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论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论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代俊义
内容提要: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单元, 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夫妻和睦是幸福生活的保障,建立幸福生活需要靠夫妻之间的诚信友爱,相互包容,传承优秀家庭文化,两性之间正确表达爱情观,生活中学会感恩,弃恶扬善,行善立德。
关键词:家庭  和睦  夫妻  爱情  感恩  社会和谐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段,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第三个基本特征—“诚信友爱”中指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和谐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诚信友爱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条件。没有诚信就不会有友爱,没有友爱,人际关系就会紧张;没有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
中国古典文献《礼记》中有记载“家齐然后治天下”【注1】,中国老百姓口头也常说:“家和万事兴”这么一句话。这里所说的“家齐”、“家和”就是关于和谐家庭的生动概括。家庭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环境。并为人的社会化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家庭就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2】家庭既包含着经济基础方面的内涵,又包含着上层建筑方面的内涵。个人的幸福,社会生活领域的进步与矛盾都会以种种方式在家庭中表现出来。可以说:除了家庭之外,没有一种社会组织对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如此敏感,能够如此明显地反映社会历史的进步,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以及矛盾。家庭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对社会发生的变化做出反映。【注3】
所以说社会和谐基于家庭和睦,家庭和睦概括起来说取决于夫妻和睦。笔者以为建立温馨、和睦、诚信友爱的家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凡事不能太执着,而要靠相互包容。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单元,成千上万的家庭构成了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从理论上讲,家庭是由夫妻组成的,我国古代有句成语叫:“男耕女织”,意思是男人耕地、女人织补,女人在织补时盘腿坐的,所以女字就是这么演变过来的。所以说一男一女组成的这个家庭中阴阳之气的涌动、冲撞、交流和协调最后完美地达到一种“和”,通俗一说就是夫妻二人在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中磨出幸福的乐章。
《圣经》中讲:“……你们作妻子的,应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他又是教会全体的救主。教会怎样顺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样凡事顺服丈夫。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设己……丈夫也照样爱妻子,如同爱自己身子,爱妻子便是爱自己。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子,总是保养顾惜,正像基督待教会一样,因我们是他身上的肢体。为这个缘故,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然后你们各人都要爱妻子,如同爱自己一样;妻子也当敬重她的丈夫。”【注4】从宗教的教义当中我们也能看出“友爱”的宗旨,现实生活当中不管是作丈夫也好,当妻子也罢,履行好各自的职责,通过不断“修行”才能创建一个良好的、舒适的家庭环境。
“从性格方面讲,婚姻讲究的是性格互补,在婚姻与爱情的世界里并不只有相似的人才能结合幸福的家庭。古人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实际上是互补的体现,两个人都是在追求自我完善和超越自我,然而现实生活中总会看到无法达到目标,所以说,两个强人永远是不会有幸福生活的。一个人成功,必然有一个人为你牺牲。实际上,性格双方都是支配型的或是顺从型的,都会导致婚姻的失败。如果配偶的一方是支配型的,另一方是顺从型的,这个婚姻才能发展的好。”【注5】著名演员赵本山导演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乡村爱情》人人皆知,其中演员谢广坤生性小气、嫉妒心极强、争强好胜、一天到晚闲不着,是中国农村典型的大丈夫主义者。在谢家中总是他的一言堂,听不进别人的半句意见,尤其是老伴的意见。相反,他的老伴凡事都让着他,依着他,为谢家牺牲了个人的一切,是典型的顺从型妻子。如果没有妻儿老小的理解、宽容和捧场,不可能有谢家长期的安稳,也不能让谢广坤一辈子我行我素、逍遥自在、为所欲为。其实爱情就是一种补偿,我们的伴侣帮助我们找回了内心的失落,弥补了我们身上的不足。
“实际上,很多人追求的幸福就像是手中的沙子,握的越紧流失的越快,到头来很容易空欢喜一场。倒不如怀着一种“得知我幸,不得我命”的心态,在为之努力的同时,对于得到多少不要过于放在心上,一切随缘!越执着,失去的越快。”【注6】
“美国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有一次在课上与学生做了个游戏,游戏的内容是把自己最爱的二十个人的名字写出来。有一位女生上来了,那位女生就把家人亲戚的名字全部写上去,数量还不够,又把邻居、同学都写了上去,写完后,教授让她把不太喜欢的一个名字擦掉,她就把邻居的名字擦掉了,然后教授叫她继续擦下去……一直擦到最后,只剩下四个人——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教授还要她再擦下去,这时她有点舍不得,想来想去把父母的名字擦掉了,她想了很久,将把孩子的名字擦掉了。这时教授就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父母对你有养育之恩,孩子是你亲生骨肉?’这位女生的回答是:‘父母在我之前死去,孩子会在我死后单独留下,能陪我共度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所以我对他的执着最大。’教授说:‘如果是这样,你执着的范围太小了,在这么小的范围内,你对丈夫如此执着,认为他是属于你的,他的所作所为就会被你控制,觉得没有自由,就像被关在监狱里一样,这样,他反而可能最先离开你。’”【注7】所以说要建立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二人性格上努力做到互补,任何一方不要以任何理由过于执着,执着的结果就像游戏中的女生一样害人又害己,生活中完全可以扬长补短,相辅相成。
二、传承优秀的家庭文化,发扬传统的伦理道德,弃恶扬善。
“一个人所说的言语、身体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心灵的外现,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有什么样的言语、行为。”【注8】夫妻、儿女、长辈是一个家庭或者说一个完整的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个传统的东方大国,有着与西方世俗和社会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尊老爱幼”是中国五千年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于长辈的思想、文化,能铭记于心,追随他们的脚步,在不知不觉中就能传承尊老爱幼、谦虚勤劳等优良品德。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注9】仔细聆听他们的话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也能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提高生活质量,让有限的生命做些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在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当今社会,太多的子女纷纷以工作、家庭为借口,将父母拒在自己的世界之外,对他们身体的衰老,内心的孤独不闻不问,忘记了他们养育自己是如何含辛茹苦、任劳任怨。”【注10】藏地有句俗话:“母心如水,子心如石。”孩子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对父母总是无所谓;而父母的心,却像水一样柔软,始终惦记着孩子。“面对父母,我们为人子女的,理应扪心自问:真正做到‘孝顺’了吗?其实‘孝’字的结构,上面是‘老’,下面是‘子’,本义是子女应该把父母顶在头上,可现在又有几个人做到了?”【注11】
“尽孝等不得”—我们孝养父母的时间,每天都在递减,如果不能及时尽孝,以后定会终身遗憾。【注12】
《圣经》中也讲“……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注13】
世俗里的谆谆教诲,经书中的虔诚教义,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对年轻夫妇提出了做人的原则,成家立业的标准,为人处世的道理,养家糊口以及管理家业的门路。但现代夫妻生活中与之背道而驰,黑白颠倒的事情屡见不鲜,天天都在发生,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下面不妨举举现代年轻夫妻身上存在的几种弊病。
第一、金钱至上,为钱失控,歪曲传统伦理道德,为了钱不惜作奸犯科,为了钱伤天害理,什么样的损事都能做的出来。今年电视新闻、网络媒体上火爆报道的“弃婴事件”震惊全国,无不值得关注,给每一位年轻夫妇敲响了警钟。从2009年开始在广州、郑州、北京、西安等地频繁发生了“弃婴事件”,据民政部门调查统计,本世纪初全国弃婴数量多达50590名之多。每年全国各地都会发现大量被弃婴儿,遗弃地都选择在马路边、火车站、医院、甚至在垃圾桶或荒郊野外。
“弃婴现象”为何如此频繁?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有的说被弃婴儿身患绝症、残疾,有的说年轻夫妇担不起高额的医疗、手术等费用,无奈之下选择“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有的说法治观念不强……等等,但笔者认为社会伦理道德的直线下降和年轻一代身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败坏的尤为严重。
第二、缺乏刻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逃避生活,只想捷径发财,安于吃喝玩乐,心灵极度空虚。现代年轻人(80后、90后尤为严重)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一点,在女性身上尤为突出。新婚夫妇二人在枕边说悄悄话时,妻子抚摸着丈夫的头说:“亲爱的,从今往后,你必须听我的,不管我说什么、做什么你必须服从我……”在妻子温柔的“教诲”下,丈夫不得不无条件服从“领导”的指令,凡事都向着她,白天忙着上班,给领导表现,晚上回家洗衣做饭,忙里忙外,给老婆表现。有了孩子,除了不会母乳喂养以外,其他吃喝拉撒丈夫全包。有的女性为了不让自己受罪,宁可选择奶粉喂养,也不去做母乳喂养。丈夫一天到晚累的连腰都抬不起来,有怨言也得往自个儿肚子里咽。老公忙的不可开交,老婆却闲着没事,逛街购物、打麻将、坐电脑前闲聊而且还不时对丈夫挑三拣四唠叨个没完。而这一切,丈母娘看在眼里,偶尔说两句,自己听不进当老人的教诲,洗耳恭听,反而蛮不讲理大发脾气,先骂上辈,再骂下辈,这是极不可取的愚蠢行为,她们骂人的时候是根本不会考虑丈夫的尊严和感受。
男女平等一直是人们对于生活的向往,对生活态度的美好畅想,过去在阶级社会中存在的男尊女卑、男高女低、男主女从、男优女劣的价值判断体系和性别歧视观念,在新社会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女性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以及各种合法权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在家里媳妇看丈母娘的脸色说话办事,现在反过来,丈母娘看媳妇的脸色行事。过去女儿嫁出去后要适应婆家的习俗习惯,现在媳妇按娘家的习惯去改变婆家的一切,凡事要先考虑是否对媳妇儿的胃口,是否让妻子满意、、、、等等。婚前有豪华嫁妆、金银首饰陪送,有条件的家庭赠送房产汽车还不算现金存折样样都不少。婚后,还给打理家务,生儿育女更是不分昼夜的劳苦、问寒问暖,脚在忙乎、嘴在安慰,老人们图的不就是让儿女们过上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吗?在如此丰富的物质生活面前年轻一代应该有个饱满的心态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才对。但事实并不如此,物质生活的丰富并没有满足年轻一代精神世界里无限膨胀的需求量和心灵的极度空虚。笔者发现,现代女性身上有如下几种时代特征:其一、只喜欢作女人,不会作女主人。明明是结了婚的女人却还向个单身贵族,我行我素,无论从思维方式到言谈举止与婚前没有什么两样,不去主动接收这个家庭赋予她的责任。其二、只会作媳妇,不会作母亲,已经是为人父母,三十几岁的人了,可还是把自己定格在甜言蜜语、浪漫童话般的密月生活当中,不会去学习长辈们的育儿经验,不会与孩子正确沟通,不会料理家务,不会协调婆媳关系,爱耍小孩子脾气,甚至与自己的孩子争宠。其三、只会作母亲,不会作家长。我经常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孩子我也给你生了,哺乳期也过去了,剩下的事都由你来做吧,我这回好好轻松几年时光……”这是年轻妈妈对自己的老公说的一番话。其实做一个母亲远不只是生了孩子、孩子会说话了,会走路了,就是大功告成,万事大吉,把剩下的责任全部推卸给别人。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母亲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作为母亲从孩子咿呀学语到蹒跚走路,要走近孩子、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言行、情感、习惯、心理变化,从小事挖掘孩子的潜力,并加以引导,培养和塑造,在他成长的人生道路上做强有力的后盾。这一点任何人都替代不了,无论是生身父亲还是爷爷奶奶,都不是最佳人选。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长大后会表现出性格古怪、自闭、不信任其他人等等各种身心上的缺陷。
所以说和睦的家庭是心灵的港湾,刚刚成家立业的年轻夫妇们一定要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美德,生活中多行善积德,多从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就像《格言联壁》中讲的那样:“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注14】用双手去创造生活,用激情去体验生活,要相信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人生哲理,不要被生活吓到、压垮。
三、正确表达爱情观,科学建立幸福生活。
建立和睦家庭其重要因素之一是夫妻之间树立牢固的爱情基础,只有牢不可破的爱情才会有温馨浪漫的婚姻,幸福美满的家庭;只有坚不可摧的爱情,夫妻二人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教育孩子的事业当中。夫妻之间感情不合或者婚后出现感情危机以及离婚率的上升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价值观的变化而产生的新一种家庭现象,而且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这一现象有上升趋势。如果夫妻双方长时间感情不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处理感情问题上,自然而然影响到您的家庭稳定、工作学习、晋升晋级和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教育上。甚至还会积累身心上的疾病。笔者认为夫妻二人要想建立幸福的生活,应该具备两种必不可少的条件:幸福生活=性福+心福。只有夫妻性生活和谐满足(尤其对女性),生活才会有激情奔劲。这是物质基础。如果性生活得不到满足,双方之间经常出现,轻者吵架、意见分歧、感情不合、分手分居,重者酿成家庭暴力、离婚,甚至发生刑事案件。女方性生活得不到满足会出现莫名其妙发脾气、摔东西、爱唠叨,总想从丈夫身上挑刺儿……等异常现象。男方性生活得不到满足会出现出轨、外遇、找“小三”等等现象。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男性对性生活的热情要比女性高涨。但是,有项数据显示,女性却是远远领先于男性。据英国互联网巨头“最后一分钟”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女人每天花在思考性爱上的时间要比男人多得多。这项颠覆了传统观念的调查是在4000名不同年龄的英国居民中进行的。调查显示,不论男女,所有人在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里,都在思考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不过相比而言,男人的事业心更重,他们每天要利用10小时去思考与工作有关的事情,只有150分钟的时间用来思考与性有关的问题;女人每天用来考虑工作的时间平均为8.5个小时,而思考与性有关的问题则花费了180分钟。仔细分析这个结果后,很多男性学家指出,显然这并不是男女的天性有了什么变化。女性是‘感情动物’,对性的思考直接源于爱的体验。她们在一天中思考更多的是怎么与伴侣度过美好的休闲时光。而男性变得不那么‘性’质勃勃,主要是激烈竞争的结果。”【注15】
建立幸福温馨的家庭光有性福生活远远不够。夫妻双方还要在生活中学会感恩、回报社会、行善立德。用这些精神食粮来填补双方心灵缺陷、修来自己的心福。这一点对现代年轻夫妇来说尤为重要。著名佛学大师索达吉堪布在他的著作《苦才是人生》一书中讲到:“为什么我们的日子过得那么难……幸福的根本,并不在于你拥有了多少金钱,而在与你减轻了多少欲望。”【注16】“《百喻经》中有一则小故事:从前有个蠢人,他的妻子容貌十分漂亮,两个人感情也非常融洽。但日子一久,妻子有了外遇,想抛弃丈夫与有钱的情妇私奔。她悄悄地对一个老太婆说:‘我离开以后,你想办法弄具尸体放在我家,对我丈夫说我已经死了。’老太婆遵照她的意思去做了。等丈夫回来看见妻子的尸体信以为真,痛哭流涕,遂将尸体火化,捡了骨灰装在口袋里,昼夜携带在身上。后来,他的妻子看穿了情夫的恶意,想起丈夫的种种好处,又返回家里对丈夫说:‘我是你的妻子啊……’此时,丈夫无论如何都不肯相信了,他摇头说:‘我妻子已经死了,你是什么人?竟敢冒充我的妻子……’”【注17】妻子贪婪的欲望和妄语骗人的行径最终酿成了害人害己的下场。《水浒传》中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故事也说明了人的欲望不能无限期地扩张,更不能跨越红线。这种行径不但得不到心福,还要毁坏你辛辛苦苦经营下来的幸福生活。
四、呼吁社会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健康的社会风气和正确的舆论引导会让人奋进、鼓舞。败坏的奢靡风气和错误的舆论会误引人们走向腐朽、堕落。在这个金钱与欲望无止境的社会时代里,人们上班时间、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无非就是财富,人与人之间互相攀比的莫过于金钱。很多年轻人他们的不良习惯其实早在学生时代就养成的。他们读书时,学习气氛并不太好,天天比谁的衣服好看,谁的裤子高档,谁带的手表华丽,谁用的手机昂贵……似乎这些才是他们人生的主要目标。上了社会,现在更是如此:同事之间攀比、朋友之间攀比、妯娌之间攀比、上级与下级攀比,亲朋好友聚会一顿饭花费几万元也不稀罕,买一件名牌衣服甚至超过上百万也不觉得过分,他们在别人羡慕与嫉妒的眼神中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这种腐朽的思想、败坏的奢靡风气和歪曲的舆论导向深深地渗透到年轻人的生活,影响着平定、阳光、健康的家庭环境,引导着他们误入“黑洞”。
“爱美是女性的天性,可为了化妆打扮,有些女性甚至不惜一掷千金。据调查,英国查尔斯王子的王妃卡米拉,每个月的化妆费是4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600多万元。光是染发一项每月就要3000英镑,折合人民币45000元左右。而现在有些人,就算没有这么多钱,但把全部工资用来买化妆品,可能也会在所不惜。实际上,就算你打扮得再动人,‘手如柔夷、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但缺乏内涵的话,也不会真正吸引别人。其实,女人的魅力,是由内散发出来的智慧、慈悲,并不是化妆品、手术刀雕琢出来的精致面孔。假如一个女人拥有天使般的脸庞,却是一副魔鬼般的心肠,那再美丽的容颜也会让人退避三舍。”【注18】
就像影片《印度支那》中的一句台词:“女人与女人最大的区别不是相貌,而是味道。”【注19】这里指的味道显然指的是智慧的味道。所以有智慧的女人,不应该舍近求远,成天追逐外在的装扮,而应当给内心好好整一下容。这样的美才是最令人视而不厌的。
总之,我们要学会知恩、感恩,学会助人为乐,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相互支持,诚实守信,夫妻之间要达成两性平等、关系协调,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才能建立和睦的家庭,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唯有家庭和谐才有社会和谐,唯有社会和谐才能促进人类文明的向前发展。
 
【注1】                    引自《礼记》。
【注2】                    引自《江泽民文选》第二卷187页。
【注3】                    摘自《搜狐新闻网》。
【注4】                    引自《圣经》—〈新约〉以弗所书第5章22—23节。
【注5】                    摘自《新浪博客》—〈一林香雪〉转载。
【注6】                    引自索达吉堪布《苦才是人生》一书107页。
【注7】                    引自索达吉堪布《苦才是人生》一书107页。
【注8】                    引自索达吉堪布《苦才是人生》一书147页。
【注9】                    引自《论语》。
【注10】                引自索达吉堪布《苦才是人生》一书172页。
【注11】                引自索达吉堪布《苦才是人生》一书172页。
【注12】                引自索达吉堪布《苦才是人生》一书175页。
【注13】                引自《圣经》—〈新约〉以弗所书第6章一节。
【注14】                引自《格言联壁》。
【注15】                摘自腾讯微博
【注16】                引自索达吉堪布《苦才是人生》一书196页。
【注17】                引自《百喻经》。
【注18】                引自索达吉堪布《苦才是人生》一书93-94页。
【注19】                引自电影《印度支那》。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