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解题的审题方法技巧
张春辉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近年来,各类试题中的迷惑性因素越来越多,若不认真审题,一解便错。因此,正确审题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物理审题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与技巧有以下几点。
一;避免思维定式
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是出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学生平时已做过的试题;接触过的某些提法稍作更动后列出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这类试题,如果在审题时,粗心大意,凭经验办事,势必犯思维定势的错误。
【例】 “阿婆罗”登月飞船脱离地球引力后关闭所有发动机,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由于惯性仍可继续飞行,奔向月球,说明了力——————————。
【解析】大多数学生一看明的是力不假思索的填成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实际上由题中的关键字“不受力的情况”和“继续飞行”。而可知合理的答案应该是“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排除迷惑条件
有的试题中列出的条件不采用则罢,用了反而容易使解题误入歧途,得出不正确的答案。这类条件就叫做迷惑条件。“排除迷惑条件”就是指在审题时,认真仔细地将题干中的迷惑条件找到,并予以舍弃的一种审题方法。
【例一个小球重3牛顿,当以0.5m/s的速度在光滑的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加在小球上的水平推力是()
A.0N B.1.5N
C.3N D.无法判断
这道试题题干中的“小球重3牛顿”这物理量就是一则迷惑条件。由题中的关键语“光滑的平面”、 “匀速直线运动”和“水平推力是”可确定正确答案只能是A
三、找出隐藏条件
“找出隐藏条件”是指在解答有些试题时,既要注意发现题干中列出的显而无用的迷惑条件,予以排除;又要善于发掘出藏于题干之中未显露出来的必要条件的一种审题方法。需要用“找出隐藏条件”审题的试题与需要用“排除迷惑条件”审题的试题的区别。
【例】在一装装满水的烧杯中,放入一个物体水对杯底的压强是()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这道试题题干中的“放入一个物体”有迷惑作用,有些同学将其当成了必要条件,而错选了(A)。在解答这道试题时,要用到的一项隐藏条件是: 装满水的烧杯中,放入任何物体水的罙度不变。找到了这一隐藏条件,迷惑条件也就排除了。答案为:C。
四、找到简捷条件
“找到简捷条件”是指在阅读题干时,要注意搜寻到有利于使解题的过程变得简单而快捷的条件,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一种审题方法。
【例】下课时,有同学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可能会翻到,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A、与力的大小有关于 B、与力的作用点有关于
C、与力的方向有关于 D、与受力面积有关
解答这道试题时,如果扣住了题干中的“推课桌的下部、上部”这一条件,会很快找到答案是B。
五、简化已知条件
有些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表述已知条件的试题,或因篇幅较长,或因条件繁杂,在审题时,特别是在考试审题时,由于紧张或急切,往往阅读到题干的后面就忘记了前面的内容。对此此类试题,如果不解决审题的方法问题,是很难审明题意的。当遇到这类试题时,在审题时如果能对已知条件作必要的简化。
【例】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解析】由题干中“振幅相同,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改变的是振动物体的快慢,据此确定测答案为C。
六、找到关键词;词组
有些试题的题目中的词(非物理专用词或物理专用词);词组或短语,本身的内涵并不深刻,但是,如果审题不认真,忽视了它们,就会难以得出正确答案。“找到关键词;词组”是指在阅读题目时,要注意寻找试题中与顺利解答好试题有关的词。
【例】用尺子猛力将上面的棋子击出时,上面的棋子不会飞出而在落在正下方,是由于它们具有 ;如果用子缓慢击打下面的棋子,紧挨被击打棋子上面的棋子会前移,是因为受到 力的作用 。
【解析】这道题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惯性”;“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摩擦力”等,由于知识点较多,对于大部分同学米说,即使是认真读题也不能很快找出答案。这时就要善于从题中找关键词,即“落在正下方”和“棋子会前移”,并用笔标出(如上),只要相关知识点掌握了,就应该能填出正确答案⑴空为惯性,⑵空为摩擦力。
总之,审题过程,就是破解题意的过程,它是解题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在未寻求到解题方法之前,要审题不止,而且题目愈难,愈要在审题上下功夫,以寻求突破;即使题目容易,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也会导致错误。要多练习,多反思,多总结,要持之一恒,才能真正学会审题并行成自己行之有效的审题方法,提高物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