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方丽梅
摘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满堂灌,也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而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满堂讲,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活力,甚至会让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对教育教学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新课程强调要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获得持续性发展。只有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才有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 主体性 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强调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获得持续性发展。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因而为学生自主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标准,需要我们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我认为必须让小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提供一定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逐步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我构建了这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 、创建使学生愉悦学习的课堂氛围
每一个教育者都知道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莫大的作用。如果一直让学生处在充满批评、嘲讽、失去自信的氛围中,学生就会变得胆怯、自私甚至产生厌人的情绪。而如果让学生生活在洋溢着宽容、赞扬、激励、民主的环境中,学生就会变得自信,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一切。课堂上学生所面对的就是自己的同伴和老师,只有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伴对他的尊重、信任和友好,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交流和合作。也只有在彼此的尊重和信任中,学生才会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学会理解对方语言中所表达的意思,并能大胆地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这样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双方都被对方的积极向上的心态所感染、所鼓舞,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
二 、创建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的自主性
学生积极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大体现。教材的许多内容充满儿童情趣,十分贴近儿童生活,而且许多内容又少不了课前的准备工作。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能力等来选择课前准备的内容、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自主展开学习。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可调查同学一星期的零用钱情况或家里一季度的用水、用电情况等。教学“百分数”时,可让学生找找身边的“百分数”,在哪里看到过“百分数”等。
2、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所具有的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而又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各种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去获知。
(1)引导学生问一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会提问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我们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引导学生提出各种与课文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逐渐形成主动提问。起始阶段,教师可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讨论。教师的提问还为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自己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不懂或难懂的问题,这就是疑问,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提出来。有时,学生提出一般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将其引导为深邃的问题,或在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引向深入。当教学到一定阶段时,学生就会围绕课题质疑、课文重、难点处质疑、课文矛盾处质疑……如教学“工程问题”时,我课前引导:“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课文。大家在预习中有什么不理解的或想知道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这一问,使整个课堂开了花。学生的问题可多了:①工程问题是不是用单位“1”表示的应用题?②为什么路程变了,合作的时间却没变?③是不是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不变?④为什么路程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课堂上,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疑问”能使学生的脑子真正转动起来,这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去探究新知。 (2)引导学生动一动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教学做合一”,他说:“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动手中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让他们在动手中想象,在动手中体验,在动手中创新,在动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如:在教“角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有角的物体,感觉一下角,想一想角的形状,然后自己动手创造一个角。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在触摸、比较体验的基础上找到了角的感觉。这样在找角的练习时就不会找错了。当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议一议、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形式来体验自主学习。 3、学习评价的自主性 教学,是师生双方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做出肯定的、积极的、激励性的评价。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了成功,才有真正的、内在的愉悦,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比“失败是成功之母”重要得多,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成功的意义远远要大于失败。正如学生自己所说的:“学会了就有兴趣,学不会就没有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坚持老师的激励性评价外,还可以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他们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如听完了同学的回答后,可引导学生评一评:“你的回答不够完整,男生应该是全年级的45%,要说出是谁做单位‘1 ’。”“你的这种解答方法是正确的,但还不够简便……”在自主性的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欣赏自己、欣赏别人,学会找到自己的不足,学会怎样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怎样向别人提建议等。
三 创建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思考模式。 求异思维,要求思维的流畅性,即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学生多数具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上把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来,答案千篇一律,以课本和老师讲课的内容为准则,生怕自己的意见、见解与所谓的“标准答案”不一样。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敢于对课文、以及老师的话提出疑问,并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寻求问题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题:“农具厂要赶制10500件农具,计划25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计划的1.25倍。完成这批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学生大多先求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再求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最后求实际用了多少天。可有一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方法:25÷1.25,好多学生不理解。这时我不直接说对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解释、去验证。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这样分析、推理、判断,就会逐渐克服解答问题时的盲目从众心理和不合逻辑的猜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逻辑性及推理的严密性。 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是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因此教师必须创建一种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且还要深化自主评价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不断地持续性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