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有一种爱叫放手----教师课堂求退,求得学生的精彩
                                 有一种爱叫放手----教师课堂求退,求得学生的精彩
                                                                           贺雪利
内容提要:没有精彩的导入,没有华丽的课件,却能够带领孩子们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回归数学课堂的原味。正如阎勤校长所说,在学生走上讲台时,老师应课堂求退,求得学生的精彩!
关键词: 生本   睿智  创新  惜字如金  执着   勤奋
小溪不语,润泽生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怀揣着无比的激动与兴奋,我有幸参加了第十四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走进名师,与他们零距离接触,聆听他们充满哲理的报告,欣赏他们课堂的精彩,真正感受到了现代与经典的完美结合。徜徉在“现代与经典”里,刘德武老师对孩子认知和心理需求的把握,刘松老师的睿智幽默,郑毓信老师的启迪探寻,贲友林老师的从容大气,我欣赏着、感动着、反思着、遐想着……名师们的精心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表现出的教学素养,文化底蕴,折射出的人格魅力无不让我由衷赞叹: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一、“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人称“数学大师”的刘德武老师,他的课堂构思巧妙、充满智慧,语言风趣、严谨、幽默,深得师生喜爱。我很佩服刘老师对《可能性》一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从计算入手,这是需要胆识的,因为学生对计算不太感兴趣,最致命的是枯燥、乏味、抽象,但“47+35、47+32、47+3□、是进位加还是不进位加?”的出示立即将孩子们带入了可能性的世界里面,开始开动脑筋,再如:4□+4□的和是两位数()、5□+4□的和是两位数()、5□+4□的和是两位数()。而两个锐角、100个锐角相加的和还是锐角以及1红2黄摸笔的引入,由计算到图形再到实物,由抽象到形象再到动手,无不体现了刘老师严谨的构思、多层次的实例教学。就像他自己所说:很多课件就是纯玩,“可能性”只出现在游戏中,给学生造成一种误解,其实,它可以和任何一个数学知识整合,单元整合很重要。
 在猜画笔游戏中,教师准备了1红2黄三支画笔,教师从中任意拿出一支,让学生猜是什么颜色,哪一种情况的可能性较大?启发学生摸一个来看看。通常情况下,学生摸四、五个总能摸到不同颜色的球,可这次真奇了,学生连摸10次都是红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是很低的,可偏偏在这次这样大型的观摩课中就出现了。我们都为数学大师捏把汗呢!但在学生整个猜的过程中,我们看不到教师的紧张、看不到教师的尴尬、看不到教师的手足无措,相反,教师表情的自然、真诚,语言的风趣、幽默让所有的师生都对猜画笔结果充满期待,一种真实的课堂教学画面就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为“数学大师”叫好。他在课后感言中说道:“可能性从表面看来,学生似乎都会了,但我们教师要思考:学生是怎么会的?学生真得会了吗?到底是谁欺骗了谁?是我们教师欺骗了自己,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自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与体验,让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课堂。刘德武老师并没有精彩的导入,没有华丽的课件,却能够带领孩子们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回归数学课堂的原味。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高效的课堂,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是的,就像大师所说: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人,上一堂真实的课!
 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得更好!”
 华应龙老师始终走在课改的最前面,始终引领着一种时尚,他的孜孜不倦地求索、他的独具个人魅力地创造让无数教师为之赞叹、为之折服。他的课有深度有内涵,不是一下子就能让人领会其全部的思想精髓。《猜想(作业讲评课)》很有些“不走寻常路”的感觉。课堂伊始,我很好奇华老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好玩的学生作业。华老师带来的第一个作业:
(1)25.3×4.2                   (2)525÷25
   = 25×4+0.3×0.2              =500÷25+25÷25
   =100+0.06                     =20+1
 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华老师就地取材从学生的作业中选择了原生态的问题,这是学生常见的错误。华老师没有询问学生,这是对的还是错的,而是姗姗到来的语言,询问学生“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个方法怎样,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为什么不可以?”不断的追问中,不断鼓励学生有新的猜想,每个猜想都能得到华老师的赏识。课堂的智者不是简单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断渗透数学的基本思想——猜想。在华老师的课堂,学生没有章法可循,他留给给学生主动思考的空间。
在除法是否存在乘法分配律的猜想验证中,(500+25)÷25=500÷25+25÷25=20+1=21,这个学生认为错误的可以成立,假设、举例子、验证、重复是猜想验证的点睛之笔,是今天刚学的方法的巩固。学生用三个例子举了这个结论都是成立的,华老师没有结束,没有让学生停留在不完全归纳上,而是让学生寻找反例来推翻这个结论,以哥德巴赫猜想为例,即使找了1万多次正例,还是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而只要找一个反例就能马上得到一个肯定的结论。我常常在思考:我们在上数学课时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做为教师我要给学生怎样的数学?我想,华老师的这节《猜想之后》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华老师的课除了让孩子们学会提出问题、发现数学的美,体会思考带来的乐趣,更主要的是通过短短的一节课,全方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力、创造力和沟通力,更是让老师和孩子们共同领略了猜想的美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让学生们知道学会猜想远比学懂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生活的延伸练习,让学生再次体验验证的不同思维方式。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喜欢数学。华老师的课让我感觉到“创造”真的是用生命去交换比生命更长久的东西,这就是生本课堂的“传奇” !
 我很喜欢华老师说的一段话:“我不需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因为我们都在路上,没有看客,大家都在思考;我也不需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因为教学研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也不需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跟着走!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保证自己所走的,就是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我需要说的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得更好!因为我的课可能会失败,也可能会不完美,但我的课一定会引起大家的思考,思考我们做出的选择,思考我们的价值判断,思考我们的功力提升,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得很好玩。”
 三、“这是一堂有趣的数学课!”
有老师这样评价刘松老师的课堂:“随意而不失深意,风趣而不失风度,诙谐而不失深刻,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别有用心。”刘老师上课,犹如谈话类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大脑时时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刘松老师的课堂,就是学生展示风采的课堂:“现在你是老师,我是学生,我坐在你座位上,听你来讲一讲。”在引导评价时,他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宽容、理解和鼓励学生。如有一位学生的回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很有创意,他不仅引领大家用掌声鼓励,还提出“我们用欣赏的目光看一下邓老师,他不仅会做,而且能明白背后的问题。”让这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在捕捉动态生成资源时,他善于抓住精彩瞬间,恰当把握火候,像厨师做菜一样控制好课堂气氛的“温度”。如新授内容完成后,如何转到练习环节,刘老师让学生质疑问题,当一位学生说出“要来难一点的题目,要不然我才不做呢。”刘老师因势利导鼓励挑战:“你们既然向老师挑战了,我就不客气了。并出示一道具有挑战性的蕴藏了一个条件的应用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还不失时机地挑战“想出一种别举手,想出两种方法别举手,有三种方法的高高举手,好,你才是真正的高手!”可以说,整节课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和谐共振,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真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正如学生自己所说:“这是一堂有趣的数学课!”课还是那节课,但刘老师用实践证明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四、教师的“不说”无形中造就了学生的“多说”。
“生本”的课堂,老师说的很少,看起来,老师比传统口干舌燥的讲解要轻松,实际上,“生本”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什么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这个度的把握,相当重要。南师附小正在进行学与教的改革,在现代与经典的课堂上,我常听孩子们说:“我对XX同学的发言有补充。”“我和XX同学的想法不一样”……         从参加作课的孩子们身上体验到了这项改革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踊跃发言,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精彩的演技,这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做到的。
在罗老师《三角形的分类》的课中,学生甲:“一个直角,2个锐角的三角形,锐角比直角多,为什么不叫锐角三角形?”这一问题的提出,我都一懵,这样的问题,让老师怎么回答呀。学生乙:“照你这样说,钝角三角形,2个锐角,1个钝角,锐角比钝角多,那也要叫锐角三角形了。那所有的三角形都叫锐角三角形了。”一语中的,学生乙的回答太精彩了,现场的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罗老师课堂的那份独特,绝不仅仅源自于他风格化的教学语言。一旦进入到他课堂的“内里”,教学目标的多元、课堂立意的深远、教学结构的精巧、课堂进程的丰富,无不让人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课堂睿智,课堂,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亲切!是清泉,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在这节生本课上,罗老师惜字如金,整节课我看到、听到的几乎全是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声音和身影,连板书都是学生的笔迹……而且,学生的方法已经超出了老师的预想,学生的精彩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像!他的教学,已不再是刻意的牵引,更多的是主张师生的平等对话,学生的个性张扬。更难能可贵,让人感动的是课堂上不时响起的不同声音、自发质疑和阵阵掌声,使我领教了南师附小“生本”实验班学生的能力,更见识了“生本”激发出的巨大能量!
五.我的撤退是为了学生的进步”
教师的撤退是为了学生的进步,贲老师的开场提及了自己新的思考,如何对待坚守与撤退。有时失败是一种占领,有时占领是一种失败,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老师的退让是为了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最宽广的舞台,让孩子们自由的发挥和成长。听贲老师的家常生本课,欣赏贲老师和四(6)班孩子的课堂,仍不免叹服!叹服,学生思维之快、之深!叹服,老师课堂求退,求得学生的精彩!
 正如贲老师所说,“商不变的规律”孩子们已经会了,但会了就不用学或省去学的过程了吗?在听这节课之前,我想我不敢说不可以,但听了今天这节课,我想说不但不能省去,更不能将孩子们辛苦生产知识、思想、方法的过程这一最宝贵的部分划去,而走入机械的规律套用。
程同学:“请你们说说我错在哪儿?”
“我的错误你们来说。”其实关于这个孩子的错误是有意设计的,交流时反问其他同学:“我错在哪里?”将这个“发现问题、质疑分析、纠正问题”的机会放在全班交流的平台上,孩子们围绕这个错误迅速展开辨析,在你一句我接着一句中理清了被除数和除数要发生怎样的变化而商不变。在辨析的过程中,学生自觉意识到“同时”、“非0”等重要的条件,急需运用小括号等必要的细节。想一想,这个精彩的思辨过程能在“因会了简单的商不变规律之后”省去吗?肯定不能。
严同学:“为什么商不变?我有不同的想法。”
 “知道商不变,那为什么商不变呢?”从研究单上看得出孩子们用了字母关系式推导、举例说明两种方法都进行了严密的逻辑推理说明,应该说,这也是我们所能预想到的。其中,关于用字母关系式推导,我想说,孩子的能力远超于我的想象。这需要多么清晰与理性的思考过程,叹!但精彩在后面,让老师意外的想法——严同学用前面学习过的积不变的规律,来研究验证商不变的规律。关于这个大家第一次都没有听明白的方法,在几个同学的几次上台解释、丰富后,全班得以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学、在听、在思,毫不掩饰,我想,这就是严同学不同想法的魅力吧,师者生也,生者师也!
丁同学:“85元钱可以买7台风机,170元钱可以买(   )台风机。”
关于商不变规律的应用,学生的认识都在计算层面上。因为课始,关于商不变的规律的研究从算式开始,始终围绕算式,那么应用也仅仅是落在了算式的计算简便上。我想,丁同学的例子在此时的出现让应用的范围从计算扩展到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应用显得更有实际生活数学的意义。关键是,这种应用是主动的!
众生:关于商不变规律“我的疑问”
(1)负数和除不尽的情况下能不能用这种方法?
(2)减法有这样的规律吗?         
(3)被除数和新除数乘或除以一个小数,商会不会不变?
(4)……
 郑毓信教授的报告这样讲到:“数学发展的基本模式: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这节课正是如此,学生带着问题进来,解决了,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继续他们的数学学习研究、发展之路。其实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也有提出问题的环节,但是能这么集中的提出这么些有价值的问题还是少数的课堂,甚至是很少数的课堂。
 正如阎勤校长所说,在学生走上讲台时,老师要学会退。我想,有一种爱叫放手,在退的同时还应学会慢和等,让孩子自己以师者的身份自主、自觉甚至是自信的完成数学课堂的教与学。感谢老师们,感谢孩子们!感谢这亦生亦师的别样生本课堂所带给我们的要继续前行的思考。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伴随着这样的歌声,研讨会结束了,但是给我们带来的理念冲击和思考并没有结束。台上的名师们看上去似乎与我们并没有不同,但他们对课堂和教学的解读,与我们是不一样的,对待自己的成长路程也是不一样的,执着、勤奋,加上一种钻研的精神,成就了他们的梦想。名师的课堂令人陶醉,名师的睿智让人钦佩,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虚心学习,不断思考且完善自己,我们就会不断进步,就会有我们期待地那一天!让我们全心全意地收获教育生活的每一天,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教育生命的美好,在耕耘里感受教育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期待!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