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李芸芝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有备"教学,完善课堂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三者的有机整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与难点问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保证。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我们重要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我们是通过让学生"剪、移、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并自主地概括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对探索过程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当他得出结论时,他不但学习了探究数学知识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伴随着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他对学习数学的"态度"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维度的目标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融为一体的,共同构成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
二、多元教学,生动课堂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这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课后拓展,充实课堂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我以"有30米布,剪下12米做床单,剩下的做衣服,每件用3米布,可以做几件?"为例,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一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着要求学生对一步应用题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要重视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正是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四、趣味作业,巩固课堂
(1)课间充足的时间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精讲多练。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理解、交流、巩固、运用。现实中经常看到一些老师由于外在或者内在的准备不足,才讲完新课就正好下课了。学生学得很累不说,连学习的兴趣都打消不少。这主要是由于老师教的时间太多,学生没有巩固消化的时间,这堂课的教学效率则远远不够了。这样的老师不论多么认真负责,多么希望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健康成长,在课堂教学效果上并不理想的。
(2)适当的数量
     很多老师都喜欢布置大量的作业,认为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殊不知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表明:人接受任务、信息和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容量,超过这一容量,人就不愿意认真对待这些任务了,这样一来不仅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而且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增添趣味性
     课堂内外教师布置的作业对学生巩固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知识不是纯粹的听、想、记就可以了。学生需要在学会一项知识后,通过动手、动脑、实践的综合活动才会对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体会。
如学完圆环的知识后,我只布置学生完成一个作业:做一个外圆半径四厘米,内圆直径四厘米的圆环,将圆环的面积计算在自己的作品上,学生当场欢呼。第二天收齐大家的作品时,我将所有的圆环圈在教鞭上,学生一看,全部笑了。因为有几个同学的圆环根本就不合要求,太大的、太小的、边缘粗糙的,简直是一览无余。那几名没作好的学生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粗心或不认真而感到不好意思。我也不忘幽默一下说:"老师今天可轻松了,作业才拿到手里就看了一半",学生发出会意的笑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魅力无穷的艺术,教与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只有不断地学才能更好地教,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才能有出路,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