演员”自己谈体会,为什么要这么演,这样一些社会背景啊,相关情境啊也就都出来了。由于学生自己是参与者,所以他们很认真,演出的很卖力,观众也很喜欢。孩子们年龄虽小,但理解和表现能力还是很强的,2005年,我班的学生排演的《雷雨》选段,在校艺术节上获得了一等奖;2010年学生排演的《窦娥冤》得到了许多同事的好评。
我感觉这么做还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了,课后自主接触文学作品的多了,班级中那些恐怖、悬疑、言情之类的书籍少了。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教师的艺术是:决不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无关紧要的琐碎的事情上,而要不断的接触将来必须知道的重大的关系,以便使他能够正确的判断人类社会中的善恶。”所以,对于学生的这一改变,我很欣慰。
第三,亲身示范法,鼓励学生背诵文言文。
文言文一直被许多高中生称为第二外语,不爱读,更不爱背。从我自身学习的经历来看,背诵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理解的背诵也是掌握知识进而进行知识迁移的高效途径。那如何才能让学生愿意主动去背诵文言文呢?
古语云:“身教大于言教。”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我决定在讲授每篇文言文时,自己要先背诵下来,然后再要求学生去背诵。这一招还真挺管用,学生看到我能把学习的文言文从头至尾无误的背诵下来,很是羡慕,而且也都有些跃跃欲试。于是我就鼓励他们也尝试背诵,并搞背诵比赛,学生和学生比,学生也可以和老师比,而且适当的给予奖励。开始时,我有时是故意输给学生,这下他们背诵的积极性就更高了;现在有个别学生的文言背诵量可以说已经真的超过了我。
莎士比亚不是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学生一旦受到了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我愿意发自内心的去赞美他们,更愿意看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情况发生。
第四,创办班报、作品集法,让学生爱上写作。
作文在高考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语言表达也是我们每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条件。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写作水平,让他们爱上写作呢?
我由于担任班主任的便利,所以一般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让他们尝试着创办班报。班报名字的选定、版面的设计、文章的选用等,都由学生说的算,只有一点要求,就是必须是原创作品,而且每期必须至少有一篇班级同学自己写的文章。我把班级的学生分成了4到5个小组,每组轮流出班报,每两周一期,期中和期末进行两次评比。而且,我还把每次作文(包括考试中的作文)中学生的优秀篇章收集起来,每学年出一个小集子。集子从最初的学生作品复印装订,到后来老师自己打印装订,再到现在的印刷装订成册。无论哪种形式的集子,都是全班同学人手一本。当同学们拿到有自己作品的小集子时,很兴奋;没有自己作品上榜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力争下一个集子能有自己的作品出现。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对写作的兴趣浓了,写作也变被动为主动了。
在我从教的十几年中,这样的小集子总共有9册,现在读到这些作品,我想无论是对我,还是对我的学生,都是一笔财富。
以上就是我在语文教学当中的几点心得体会,算不上经验之谈,就是希望和广大同仁共同分享教育的乐趣,共同探讨更适合我们自己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共同进步!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