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苦人》教案
白乌兰
教学构想:
由一个问题步步深入式教学。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2. 词语迁移积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对物质的贫穷与精神的富有具有感性的认识。
(三)过程与方法:
情境导入——分析课文———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
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领悟贫穷的内涵。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学习方法:
层层深入
教学步骤:
第一步,情境导入。
设计目的:以对贫穷的理解情境导入,富有感染力。
第二步,走进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伟大的俄国作家。他出身贵族家庭,1851年参军,不久开始创作小说《童年》。1863年起,用六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后来又写成《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著名作品。他的作品气势磅礴,场面广阔,人物众多,心理描写逼真、细腻,语言质朴洗炼,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三步,分析课文
设计目的:通过设计统领全文的问题步步深入地组织教学。
1. 问题: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什么事情。
明确:冉娜夫妇收养邻居孩子的事情。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
2. 围绕主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
从屋里的装饰看出“穷”。
从他们的吃穿看出“穷”。
从冉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从天气的恶劣看出“穷”。
3. 理解题目“穷苦”的含义,体会穷人生活的艰难。
4. 介绍写作背景。
《穷苦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吸吮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穷苦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5. 分析人物形象。
(设计目的:避免俗套的分析人物形象,而是以体会和迁移为主。)
(1)朗读(9—20)自然段,说说冉娜此时此刻是一种什么心理状态?
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标点符号等来表现人物矛盾心理的。
(2)词语迁移:想想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人物复杂的心理?
积累以下词语:
如坐针毡 如热锅上的蚂蚁 惴惴不安 如芒在背 忐忑不安 心事重重 胆战心惊 心惊肉跳 焦躁不安 忧心忡忡 担惊受怕
6. 挖掘人物品质
从冉娜夫妇的言行中可看出他们具有善良、富有同情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第四步,探究性学习。
冉娜夫妇真的“贫穷”吗?
第五步,课堂小结。
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海明威)
第六步,布置作业。
续写:“冉娜拉开帐子之后……”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使用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刻画人物。
板书设计
穷苦人
列夫·托尔斯泰
冉娜夫妇收养邻居家的两个孩子。
生活贫穷 精神富有
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