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
方丽梅
摘要:自主性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趋势,儿童的语文知识,以致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汉字的兴趣,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激发 掌握 引导 培养 识字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遵循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这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构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科学识字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将教师的“教”的能力,转化为学生的“学”的能力,力求将教师教学的基本功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整合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改变识字教学的现状,找出一条形式和内容一致的科学识字教学法。
一、激发识字兴趣,培养主动识字习惯。
识字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即使不教他去学习,他也会自觉去学,主动去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开火车游戏法、识记字卡游戏法、猜谜认字法等多种方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引导学生识字。我尽可能在每一节识字课中,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使课堂识字活起来。在教学中,我以多表扬为主,我常挂嘴边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和学生一起鼓掌,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对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自觉识字的好习惯和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让学生主动识字——自己动口、动脑、动手识字,到独立识字,从而形成识字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拼出音节读准字音,按老师的指导复述笔画、笔顺,给字组词、扩词等进行练习,并逐步提高到能从偏旁部首分析字形,这样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拼读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渐渐就能养成了学生的自学习惯。我常常布置学生自己找出生字中的难字和难点,并写在本子上,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口头检查或让学生互查,做到经常性检查,这样才能督促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要求并形成自学的好习惯。
二、掌握规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思想单纯,学习的方法也很单一,往往只是教师教,学生机械地跟着学,这样学到的东西也不牢固。如何使小学生掌握更多学习生字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总结,不断探索。
1、鼓励课前预习,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先认读生字,再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巩固所认读的字,在熟读中理解语言内容,最后结合语言环境和学生生活实际了解生字意思,识记生字字形。课上当小老师教全班同学读,或同桌互读,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自豪感,激起互相竞争的好胜心,促进学生在课外主动识字的兴趣。时间一长,学生便能养成主动预习生字的习惯,形成自主识字的意识。
2、利用生字卡片图片,帮助识字。
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思维逐步走向抽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精心设计了许多生字卡、图片,利用实物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以此提起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抓”字,我出示识字卡片,读准“抓”字的音,再让学生表演“抓”的动作。告诉学生,“抓”是用手去拿住东西,所以“抓”的左边是提手旁,而右边是爪字,象五个手指。接着联系实际,让学生说说哪些动作能用上“抓”的。学生就能说上“老鹰抓小鸡”、“抓脸”、“抓小偷”等,进而还能说出“抓紧时间”等词语。学生既掌握了“抓”的音、形、意、又扩展了对“抓”的认识。
教学“开”、“关”字时,我利用了教室里的实物门、窗来演示。教学“开”字时,我事先把门关好。我首先出示生字卡,读准“开”字的音,然后再把门轻轻一开。学生看后自然就明白什么是“开”。教学“关”时,我事先把门开着。首先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关”字的音,然后把门轻轻一关,学生看后自然就明白了什么是“关”。再让学生来演示开门、关门以及开窗、关窗等动作。
3、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方法、识字规律。让学生以已有的印象来比较、总结现有要认识的字,在联系、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如,利用基本字记忆字形,在基本字的上面加一加、减一减或合一合的方法记忆字形,如:“大”加一笔是“天”,“大”减一笔是“人”,人”和“云”合起来是“会”等等。再如,利用部首的变化记忆字形,如“青”加上不同的部首就成了不同的字“请、清、晴、蜻、睛”;“飘”去掉“风”字,换上三点水为“漂”等等。还可以根据字意记生字,又拿“蜻、晴”来说,蜻蜓是昆虫,所以蜻蜓的“蜻”字有虫字旁,而晴天太阳出来了,所以晴天的“晴”有个“日”字旁。通过这些巧妙的引导,使学生从中总结识字规律,并运用于以后的识字中。
4、熟字带生字法。
有些生字可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变成一个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虫是“科”……还有许多其他教学生字的方法,如通过画画教学生字,借助实物识字,动作演示识字,笔画添加等。在教学中各种方法可结合使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识字能力。
5、在情境中识字:
在课堂上,把一个字放在特定的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记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学习“泼”与“波”这两个易被学生混淆的字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当你洗完头“发”之后,要把“水”泼掉,这就是泼水的“泼”;当一个“皮”球掉到“水”里之后,便会形成一圈圈的波纹,这就是“波”。识字的过程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而且识字的效率特别高。
三、引导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识字。
一是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教室的园地、校园里的告示牌,一边引导学生识字;二是认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学生自制自己的姓名卡片,贴在课桌上,课后同学通过互相交流认识姓名的过程中,也就认识了不少汉字;三是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识字,如“门、窗、桌子、沙发、电视机、电脑、洗衣机、学习用品、水果、蔬菜、植物、动物”等,家长和老师互相配合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事物的字;。如在教学《菜园里》一课时,可让家长带孩子到自己的菜园里走一走,让孩子摸一摸,看一看,认一认各种蔬菜,然后把蔬菜的名称写下来读一读。让孩子们逐步养成在各种场合识字的习惯。教学汉字“秋”,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逐步展开。首先想到了一年四季中的“秋天”秋天里的“秋风”、“秋雨”,然后加深理解,最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秋”字还有哪些意思和用法。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启发,便能对“秋”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四是利用广告牌、车站牌、食物商标、电视、电影等内容来识记汉字。
四、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引导孩子在课余时间进行诗文经典诵读,既提高了孩子的语文素养,又提高了记忆贮存。孩子经常在课外诵读适合年龄段的读物、背古诗,一个学期下来,有不少学生都能背诵二十多首古诗。经典的智慧或先人的智慧语言不断输入幼儿纯净的心灵,日后必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积累语言。而目前最显著的作用就是通过诵读,大大促使孩子识字。课外阅读宝贵的识字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竭,源远流长。
五、识字成果展示趣味化,激励学生主动识字
孩子们在掌握了识字方法,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有了强烈的识字愿望时,他们就会从各种各样的渠道来认字,增加自己的识字量。他们亲身实践,利用广告、商标、路标……来识字,通过收集资料来识字,并且自制生字卡。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被激发以后,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充分表现、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班里每一位孩子都建立了识字袋,凡是遇到感兴趣的生字,孩子们都会主动将生字制作成识字卡,放到自己的识字袋中,定期整理,并把识字卡带到学校里,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班里设置了“展示台”定期展出孩子们的识字成果。有的展示台刊出孩子自己办的识字报,这些识字报形式丰富多样;有的展示台展出孩子们利用商品包装纸制作出的剪贴报,构思新颖、奇巧;有的展示台展出孩子们在认识了路标、牌匾后的即兴画,图文并茂,富有生活化……有了这一让孩子展示识字成果的舞台,孩子们在课外识字的热情特别高涨,识字量也在不断增加。正是这展示的舞台,让他们拥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找到了成功和自信。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用相关的教学方法,开发、利用生活和社会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构建生活课堂,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