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谈语文教学中的四点体会

                 谈语文教学中的四点体会

                 杨辉  

从孔子的时代开始,教育无论从实践上还是理论上,更多的是与人的心理,智慧,美德,情感有关,教育学是包含哲学之中的。随着近代科学的诞生,教育学逐步从哲学母体中分离出来,这是教育县的新生,但同时它也形成了它在某种意义上的衰落,因为从此,教育开始了对“科学”的追求。今天我们在教学內容上以逻辑化和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主,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精神的唤醒和培养。忽视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关注。把教育过程看成是纯理性的“科学操作”, 而轻视了情感的沟通。当一切都进化量的时候,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真的含义,而在学科教学中,语文是受影响最大的学科。

  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语文学习有着不可抵估的积极作用,学生能很快适应学习生活情境就喜欢学习,就能取得最佳成绩,而后进生往往对学习没有兴趣,由此可见,创设良好的心里氛围,是促进语文素质整体提高的一个重要素,要想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到知识,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学习,就必须讲求一定的教学艺术,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首先,我们在实施语文教学时,应把握人文的教育观,力求将教育者融进教育对象之中,

注重体验和心灵的息息相通,充满真城的人道主义情怀,把自己的一腔激情洒向自已的每位学生,饱含深情的目光首先对准的是一个人的心灵而不只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或手段,一生所关注的始终是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就不使我们的教育境界能远远超过对教育技术的研究,而使教育真正进入了学生心灵的宇宙,所以,我们在教育赛程中就应当更注重教学的艺术,让学生在快乐的同时获得更多知识。

其次,创造良好的心里环境,使学生保持最佳精神状态,自觉甚至是乐意接受知识,就要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真正的平等,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保持教师的人情味,通过课堂这个窗口与学生建立伙伴式的平等关系。尤其是关注后进生在课堂的表现,多多奖励他们,让学生感觉老师的一视同仁和热爱学生的一面。

一,教育是课堂的组织者,要让一堂课充满生气,教师必须拥有充沛的激情,饱满的热情,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始终跟着教师的思维转动,怀疑是很容易被感染的,一旦教师没有了激情,学生也就会失去学习的热情,从而懒得动手,课堂就会因此死气沉沉,谈不上寓教于乐。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给学生造一个学习的顺境,让他时时有成功的喜悅,有被肯定的满足,尤其是要鼓励他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动力,让他从习惯于接受学习转变为发现学习,从驯服权威到喜欢挑战权威,培养共创新的能力。

 三引导教师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基诺特博士说:“在学校当了若干年教师后,我得出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绪是影响学生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创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翻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每一个班级里都必然有优生和差生之分,他们之间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判断能力,天性禀赋等都有千差万别之分。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各自独特之处”差与不差本身就是辩证的统一。一个“学困生”在学习上可能差,但在其它方面就不一定差,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更不能讽刺、挖苦、打骂学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我们:“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特别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既兼顾全体学生又注意针对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气质,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预防并减少“学困生”的产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困生”,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安全、更自由,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用情感去转化“学困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往往容易被我们老师所忽视,甚至常常遭到老师的歧视。殊不知,他们最需要的恰恰是我们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关爱,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的爱。为了转化这些学生,我们要经常有意识地去亲近他们,给他们以足够的爱心、诚心、耐心,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达成心灵的沟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教师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只有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我们必须做到多宽容,少责备,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学困生”绝非一无是处,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都不同,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人师者应深切体认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留在学校学习。花草树木大都向阳生长,人也一样,喜欢被赞美,被鼓励。老师若能真心诚意欣赏孩子的纯真,善良,可爱,必能找到很多值得赞美的行为。若发现孩子有值得赞美的行为时,更要把握时机,不管用语言,肢体,眼神,动作,表情,评语,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会进一步做出让老师、同学欣慰的事情。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鼓舞。

 通过以上努力,我们力求让学生真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从在厌学到乐学,让学生真正从快乐中得到知识,在愉快学会做人。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